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80)最难忘,新安小学门口老夫妻做的石头馃
舌尖上的徽州(80)最难忘,新安小学门口老夫妻做的石头馃
司马狂/文
歙县的石头馃,极具地方特色,做馃卖馃的小商贩也不少。而最是令我难以忘怀的,却是以前在新安小学门口,建设银行对面,两棵树中间,一对老夫妻,推着一辆平板车,在那做的石头馃。以前回家,去接小朋友放学的时候,总会顺手买个给小朋友垫垫饥。后来,街道整治,平板车不见了踪迹,老夫妻也不知道去了何处,石头馃也就许久未曾尝过。
(最初,老夫妻就在这里摆摊)
后来,在群里和诸多歙县籍老乡谈及老家美食的时候,我又惦念起老夫妻的石头馃来。有同好者,热切告诉我说,他们现在租了店面,就在工行隔壁,距离原来摆摊的地方不远,还在做石头馃。听闻之后,大喜。此前一直打算《舌尖上的徽州》要写一写他们的,还以为就此消失不见,颇为遗憾。谁料得,柳暗花明,复又能找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趁着假期回家,央了徽亿丰老板带我去找寻他们,顺带也帮着拍些照片。
夫妻俩租的门脸不大,就一间房,招牌简简单单的红底黄字“新安王家石头馃”,至此我方才得知,男主人原来姓王。依旧是老两口相伴,一个手工做馃,一个烤馃,除了由露天转入门房里,似乎一切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看着我们的到来,女主人笑呵呵的打着招呼,那神情毫不做作,旁人路过,也会如沐春风一般的舒坦,这就是我们身边最是平凡不过的人。却也是最让蝇营狗苟的我们羡慕不已的地方,那种自在的生活,我们不知道有多向往。
吃馃,里面的馅料最要紧,吾独爱羊角(歙县方言叫法,普通话叫豇豆)的,一口咬下去,唇齿间充斥着羊角独有的香味,片刻间,一个石头馃就能被我狼吞虎咽的吃完。现今,夫妻俩与时俱进,老王家的石头馃,各式馅料都有,韭菜的,豆黄的,南瓜的,粉丝的,梅干菜的,鲜笋的,肉的,青菜的,应有尽有。甚至,那石头馃里还能加鸡蛋,老饕们的各式需求夫妻俩都能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彻底满足。有时候,客人需要什么馅料的石头馃,还能专门定制。做石头馃,做到如此地步,那真的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老王家的熟客,对韭菜加鸡蛋的石头馃情有独钟。食客一声,加个鸡蛋,老王利索的用铁铲子,沿着石头馃的侧边轻轻割开一个口子。一个鸡蛋打在中间的位置,顺手撒几粒盐巴,趁着被割开身子的石头馃还没有反应过来,迅速盖起馃边。这行云流水的动作,一气呵成,端得是无比曼妙。接过韭菜鸡蛋石头馃,一口下去,是吃不到鸡蛋的,只有到了馃中段的时候,那爽滑无比的鸡蛋,才会蓦然出现在你的口腔中。鸡蛋恰到火候,食之爽滑无比,加上韭菜的裹挟,那味道,真是神仙来了,也忍不住啊。老王就凭借着这石头馃里加鸡蛋的独门手艺,引得众多食客一直跟随着他。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小时候熟悉的美食,都会欠缺了孩提时代的味道。究其根本,其实是新时代很多高科技的运用,反而减少了我们味蕾记忆中那些老味道。老王家的石头馃,如果你需要,依旧会有香烟壳裁剪出来的硬纸壳,用来自底部夹住石头馃。这样的包装,几乎是我年少时,最为常见的,如今却鲜有人肯用。毕竟费时耗力的寻这么多的香烟壳,还要花费时间来裁剪,哪里有采购塑料袋来的轻松。可没有了硬纸壳夹着的石头馃,总是欠缺一些什么。或许,硬纸壳和石头馃才是最佳的搭配组合吧。
一口平底铁锅,底下是木炭,锅内的温度全靠木炭供给,没有明火的热烈,有的是木炭的滋润。妻子做好的馃,老王两指轻轻一捏,顺势投入铁锅之中。乡人自产的菜籽油,滋啦作响,馃遇高温,面粉渐渐由白皙转为金黄。初次来此的人,总会奇怪,铁锅里,缘何放置有两块肥膘肉。肥肉在高温的氤氲下,逐渐变小,猪油冒了出来。老王总会把烤的差不多的馃,投入猪油和菜籽油混着的那边,让馃喝个饱,这样做出来的石头馃,才别有滋味。
当然,叫石头馃,那石头是必不可少的。老王那几块圆石,用了有些年头,早就被烟火熏染得没了最初的色泽,却又多了岁月的痕迹。一如夫妻两人的生活,守着石头馃的摊子,看着吃馃的少年日渐长大,看着吃馃的女孩嫁为人妻。时光就在日复一日的做馃里,渐渐流淌,转眼间儿子长大,娶了妻,生了子。老夫妻的生活因为做馃改变了许多,却又因为做馃什么都未曾改变……不知道,正在看此文的你,有多久不曾尝过家乡石头馃的味道啦?想念那份味道的时候,千万忍住,不能哭,魂牵梦萦总是忘不掉的家乡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