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人在上海创办的亚东图书馆,是胡适、陈独秀的御用出版社
徽州人在上海创办的亚东图书馆,是胡适、陈独秀的御用出版社
司马狂/文
亚东图书馆,名字虽然叫图书馆,实则是一家主营出版发行的书局,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出版社。如今,亚东图书馆的名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回头去审视那段热血激扬的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亚东图书馆在风云际会中起着很多推进历史进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陈独秀与亚东图书馆
我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曾写过一首古体诗,诗名《哭汪希颜》,全文如下:
哭汪希颜
盛名久已播邯郸,
客路崎岖未识韩。
不及认亲先永别,
徵声犹未别燕丹。
凶耗传来忍泪看,
恸君薄命责君难。
英雄第一伤心事,
不赴沙场为国亡。
历史三千年黑暗,
同胞四百兆颠连。
而今世界须男子,
又杀支那二少年。
寿春倡议闻天下,
今日淮南应有人。
说起联邦新制度,
又将遗恨到君身。
这首诗所哀恸的汪希颜是徽州绩溪人,年少成名,得中秀才,后与陈独秀相识相知,遂成挚友。奈何,英雄薄命,英年早逝。汪希颜外出求学,吸收西方先进文明。绩溪家中有同胞兄弟汪孟邹,汪希颜时常典衣购书,给他寄《新民丛报》、《天演论》等进步书刊,并将陈独秀、胡适,以及自己的同学章士钊,介绍给汪孟邹认识。
1903年,在父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后,汪孟邹离乡前往芜湖,创办科学图书社。这是一家售卖图书和文具的新式书店。此时,陈独秀在安庆筹办《安徽俗话报》,因为汪希颜的缘故,陈找到汪孟邹,把报纸交给科学图书社编辑和发行。自此,陈独秀与汪孟邹结下一生的交情。也正是因为有了陈独秀,才有了后期汪孟邹图书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是后话。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汪孟邹在身边朋友的怂恿下,向陈独秀谋求官职。陈不允,告诫汪孟邹应当继续经营书业,并建议汪将书店开去上海。而且,陈独秀当时,就给汪孟邹取了“亚东图书馆”的店名。至于亚东二字的由来,目前没有资料记载,只待后续探究。
汪孟邹听从陈独秀的建议,在上海开设了亚东图书馆。随后,二次革命失败陈独秀逃到上海,躲在汪宅,帮助汪孟邹经办亚东图书馆,起草《亚东图书馆开幕宣言》,并编写《英文教科书》和《字义类例》,交给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不久,陈独秀东渡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该杂志的印刷发行便交给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没多久,陈独秀回国,来到上海,开始筹划创办五四时期最为重要的杂志《新青年》,依旧打算把印刷的重任交给汪孟邹。奈何此时的亚东图书馆生意并不景气,加上《甲寅》杂志的重任在肩。于是,汪找来群益书的陈氏兄弟,负责《新青年》的印刷,自己则负责销售。
1917年,陈独秀离沪北上北平,汪孟邹与其一道前往,汪旋即回归上海,陈应蔡元培之邀,留在北京大学。在陈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北大委托亚东图书馆为其新书在上海的总经销。五四时期两大战斗性刊物《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也都交由亚东图书馆销售,一时间亚东图书馆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扛鼎所在。正是得到陈独秀的大力支持,亚东图书馆才逐步从弄堂里,走出来,搬迁到了大马路上。
1920年,陈独秀避祸军阀迫害,又从北京返回上海,再度入住亚东图书馆。这期间,陈独秀多次在亚东图书馆会见北京“学联”代表罗家伦、张国焘等人。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纷纷开始建立文化书社,宣扬革命理论,这些书社经过陈独秀的引荐都和亚东图书馆建立业务关系。这其中就有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长沙文化书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在沪创刊。陈独秀又把《向导》的印刷、出版、发行事宜一并交给亚东图书馆。汪孟邹筹措当时能买到的最好的纸张用于印刷《向导》,并全力以赴的推广和发行该报。同时,亚东图书馆还出版发行了陈独秀的《独秀文存》。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不幸被捕,化名陈友生(姓陈的朋友所生之子的意思)写信给汪孟邹求救。汪得信后,求助于胡适。胡适转托吴稚晖,却被吴出卖,最终陈延年不幸罹难。
虽然贵为总书记,但陈独秀此人一生清贫,汪氏叔侄总是以亚东图书馆预支稿酬的方式,支持陈独秀。而在亚东图书馆举步维艰的时刻,陈也总是想方设法,向亲朋故旧请求对亚东图书馆施以援手,这是一份诚挚的相互扶植情谊。年过六旬的陈独秀疾病缠身,汪孟邹得闻消息后,还特地给胡适写信,希望胡适能帮助陈独秀前往美国。虽然陈独秀一口回绝了此事,但两人的情谊由此可见。
如果说亚东图书馆能够创建,陈独秀居功至伟。那么,亚东图书馆的关闭,也是因为陈独秀的缘故。1953年,因为出版发行陈独秀等人的托派书籍,创立整整四十年的亚东图书馆宣告封门歇业,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亚东图书馆的创始人汪孟邹也阖然辞世。
陈独秀一生前后五次被捕,每次他被捕,汪孟邹因为与他的关系密切,都不得不外出躲避,甚至亚东图书馆都要闭门歇业一阵子。可以说,亚东图书馆能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树起新文化的大旗,虽然和汪自身的学识不无关系,但更多还是陈独秀的旗帜作用。
②胡适与亚东图书馆
胡适与汪孟邹是同乡,二者都是绩溪人。胡适和另一位绩溪人许怡荪是上海中国公学的同学,而许怡荪和汪孟邹的侄子(汪希颜的儿子)汪原放是绩溪思成学堂的同学。如此,胡适与汪家叔侄也就渐渐熟悉起来。再加上,亚东图书馆的编辑章希吕是胡适连痔疮这样的隐秘事情都能告知的亲密好友,也难怪罗尔纲曾发出“亚东图书馆与胡适的关系好得不用说了”这样的感慨。
胡适留美期间,汪孟邹依旧与其保持书信往来,其中1916年的书信里写道“将来撰稿有需于吾兄者甚多,当求竭力相互”。1917年,获得博士学位载誉归来的胡适,前往北京大学任教。自此,胡适开始与亚东图书馆进行密切合作,他在1949年之前的著作,绝大多数都交给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下表便是胡适在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著作总览。
书名 |
出版时间 |
《短篇小说》第一集,都德著,胡适译 |
1919年10月 |
《尝试集》 |
1920年3月 |
《胡适文存初集》 |
1921年12月 |
《先秦名学史》(英文版) |
1922年 |
《胡适文存二集》 |
1924年11月 |
《神会和尚遗集》胡适辑 |
1930年 |
《胡适文存三集》 |
1930年 |
《胡适文选》 |
1930年 |
《短篇小说》第二集,胡适译 |
1933年 |
《四十自述》 |
1933年 |
《藏晖室劄记》 |
1939年 |
鉴于胡适在中国学术界的江湖地位,亚东图书馆不仅出版其著作,还请胡适为很多其他作者的书籍作序。要知道,那时候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顶级学者,肯屈尊作序,就等于当今社会的流量加持。另外,亚东图书馆的古典小说是其纵横江湖的利器,也多有胡适所作考证。而且,胡适还将自己主编,或者是有关联的杂志,一并交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
除了自己亲身支持亚东图书馆,胡适还将诸多他认可的学者作家推荐至亚东图书馆,其中很多人都是因为胡适的缘故,才与亚东图书馆达成合作关系。汪孟邹回忆文稿写道的由胡适介绍来的有:陆志伟、朱自清、陶孟和、孟寿椿、刘半农、钱玄同、赵诚之、张慰慈、刘文典、李秉之、吴虞、陆侃如、俞平伯、康白情、徐志摩、孙楷第、顾颉刚等。所以,后世学者称呼胡适为亚东图书馆的“柱石”,那真的是实至名归。
纵观胡适与亚东图书馆的亲密关系,一是因为同乡情谊,胡适一生都对家乡徽州念念不忘,对于徽州人更是天然有一种感情存在。根据胡适日记所记载,汪孟邹请他吃饭也都是徽州特色菜肴,甚至还专门请胡适吃挞馃。汪孟邹还曾与胡适一道专门致函绩溪旅外同乡,募捐图书,成立了绩溪图书馆。
二是因为汪孟邹其人,本就是儒士出生,对于书籍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汪氏有名言流传“我们与其出版一些烂污书,宁可集资开妓院好些”,此言足见汪孟邹对于图书出版事业的追求。亚东图书馆的书,校对极其认真,胡适就曾亲口说过《尝试集》没有一个错别字。胡适到台湾后,出版书籍的速度明显慢于同亚东合作时期,他自己说,那是因为亚东的编辑时常收集他的文章,进行分类编目,他自己只需要再行校对即可。
③汪原放新式标点古典文学作品
如果说上面两位是亚东图书馆合作的大咖,那么汪原放则是亚东图书馆自己的王牌杀手锏。汪原放幼年失怙,少时求学于绩溪思成学堂,年岁稍长,便应了徽州民谚“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往芜湖跟随叔父汪孟邹在科学图书馆当学徒,后来随着叔父一道前往上海滩,开创亚东图书馆。
许是因为出生徽州耕读世家的缘故,汪原放对于古典小说特别喜爱。但古人行文没有标点,句读就成了历来儒家之大事,在开全国风气先河的上海历练经年的汪原放决定给古典文学标注上新式的标点符号,这样能方便更多读者。1920年,汪原放标点分段的《水浒》横空出世,此书请来陈独秀、胡适,分别为之作《水浒新叙》和《水浒传考证》。一时间,洛阳纸贵,销售一空,经此一役,新式标点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作品,成为亚东图书馆四十年出版生涯的利器。
一炮成功后的汪原放又陆续标点了《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水浒续集》、《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海上花》等。汪原放标点古典文学作品,极其刻苦认真,民国著名出版家张静庐曾称赞道:对于亚东版的谨慎工作,我们不能抹杀汪原放先生的苦干精神!为一部小说的校点费一年、半年的时间,和十次、八次的校对,是常有的事。甚至连鲁迅先生都在报纸上写道:汪原放的标点和校正小说,虽然不免小谬误,但大体是有功于作者和读者的。在鲁迅留下的生前藏书中,就有亚东版的古典小说。
前文提及陈独秀与汪希颜、汪孟邹昆仲为知己,而晚他们一辈的陈乔年和汪原放,亦是至交好友。1925年,在陈乔年和郭伯和的介绍下,汪原放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汪原放只身前往汉口,接替张太雷出任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管理长江书店、长江印刷厂、宏源纸业,同时负责《向导》的印刷、出版、发行,延续了《向导》和亚东图书馆之间的缘分。
汪精卫背叛革命后,汪原放在陈独秀的关照下,通过光明甫的关系,去柏文蔚的33军谋了个少校参谋的职务,掩护自己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的身份。此后,汪原放回到上海,失去了与党的组织关系,重新协助汪孟邹经营亚东图书馆。此后亚东在五年的时间内,出版了73部书,其中汪原放的译著便有《仆人》、《伊所伯的寓言》、《印度七十四故事》和《一千零一夜》等。
④亚东图书馆的那些成就
当我们回眸历史,去看亚东图书馆的时候,有很多亚东的出版物是中国第一,不胜枚举。比如:
中国第一本地图分类集《中华民国地理新图》
中国第一本新诗作品集《尝试集》
中国第一本新诗选集《新诗年选》
中国第一本标点本古典小说《水浒》
中国第一本现代作家书信集《三叶集》
中国第一本翻译普希金的作品《普希金作品集》
……
胡适对亚东图书馆的评价是“给文化做了二十年的媒婆”,说亚东图书馆是“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新文学出版的半壁江山”想来也是不为过的。矛盾说汪孟邹“永远跑在时代前头”,“汪孟邹这个人在文化运动里总应该有一席之地”。郑振铎夸汪孟邹是“市廛之侠”。
卌载风云中,亚东图书馆伴随着历史的浮沉一同起伏,也见证着民国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学者们的风范。一切都在历史的沉淀中,销烟云散,转身留给我们的只有对那段历史的缅怀。谨以此文,表达对亚东图书馆昔日辉煌的尊敬。
本文参考文献:
徐松如著《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年)》
谢慧《胡适与上海亚东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