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再用爱捆绑我了!

让自己成为自己,
让孩子成为孩子吧。

作者:南小希

 1 

一日,我和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聊天。

她对我说:“孩子明天要开学了去报道了,我才刚刚想起来。我明天还排了一个咨询,急忙与来访者商量更换咨询时间。”

最近她老公出差去了,所以她又要带娃又要工作,难免顾此失彼。

接着她对我说:“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把工作看得比较重,对孩子的事没有像对工作那么重视,所以才忘记了。”

我不禁笑了笑。

她说:“我老公面上的亲戚最近都对我有意见,不理解我为什么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女人不就是应该所有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的吗?”

我笑着说:“我们可是独立女性呀。”

“我这样到底对吗?” 她最近大概接受了来自老公家里亲戚的很多负面评价,不禁开始自我怀疑了。

我说:“你的这个话题,突然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

 2 

小A多年前频繁遭遇老公出轨,身心俱疲后,终于决定离婚。

但是,令许多人不解的是,她离婚后仍然住在前夫家里,开始了离婚不离家的生活。

前夫仍然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所有过去的生活仍然在她眼前重复,但她继续承受着。

她的理由非常充分:

因为孩子离不开我。

他们没有办法照顾好孩子。

我可以为我的孩子牺牲一切,包括我的下半生。

于是她陪着她的孩子,留在前夫家过着单身的生活,一过就是好多年。

这期间,好多人都表现不理解,也有人直接表示质疑:“你继续留在那个家,你就是没有尊严”。

也有人劝她:“他总会长大,他有自己的人生,你也有你的。”

然而,她对这些声音一概屏蔽,就当听不见,因为她有非常明确、不容质疑的使命:我的孩子需要我

在这些年里,她当然也在不断挣扎,煎熬,承受孤寂,但她的儿子与她相依为命,倒也过得平静而有指望。

只是在很多心情崩溃的夜里,她会大哭,孩子就用小手拭去她的泪水,陪她在的边上,告诉她“妈妈你别哭啊。”

但也有一些时候 ,孩子也没有给到她期待的安慰,甚至表现地有些反感和冷漠。

这个时候她会更加崩溃,向她的朋友指控道:“孩子对我的态度时好时坏,我很失望。我留在这个家里,我牺牲了这么多,我不全是为了他吗?”

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令她失望、表现差、不听话的时候,这样的指控就更多了。

 3 

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我心里萦绕,但从未表达。

我想对她说:“你留在那个家里,做出那么多你认为的牺牲,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孩子。

小A的做法对自己其实有很多好处:

1. 避免让自己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怕的未知,仍然可以留在原来熟悉的社交圈和生活环境中,没有必要做出改变。

2. 给自己套上伟大而圣洁的母性光环和自我牺牲的人设,让自己不肯做出改变的行为显得合理化,撑起自己脆弱的自我价值感,甚至因此让自己的人生合理化,这是最大的获益。

3. 让自己继续有地方住,不用面对经济窘迫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

也许有人会说:真有必要把一个牺牲自己的母亲想得这么坏吗?

但是,那些牺牲和忽略自我、只为孩子而活的人,真的都是为了孩子吗?

这真的对孩子好吗?

相应的,也就引出了一个本质的问题:父母与孩子,过度牺牲和维持自我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4 

有一句著名的心理学名言是这样说的:what matters is not what you do, but who you are.

这句话大概在表达这样的意思:真正重要的不是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相反,如果一个成年人忽视自己的人生,把一切给了孩子,这背后的原因才往往值得深思。

那些付出背后,往往隐藏着控制。

我把我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你,你要承载起我失败的人生,我要在你身上实现我的自我超越。

其实有些父母在表达:我的生命没有价值,只有对你付出,才让我有价值。把自己生命的重量全部挂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才可怕了。

以爱的名义控制,往往是很多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

如果一个母亲一直在用行为强调“我都是为了你”,孩子也容易在成人之后有强烈的负罪感,可能进入长期的抑郁状态。

如果成年后遇见与母亲相似的女人,容易引发他的照顾欲和拯救情结,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一个成年人不停在复制童年阴影,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亲密关系。

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有价值、有良好社会功能的人,并不取决于背后有着为自己牺牲一切的父母,而是有着独立人格、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快乐而精彩,用自己充实饱满的内在去感染孩子。

只有与这样的父母建立的早期关系,才会内化成他们理解世界、处理自身挫折的方式,成为好的亲密关系和自我价值感的基础。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被养成巨婴,是因为父母在内心深处也与孩子维持着强烈的共生关系。父母本身是巨婴,才会给予不分化的、没有边界的爱。

成为一个有边界感的人,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基础。合格的父母首先应该是心理成熟的父母。

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孩子成为孩子吧。

- END -
* 作者简介:南小希,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者,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心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