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再次问世,神话被证实,让人汗颜,专家:史前文明或许存在
这几天关于三星堆挖掘结果的议论,可以说是十分激烈的,尤其是出土的一些新东西,比如青铜神树以及黄金面具等,有了这些东西的发现,我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又开启了新的篇章,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搞清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未来一定会水落石出的。
随着三星堆的挖掘以及各种奇怪的发现,让我不觉对《山海经》中描述的一场恰似星球大战般的涿鹿之战有了一些新的认知,从很大一种程度上来看,可能这场战争也是确实如《山海经》中描述那样精彩的。
星际大战之涿鹿之战
之前我就说过,关于上古时期的很多史料,其实都是不全面的,史学家基本上不太敢直接记载那个时期的事件,因为上古时期的事情听起来太过于神话,以至于史学家从严谨治学的态度出发,基本上不敢轻易记载。
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的影响,所以我们想要了解上古时期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借助《山海经》来了解的,但是这本书的记载过于神奇,一直以来人们都不太愿意相信这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而是将其当作神话小说来看,随着近些年的很多考古发现,逐渐证明了《山海经》中描述的山川河流或者一些上古时期生物的存在,人们对这部奇书才引起重视。
同样的道理,涿鹿之战也是在这部奇书中详细记载了的,并且把当时的场面描述得十分精彩,让人看完之后感觉恰似看了一场星际大战一样,精彩又不可思议,至于有多么精彩,我先来描述一番。
三星堆以前还出土过一棵青铜神树,这一棵是不是扶桑树呢?如果是那应该是在东方,太阳也在东方升起。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山海经·海经·海外东经》
再看三星堆的鸟,是不是很容易找到“三”。包括三星堆出土的被人调侃为吃火锅的造型。
如果你仔细去找,你会发现三星堆中最多的就是“三”。三星堆是人为造的,为什么造三堆,不是四堆,五堆,十堆,相信这个也可以得到解释。
这一切的种种都指向了一点:东方。
这让我联想起了一个神话传说: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则故事初看似乎就是炎帝的少女叫女娃被水淹了,然后化作精卫,就从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这在是报仇。
一个神话传说这么简单吗?这里面似乎也没有看出啥正能量之类的,一只鸟想将海填了,这不是一个笑话吗?正如我在《从抱拳礼、拱手礼为什么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聊聊传统文化核心逻辑 》中聊到的夸父不是无聊去追太阳,那是在做科学研究。
精卫在做什么?
这里记载精卫的运行路径,从西往东。少女在八卦中相当于兑,兑在西方。这应该是记载炎帝部落从西向东迁移的过程,有没有可能是炎黄大战、黄帝与蚩尤大战之后,炎帝的部族一部分在往东迁移呢?用西山之木石给自己铺路填海获得土地和生存权?
男阳女阴,太阳从东往西升起,精卫运行的路径刚好是从西往东,那应该是太阳落山之后的运行轨迹,那是不是在暗示他们的迁移是秘密,黑夜进行呢?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
蜀之先,自黄帝子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乃封其支度于蜀。历夏商,始称王,首名蚕丛,次曰柏灌,次曰鱼凫。——《夜航船》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这里提到蚕丛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代。
《史记》中记载昌意是嫘祖所生,黄帝死后,他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即颛顼帝。那有没有可能炎帝、蚩尤部落留下的部分与黄帝部落进行了融合,然后演化出古蜀文明呢?似乎蚕丛是到周朝才称王的。
但炎帝的一部分可能已经往东迁移了,他们会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记住自己的宗部落呢?
当然也有人说可能是为了让整个部落记住他们是从东方迁过来的。这样刚好与精卫填海的说法相反。
不管是来自东方,还是自西往东走,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东方,三星堆有太多的造型都指向东方,知常容觉得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的。
上面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仅供各位一乐,我没念过大学,也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考古的,更不是所谓的民科,就觉得好玩然后根据图解《山海经》推测而来。
你觉得有道理的话可以深思一下整个华夏文化的源头,有人在纠结为什么这里没有出现文字,真正的文化不是通过文字来传承和表现的,这是我的观点,您觉得呢?
小编认为《山海经》这一部上古奇书,实际上象征的极有可能便是史前文明,只不过是我们当代人的认知能力还太渺小了,而这一件青铜神树也许如同传言的那样能通往三界,倘若果真如此,那这世界将有一番新的认知能力,人类的认知能力史也将再次书写。
鉴于《山海经》中越来越多的内容被证实,学术界也不再认为这本书仅仅是一部神话传说。当然它也具有夸大其词的部分,但其本质的内容事实上就是现实,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山海经》中记录了古代的天文地理,民俗医学,宗教艺术等诸多奇闻异事,都是以中国的客观现实为依据编造的,因此很值得专家学者们进行推敲和研究。
结合古代文献的考据和现代考古学成就,《山海经》中的一些内容得到了完善的解释。
虽然山海经的真实性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而我们的确需要思考山海经的真正意义了。
因此,我建议大家抛弃对它的刻板印象,读一读《山海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神话故事,也十分受专家学者的欢迎,是中学课本的常客,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共有三万一千字,分为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海内经》各四卷,《大荒经》四卷,另有《海内经》一卷。
记述了有关远古时期的天文、地理、神话、巫术、宗教、物产、民俗、医药、异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想象力非凡的百科全书。
唐朝的魏征在读过山海经之后,也被它征服了,并把这本书编写进了史册。
不过想要看的朋友,应该都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怕看不懂里面的文言文,想象不出来里面的千奇百怪的异兽模样。
因此这里我推荐自己正在读的全注全译+图解版本的《山海经》。
它不但添加白话文注释,读起来毫无障碍,翻译的语言还非常流畅,我读它才知道什么叫做故事讲得酣畅淋漓。
为了可以让我们可以生动的领略内容的神奇,它贴心的附上了插图,一些想象不出来的怪诞动物,用一张张精美的绘图传神的呈现出来,不再需要你苦思冥想它到底长什么样,还能可以增加我们阅读时的乐趣。
随着越来越多的记载被证实,《山海经》这本书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更是花费数十年研究这本古籍,希望可以探寻到很多未知的真相。《山海经》这本书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或许下一个发现真相的就是你。
这样的书籍看一看,可以充分满足你对未知历史的好奇心,绝对物超所值!
《山海经》确实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是先秦人对中华大地进行勘察后的纪实,因此书中主要记录的山川走向、物产分布、民族地域特征,还有相关的祭祀、神祇和神话传说,使之成为了上古的大百科全书。
况且那时的山水风土已与现在已有不同,《山海经》中的秘密或许会越来越多,但不论这些秘密的真相到底如何,唯一能肯定的是,《山海经》中的每一个秘密,都是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