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的3个牛人,让我心动
1
三年前,我想买车位,接待我的女销售,大概三十出头。
当时我还没有买车,车位也只是随便看看,但这个女销售直接是让我“心动”,心甘情愿掏了真金白银。
她是怎么做的呢?事后我回想起来,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她问了我买车位的目的,是投资,还是自用。
然后,又问了我家是什么车,准备买什么价位的,是紧凑型,还是suv。
问完了这些,她又在图纸上,帮我晒选了十几个车位,表示随时可以带我去实地看看。
事情谈到这一步,也没什么稀奇,报报价格,讲讲管理费,车位比,基本功罢了。
真正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发生的事。
第二天下午,她主动打电话约我面谈。
我坐下来之后,她拿出了一个IPAD,给我放了一段十来分钟的视频!
原来上午,她和同事一起拿着IPAD,到车库里实地走了一遍。
视频里,她拿着一把卷尺,走走停停,比比画画。
哪里有柱子,哪里疑似落灰比较大,哪里倒车方便,哪个车位大一点,把备选的十几个车位全实地走了一遍。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原本我只打算买一个车位,看完视频,我买了三个。
这个女销售,现在跳去卖房子了。从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她的开单率很高。
2
买房的时候,我特别希望遇到这样的一种中介。
他不仅能把房子户型、采光、得房率、物业费、学区、说的清清楚楚。也能提醒你,小区养狗多不多,房子质量怎么样,物业口碑好不好。
你问什么,他答什么。你没想到,他也能主动提醒。
可惜的是,七八年里,我买房卖房好几回了,接触过的中介也有三四十个了,但想要的那种,一个也没遇到。
不过去年夏天,我陪同事买一套二手房,就遇到了。
当时我的同事看中了一套学区房。
约了中介实地看第二遍的时候,两人聊了大半个钟头。
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事问了一堆非常细的问题,比如:
周边几家幼儿园学费分别是多少?一个班级多少人,有没有课外兴趣班,收费多少?民办的那家幼儿园老师流动性大不大,午餐什么标准?
说实在的,我买房子的时候,虽然也关心学区、学费,但绝对没有考虑的这样细。
更想不到的是,面对这么细的问题,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大部分都能解释的一清二楚。
少数回答不上的,他立即打开手机记下来,说回去打听好了再沟通。
虽然后来同事没有买那套房子,但一直和这个中介保持了联系,今年在他手上买了另外一套。
我们的一个共同感触就是:这个小伙子太认真了,太负责,有一说一,不忽悠,不在他那买实在不好意思。
3
从去年八月起,我开始在“阿呆爸育儿”上写作。
初衷是写亲子方面的文章,很惭愧,写的并不好。
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虽然在写,但花在上面的时间还是太少了,没有特别用心的去学习同类型的文章、公众号。
尤其是和我的一个朋友相比,那就更加惭愧了。
我这个朋友,也是前几年才认识的,现在是全职做自媒体。
他当初决定做新媒体时,第一件事就是采集了几千篇文章,然后一篇一篇地“拆”。
大半年功夫,或摘抄,或总结,或模仿,把那些精彩的句子、话题、写作结构吃透了。
我更加佩服的是,虽然现在他已经是不大不小的V了,但这个行业内俗称拆稿的工作,他还坚持在做。
可能进入一个行业,最快的熟悉方式就是这样了。
就像一个新手,想造一辆汽车,最快速的熟悉方式,就是去把市面上的汽车都买来,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拆开、组装,再拆开,再组装。
这样来回几次,一定比那些坐而论道的强。
4
当然,严格说来,我遇到的这3个人,都算不上多牛。
他们做的行业也不是什么高大上,天花板也不高。那点成绩跟世界五百强CEO、顶级程序猿、科学家相比,可能小零碎都算不上。
他们做的这个事情难吗?不难。专业吗?也谈不上。但为什么,卖房、卖车、卖家具、写公号的那么多,能做到这样的就很少呢?
想来想去,我觉得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非常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围绕工作需求,想尽一切办法掌握更丰富的信息,了解的越透彻越好,而不是满足一些大路货。
其实这个道理在其他很多工作上也通用。
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比如商场里卖东西、办公室小文员、流水线上装配工。
这些工作难度也不大,但似乎偏偏就是上手容易的事,很少有人真沉下心,耐心去琢磨着怎样把服务做的更到位,把数据搜集的更详实,把建议提的更体贴。
许多人还经常会有一种屈才的感觉,一边拿底薪,一边觉得这份工作LOW,干了两三年,熟了油了。
然后再换个工作,再重复一遍拿底薪,熟了游了,跑了。
这样的情况看多了,以至于我都有了一个极端的想法:
如果你是卖房子的,那只要你知道菜市场胡萝卜的价格,你就可以秒杀99%的同行了。
今日互动
生活里,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你觉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