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淮安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淮安

韩信故里

“富贵不常有,贫贱岂生根。莫笑少年卑,长成威名震。鸿鹄志高远,岂甘人下身。汉中拜大将,一论定乾坤。挥军取三秦,出关得韩殷。虎踞荥阳城,三捷定汉军。魏代赵燕齐,卷席千里奔,大义念一统,谈笑弃三分。垓下钓鱼术,项羽惊飞魂。大勇定百战,用兵泣鬼神。身比姜太公,汉开有奇勋。大功日月照,伪猎身受擒。惆怅皇城下,常思野山村。大将不为贵,王侯轻如尘。成败转头空,功罪一念焚。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悲歌前古泪,渭水至此浑。”

——李凤生《韩信》华夏出版社2006

先摘一段李先生对韩信一生功过的及历史的论述。

越走近韩信,越觉着此人不一般,以前只觉得他用兵如神,今天从苏州到淮安的路上一路跟周翌恒讲述韩信的故事,他似懂非懂,每多讲一次,便对韩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韩信故里

就如当年,司马迁写韩信时是极深的同情,极高的赞誉和极大的推崇。

“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当年,《淮阴侯列传》一经写出,这句经典的话语,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是不胫而走,传唱开来。比之现在流行音乐还传播地迅速。

司马迁怀着深厚的情感,写就的这样一篇传记,让人就如亲眼见到隔壁一大哥哥,少时本为一名游荡青年,衣食无着;在秦末大变革的风云际会中,先投项羽,不得用;转投刘邦,萧何力荐,为上将军,献计献策,而且,身体力行,带兵带打仗,为汉降魏、破代、拔赵、收燕、平齐、败楚。功高震主,先为齐王,后被徙为楚王,后被陈平计,降为淮阴侯,最终为吕后用萧何计缚杀,夷灭三族(父、母、妻)。

有了这些功绩做支撑,他的德行,才能够有说服力。何以如此说呢?一般人说的话,做的事,很少有人去听,去看,去品评。只有一个人成功了,他说的话,无论对于错,一般吃瓜群众总是愿意多花时间去听,去看,去品评。比如一个见解由我说出来,大家觉得,这人自说自话,不看也罢,“你能强得过我?”但如果一个见解由马云同志说出来,那非花点时间不可,“因为他比我有钱。”

有钱、有事功,才能说得起话,才有人能云听,这很正常。所以我说,在韩信的事功之外,他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德行方面的教益。

试举三例:

知恩图报:对漂母,“一饭千金”,对辱己少年,“为楚中尉”,对南昌亭长,“赐百钱”,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这些是小恩。

大恩:楚亡龙且后,项王派盱眙人武涉云游说齐王韩信,三分天下。鉴于刘邦授上将印,交几万人马,脱衣给他穿,分食给他吃,言听计从。而在项王前只不过是个郎中,卫士。故拒绝叛汉。

齐国人蒯通装着相士(即看命先生)也劝韩信三分天下。但韩信终于不忍心背叛汉王。

更主要的是,天下统一的心理,在秦灭六国后,已然形成。

士为知己者死。这又有何怨?

胯下桥

正是:忍辱胯下能负重,

弃暗投明方建功。

业成德馨方得显,

当真淮阴一条龙。

抄写一段韩信的原话:

韩信授任(上将军)仪式结束,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谈起将军,将军用什么计谋策略来指教我?”韩信谦让之后,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去争夺天下,难道不就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悍厉、仁慈和强力各方面,跟项王相比怎么样?”汉王沉默了好久,说:“我是不如项王的。”

韩信拜了两拜,赞同地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是不如他的。不过,我曾经事奉过他,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吧。项王厉声怒喝时,很多人都吓倒了,但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个人的勇气罢了。项王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部下有人生了病,流着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病员;当受用的人有了功劳应当加封爵位时,却把刻好了的印章拿在手里,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所谓妇人的仁慈啊。

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不占据关中却定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言,而让自己亲信喜爱的人称王,诸侯不服。诸侯看到项王迁徙、驱逐义帝,把他安置在江南,也都回去驱逐原来的国君,然后自己在好的地方称王。项王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受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都怨恨他,老百姓不愿亲近归附,只不过是被威势和强大所胁逼罢了。名义上虽然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说他的强大容易变为弱小。

现在大王如果能够采取和他相反的做法:任用天下英勇的人,有什么敌人不能诛灭,把天下的城邑封赏给有功的臣子,有什么人会不心服!用正义的战争,顺从想东归的战士,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况且三秦之王原是秦将,率领秦地的子弟兵作战好几年了,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得无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到达新安以后,项王用欺骗的手段活埋了秦军已经投降的士兵二十多万,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脱身。秦地的父老兄弟怨这三个人,恨到入骨。如今项羽硬借威势让这三个人称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的。

大王进入武关之后,没有丝毫的侵犯行为,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立约,法令只有三条罢了。秦地的百姓,没有谁不希望大王能够在秦地当王的。按照诸侯的约定,大王应该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应得的封爵进入汉中,秦地的百姓没有谁不遗憾的。如今大王起兵东进,三秦之地可以发布檄文平定它。”

这时汉王十分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迟了。

此番对话,入情入理,深得刘邦认可。

每个谋臣要说服君主都是不易的。韩非就有《说难》传世。而韩信的这段精彩论述。可以说“一论定乾坤。

漂母祠

少年韩信钓于城下,有位老大娘见韩信饿了,就把饭给韩信吃了,一直到漂洗完毕,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高兴,对那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可可怜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报答吗!”

此墓比我们前几天看的王阳明墓,文种墓、伍子胥墓要大很多。据说是韩信得知漂母过世,要求十万士兵每人兜一兜土到坟上,方成其大。

这段对话,让人想起施恩不图报的善良之人,这些朴实无华的人,仅凭自己的良心行事,也不需要什么学习,就能够做得比一般人要好,体现出无私的大爱。

故事到这里,只有一半,司马迁讲完了,韩信后来,被改封为楚王,回到故里,报恩千金,使这个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

中国史上三母的故事,广为流传。孟母三千,岳母刺字,漂母馈饭。

当一切的文字,都只为还原事实本身,当我们的良知不再受到蒙弊,或许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吧。

(0)

相关推荐

  • 真实的【写轮眼】:重瞳瞋目,威震当世,项王神勇,千古无双

    热门漫画<火影忍者>中,相传为仙人后裔的一族掌握了一种名为"写轮眼"的特技,可以通过瞳仁的术法来发挥特殊能力.其实,这并非是完全凭空捏造. 写轮眼: 真实历史中,确实有 ...

  • 《逐鹿中原》之十八:蒯彻劝反

    项王听说龙且死了,十分恐惧,派盯眙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说:"当初,天下人长期受秦的苦难,联合起来同心协力攻击秦国.灭秦以后,按功劳分割土地,各自称王,让士卒得到休息.不料汉王又兴兵向东,侵夺 ...

  • 读通鉴(50)韩信卖天下评老板

    读通鉴(50)韩信论天下老板 最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困,也没有什么被人觉得厉害的行为,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熟人多讨厌他.韩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韩信饥饿,带饭给韩信.韩信很感动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整体构想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整体构想 一.缘起 惊人的真相一: 记得在9年前,我从老家鹰潭坐火车到景德镇来.在车上遇到一位福建福清的年青人.瘦瘦的,个子中等,皮肤有点黑,衣服好像有点脏,脸上有点疲惫.当时车上人比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首站:绍兴(一)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首站:绍兴(一) 原先定在10日出发,计划赶不上变化.告诉我们人生有很多种可能,也有很多种不可能.连续十几天没有更新公众号文章,关注我的人会一如继往.谢天谢地,你们都还在. 今天,带着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首站:绍兴(三)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首站:绍兴(三) 今天在市区转转,相对昨天轻松多了.而且适配器也在银座电脑城配到了,谢谢姜宏老师的及时提醒. 早上起得比较早,在鲁迅故里等待开门,一位罗姓黄包三轮车主过来介绍说,能带我 ...

  • ​(游记)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苏州(一)

    (游记)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苏州(一) <河渠书>: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司马迁从会稽回来了吴,登姑苏山,远眺五湖(即太湖),见到湖水汪洋浩瀚,相连成片,因而注意到水利:&quo ...

  • (游记)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苏州(二)

    (游记)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苏州(二) 胥王园 高德地图找伍子胥墓,导错了方向,问当地人,才知道,并不远,兜转几圈,终于在胥江边上,找到了相关景点:胥王园. 民间终于还是把伍子胥奉为了王,就是当年司马迁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宿迁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宿迁 20日出来,至今已经有一周了. 本月29日,30日要回景德镇,与丁丽霞老师一起坐镇政教处,迎接一中文科重点班学生报名,并解答相关的疑问,欢迎有志青年报读文科.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赶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徐州(王者荣耀)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徐州(王者荣耀) 季札挂剑台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徐国人对季子的称赞 2017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I最后一道选做题<中外历史人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荀孟孔(朝圣之路)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荀孟孔(朝圣之路) 今天原定计划是走滕州薛国故城,邹城孟庙孟府,然后宿曲阜.一来路程比较短,二来想比较圣人与一般作恶之人原是毗邻而居.但是,后来想想,这纯粹是想当然.现在大一统已经这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曲阜(素王孔子)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曲阜(素王孔子) 今天,三孔. 顺序: 先去孔林 至圣林,即孔林 拜谒孔墓,孔墓左边(东边)为孔鲤(即孔子的儿子)墓,孔墓前面(南边)为孔伋(即孔子的孙子,子思)墓. 行拜师礼,敬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