【四君子、六君子、香砂六君子、陈夏六君子】

四君子丸

【成份】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因此也被称为“补气健脾第一汤”。该方由理中丸脱胎而来,将性燥的干姜替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使得四君子汤拥有温补中气之效。

由于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不热不燥,施力适度,符合“君子致中和”的寓意,因此称为“四君子汤”。如今我们用的四君子丸,正是由四君子汤而来。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不适用于急躁易怒,脘胁作胀,嗳气者。

六君子丸

【成份】党参、白术(麸炒)、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蜜炙)。辅料为生姜、大枣汁。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以四君子丸加半夏和陈皮组成,方中“四君子”健脾益气,为主药。半夏、陈皮化痰降逆止呕,为辅药。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补脾气,化痰湿,扶脾治本中兼化痰湿,标本兼顾。

孕妇忌服,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香砂六君丸

【成份】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木香和砂仁芳香、行气、醒脾。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和半夏是六君子汤,辅以生姜和大枣健脾和胃,在补气的同时又化痰、健脾,和胃。

孕妇忌服。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食物。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大便干者。

陈夏六君子丸

【成份】党参、白术(土炒)、茯苓、陈皮、半夏(制)、炙甘草。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理气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腹胀胸闷,气虚痰多。

以“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而成。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理气化痰;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痞解郁。构成一剂很好的补脾健胃处方。

孕妇忌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不适用于诊断明确的萎缩性胃炎。不适用于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

四种“君子丸”有什么区别

四君子丸:补气的基础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病证,其中四君子是指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种药,使用时需与大枣,生姜同煮,可助君臣药达到补气健脾,温中开胃功能。

六君子丸:在四君子丸的基础上添加了陈皮和半夏,二药的共有功效就是燥湿化痰,故六君子丸能补脾益气,燥湿化痰,可治脾胃虚弱兼有气虚痰多的病证。

香砂六君丸:在六君子丸的基础上添加了木香和砂仁,木香为理气药,是调中的要药,可健脾消食,而砂仁为化湿药,可温中止泻,二者合用可增强调中的功效,故香砂六君子丸的功效是益气健脾,和胃,主治脾胃气虚兼有消化不良的病证。

陈夏六君丸:因为没有加入生姜和大枣两种辅料,以区别于原方的“六君子丸”。具有补脾健胃,理气化痰之功效。如果需要,服用时可另煮姜、枣作为药引。

(0)

相关推荐

  • 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是一中药汤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等六种草药煎熬而成,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出自<医学正传>. [组成]人参一钱(3克) ,白术一钱五分(4.5克),茯苓一 ...

  • 话脾——四君子六君子……

    ​[cp]话脾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   张声生 一.脾困(犯困,头脑不清,四肢困重,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用芳香化湿来醒脾 焦香腥腐臊,五臭(五气)指药物与食物的五种气味,即臊气.焦气. ...

  • 南宋“六君子”上书揭露奸臣不人道

    宋理宗很聪明,会让这些名声在外的理学家们升官,但却不让他们管事,因为这些理学家们有理论没有才能,对于治国平天下,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方略. 知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在朝野有很高的声望.宋理宗召他入朝,大家都洗 ...

  • 慈禧太后不囚禁光绪皇帝、不杀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许多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咎于慈禧太后的干政,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诛杀"戊戌六君子" ...

  • 戊戌六君子的书法

    120年前 1898年 农历戊戌年 六位维新志士 舍生取义 史称"戊戌六君子" 他们学识渊博 文笔出众 书法功底深厚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 ...

  •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

  • 东林六君子人物介绍

    [手机版]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 ...

  • 苏轼和六君子的故事

    苏轼和六君子的故事

  • 《论语》第四集:君子如何解惑?

    <论语>第四集:君子如何解惑? 孔子一个学生说,老师,你一天到晚就大道大道的,我看你钱也没搞到,房子这么破,孔子直接回复一句话,我住到哪里都一樣,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啊? 只要我住的地方,必 ...

  • 千秋风骨 | 黄花梨·条案六君子

    今天说到"君子",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个人格与品行兼好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型人格.但在先秦时期,君子并非这个意思,而是指"君王之子",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