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海南诗人作品选评系列之一:白玉蟾(1)

白玉蟾(1134~1229), 原姓葛,乳名玉蟾。稍长取名葛长庚, 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他涉猎群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道学、佛学。由于在道学理论和修炼方面的卓越成就,他被尊称为道教南宗第五世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山斋夜坐二首其一7

宋代 ·白玉蟾

嗅花风入鼻,掬水月浮身。

夜静焚香坐,空山一个人。

英子点评:

前人评白玉蟾诗曰“清空缥渺”“雄博瑰奇”,并以“垂露涌泉之笔”誉之,细品其味,感受更多的是在风雨烟霞描摹背后蕴藏的黄老之道。而同时兼有画家、书家、道家等多重身份且又善于兼收并蓄的诗家,其作品的意境不仅空灵虚渺,而且亦有禅理之味。作者于山斋夜坐,全身心体验着空山,体悟出非常的人生至理来。“嗅花风入鼻,掬水月浮身”对仗工稳灵动,笔触凝练,调动感官体验山林中的花、风、水、月的生命,同时也把自身融入其中。嗅花则风入鼻,已跳过“花之味”这一层,风带来的是什么?无需明确。掬水而月浮之身影,水月相交,明澈如心。唐·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中有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静夜中焚香而坐,方觉“空山一个人”。或许,在静坐中已将万物纳于心中;或许,在静坐中忘却了周边的一切......全诗散发出静谧清新的味道,而在《山斋夜坐二首其二》中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惊梦猿三咽,窥帷月一痕。无人空犬吠,依旧掩柴门。”写法稍有不同。

晚吟·其一

宋代 · 白玉蟾

山似诗肩耸,江如酒量宽。

云描秋色老,松写暮声寒。

英子点评:

这是典型的并列式绝句,诚如杜甫的《绝句》格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两句以新奇的比喻状写“山”与“江”,逆向思维的运用在此产生奇特的效果。宋朝·苏轼《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之二有句:“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宋·黄庭坚《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亦有句:“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山似诗肩耸,江如酒量宽”可见晚吟的热切与豪情了,故以“云描秋色老,松写暮声寒”。诗人以云松代笔,本身就具有超凡脱俗的意味,其诗自然脱俗清空。“老”与“寒”表现了秋天暮晚之景,独具凄美。全诗以两组对仗句构成,然不觉刻板,全因用语灵动清新之故。

晚吟·其二

宋代 ·白玉蟾

山色重拈出,秋云似削平。

可怜松下路,月黑不堪行。

英子点评:

诗的凝练之美在于以最准确传神的字词传达出丰富耐品的意蕴,此绝的“拈”“削”锤炼得如金珠一般熠熠闪烁。首句着一“拈”字,即将无形之山色化为有形可触,似乎山色也有了重量;次句以“削”字道出秋云的状态,大自然的神工立显于前。转结由景及人,然依旧以景结情,人隐于后,笔法含蓄:“可怜松下路,月黑不堪行”道出夜行之难。松下之路或可有其代指,恰如道家修行,在山色浓重之夜是难以前行的。从古至今,“月黑”则“不堪行”,其蕴含的哲理可穿越时空,耐人寻味也。

听琴·其一

宋代 ·白玉蟾

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

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

英子点评:

谈起听琴之作,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作。白玉蟾的这首小绝则清新如水,仅二十字就把琴声营造的意境与听琴者的感受表现无遗,读之意犹未尽。前两句对仗,虚实相生,“十指生秋水”道出琴人十指流露出如清凌凌般的秋水之声,悦耳动听。无需描摹,仅以“秋水”意象就囊括了琴声的质感,极具回旋之味。“数声弹夕阳”以虚写实,营造了“无理而妙”的境界,含蓄地表现琴声内容。“弹夕阳”给人凄恻的感觉,为转结铺垫。“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以问句收束,突出琴声的情感力量。琴声以情动人,方见琴人的音乐艺术。诗贵含蓄,不直言琴人之艺,而以“曾断几人肠”的听琴感受烘托出琴人技艺之高,令人咀嚼回味。

宝慈寺

宋代 · 白玉蟾

殿古涵烟冷,楼空得月多。

钟声巡远岫,塔影卧清波。

英子点评:

白玉蟾的绝句多有对仗的形式,此绝与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并列式结构一样:前两句对仗,后两句亦对仗。此种结构难出佳作,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成为千古名篇在于此诗以简约之笔囊括了丰富的内涵,言浅意深。白玉蟾的这首小绝在句式与用语上自有其特色,以清新唯美的语言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殿古涵烟冷”道出宝慈寺年代久远,寒烟袅袅,给人神秘之感;“楼空得月多”呈现一幅清幽之境,楼空而月满,与楼相伴的唯有明月,从而突出此处的冷寂。“钟声巡远岫”描绘了古寺钟声萦回于远峰的情景,在野旷中显得更加清晰悠长。“巡”的拟人化妙用,仿若钟声长脚一般,形象有趣。“塔影卧清波”不直接写塔的倒影,而以“卧”生动地描绘出塔影的静态,给宝慈寺增添了静谧之气。全诗以古殿、空楼、钟声、塔影等景物表现了冷寂凄清、幽深旷远的宝慈寺,读之不忘。尤其是“涵”“得”“巡”“卧”几个动词的使用生动传神,足见炼字之功。虽然都在句子的同一位置,但毫不影响整体的美感。

得友人书

宋代 · 白玉蟾

千里如天远,三年不此来。

书从云外至,手把月中开。

英子点评:

友人相距千里,如同天隔一般遥远而不可及。三年未曾得到友人之书,心中是何感受?然诗中未提一字,而以“书从云外至,手把月中开”的对仗句式作为转结收笔,道出得到友人之书的感受。此联用语甚妙:书从云外而来,让人好不欢喜,喜悦之情正如月儿破云而开一般,顿见明月之清辉,心中的郁郁自然如云消散,“三年不此来”的郁闷一扫而光。“月”可谓语意多重,亦可代指友人之书。诗以对比手法写成,表现了得到友人书的愉悦心情,从而烘托出友情之深。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儋州文苑》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294期

作者:白玉蟾;评者:张金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