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28篇释意(二十一)[周书·洛诰]

十八、周书·洛诰


【孔序】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

[释文]召公确定了洛阳成周位置后,周公赶到洛阳开始规划建设,并通告朝廷占卜确定成周位置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洛诰》内容。

【原文】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

[释文]周公礼拜,告知:“我要将帝王显赫的位子恢复给你。作为天下帝王,如果顺天应时承担治国理民的使命,我坚信在将都邑安置在东部,才是千秋万代统领天下的帝王根基。那年乙卯日,我赶到了民居聚集的洛水。我们在黄河北的黎水、涧水东、瀍水西,占卜相宅,确定洛阳的位置最佳;我们又在瀍水东占卜,还是洛阳作为都邑最好,并派人呈报了占卜情况和位置地图。”

【原文】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释文]成王礼拜,回应:“身为朝廷公卿自然应该敬畏天命的威力,你们先行卜居相宅,是为了周王朝能够拥有与之匹配的帝国朝堂,这也是美业壮举啊!你们送来的图纸和卜辞,我都看过了,两处卜辞卦相显示大吉大利。叔公,你们为我们周朝创立了千秋美业。我再次感谢万分,愿意聆听教诲。”

【原文】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予齐百工,伻従王于周,予惟曰:'庶有事。’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

[释文]周公告知:“周王将在新都邑登基,并按照殷商祭拜礼仪,各种准备工作一定会井然有序、百无一失。到时候,我将协同百官在京都朝拜天子,我会说,'我们愿意为了周王服务于天下苍生。’天子你可以下达命令,'按功劳奖惩,功劳卓著者可以荣享宗庙祭祀’。然后,再下命令,'你们要恪守治国理政使命,最大的建功立业,就是尽职尽责于各自的岗位工作。’

【原文】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彝及抚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向即有僚,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辞。”

[释文]年轻人谨慎择友。作为年轻人,能够交往贤德良善的朋友伙伴,如同烧火一样,只有不断添柴加火,烈焰才能延续不绝。如果同意我的奠基设想和礼仪安排,现在就应该开工建设新都邑,一旦在那里指使幕僚,建立显赫业绩,造福天下苍生,必将让你名垂青史。”

【原文】公曰:“已!汝惟冲子,惟终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乃惟孺子颁,朕不暇听。

[释文]周公告知:“话到此!作为嫡传天子,你务必敬畏肩负的使命责任,既要享用祖宗帝王荣光,又要深知其中危险利害。如果仅是贪图帝王名望,而没有功勋业绩相伴,必将身处险境。如果你一味贪图权势享乐,那么民众就会说你不应该拥有这样福禄,随后变故,必将让你追悔莫及。至于将来针对你的功过评说,我已经无法听到了。

【原文】朕教汝于棐民彝,汝乃是不,乃时惟不永哉。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被裕我民,无远用戾。”

[释文]我教导你治理民生的常识办法,你如果不是真正明白,天命就将难以保持长久。务必坚守并延续政治的中正清明,即便父辈不如自己,也不能轻易改弦易辙。迁都邑到了新地方,务必要心怀敬畏啊!我的政治经验来自农田耕种的启发,你在那儿造福民众就是要让他们丰衣足食,但要远离暴虐恐吓民众。”

【原文】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冲子夙夜毖祀。”

[释文]成王这样回应:“叔公的教诲,启迪了年幼的我。叔公功德显赫,让我来恢弘文武先辈的基业,不仅肩负报答天帝垂青的使命,还要安抚万邦四方民众。将新都邑迁置殷民聚集的洛阳,不仅会有丰厚礼品祭祀祖宗,在那儿还能够开辟崭新时代,创建前所未有的政治秩序。叔公的贤德智慧,照耀天地,惠施邦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武祖训一直谨记在心,作为年幼天子,我会昼夜勤劳于敬天祭祖。”

【原文】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王曰:“公定,予往已。以功肃将祗欢,公无困哉。我惟无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释文]成王说过:“叔公顺应天命造福天下,所有决策适时英明。”成王还说:“叔公,我虽然已是王储,还是退居丰镐,任命叔公主持朝政。现在天下混乱尚不安定,有周王朝根基未稳,有赖于叔公领导百官军民,确保恢弘文武业绩,臣服天下万邦民众。”成王说:“叔公安定洛阳后,我即到位,与叔公一起享国安民,终将摆脱当下困境。我将延续国家安康大业,不改变叔公治国办法,让天下四方长治久安。”

【原文】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

[释文]周公谢礼,回答:“天子任命我继续维护天下安宁,这既是先考文王接受天帝给予治国安邦使命的需要,也是我恭敬并光大武王立国威望的必须。你来洛阳新都邑登基,用殷商礼仪赐福周边民众,并且成为在这里起始执政的第一代周朝天子。这样,即符合天时地利的中道大义,也是天下万邦的莫大福气,更是作为天子显赫的成功业绩。我将率领天下贤德人士,鞠躬尽瘁于周朝政治,坚守前辈的丰功业绩,安抚天下苍生,让他们成为我朝良民。你父亲和我所要传授你治理国家的根本办法,其实就是文王和武王的道理德行。

【原文】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予不敢宿,则禋于文王、武王。惠笃叙,无有遘自疾,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王伻殷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

[释文]因派我理政殷商故地,你赐给我两壶美酒,说是用于祭祀。万分感谢你的美好心愿,但我没敢享用,而是用于祭拜了文王、武王。帝王天命的延续,最惧怕自身惹病招灾,即便传承万年的帝国也难抵御这种人为灾难,引以为鉴的例证如殷商帝国。周王到殷地新都邑登基,将会延续帝祚万年。这种长久基业的前景,才是我对你的期望,也是我一切言行作为的根本目的。

【原文】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后。王宾杀禋咸格王入太室,裸。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释文]那年戊辰日,周成王在新都邑登基。在岁祭时,祭祀文王,用了一头赤色牛;祭祀武王,也用了一头赤色牛。周成王作册祷告时,特别将周公作为有周族的君王,未曾公开的写入祝词中。所有王公大臣,一起参观宰杀祭礼,并明确了各自岗位责任。周成王进入太室,戒斋后裸祭。周成王将周公任命为君主帝王,并暗自写入祷告册页中,是那年十二月的事情。周公作为帝王,延续了文王和武王的使命,一共有七年。

【释文絮语】

生活于清之道光~光绪年间的皮锡瑞,在其《经学通论》的“论治尚书当先看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陈乔今文尚书经说考”一文中,针对当时疑古派炙热,而元明以来作为注解《尚书》标配的南宋蔡沈《书集传》,已经被遭零落的情况下,援引大学问家陈澧(公元1810-1882)的话,指出了在当时注疏《尚书》参考书,主要有“江王段孙”四家。“江”即江声(公元1721-1799),“王”即王鸣盛(公元1722-1798),“段”即段玉裁(公元1735-1815),“孙”即孙星衍(公元1753-1818)。

笔者在释文《洛诰》时,针对其中“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一段文字,主要参照了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宋蔡沈《诗集传》和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其中,孙星衍引用孔颖达注疏,认为此段意思是:周成王离开丰京,将到成周洛阳继位,要求周公留下继续在洛阳理政安民,所以先将周公后人册封为鲁公,借以消除周公后顾之忧。而蔡沈则理解为:周成王要求周公留在洛阳治理安政,而成王自己要回到丰镐故地,认为里面没有册封周公后人的事情。

总之,此处《洛诰》释文,如同以往坚守依从自我知识直觉一样,虽然参考了不同时代的注疏训诂和转译白话,但却没有遵从任何人的成见,依然近乎自说自话而已。所以,针对开头部分,原本自以为是召公与周公的交流,但随着行文演进,尤其结合全文内容,大致认定《洛诰》一文故事,发生在成周洛阳,从选址到周公建设洛阳,再到周成王洛阳登基期间,记载的是周公与周成王叔侄之间,或当面座谈,或信使往来的言辞内容。结合前面《召诰》的理解和认识,自以为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应是周公作为周王或摄政王时,于其第五年上,因与西部召公(应该还有太公)集团协商成功,一方面确定了周成王储君地位,另一方面决定了统治中心东移,即迁都成周洛阳。但是,在洛阳没有建设好之前,东部的统治权力实际完全掌控在周公手中。然而,在《尚书·洛诰》里面,一再突出表明的是周公作为“王”的权势,完全来自周成王的任命;其实,这一点也正是《洛诰》正文开头文字的主旨,至于其后面所有文字,基本都在说明这种任命的时势需要。当西周新都邑,即成周洛阳建成后,周成王在洛阳登基,周公同时逊位而不久过世。至于成王登基与周公去世,是否都发生在周公摄政的第7年?对此问题,无论是质疑还是存疑,或许深入探究,尤其伴随新物证的发掘再现,那一段一直模糊不清的中国历史,终会大白天下吧。

2021年3月5日草于济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