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加薪还是死磕一家公司?研究了各大名企高管履历,有了新发现
先说结论,一共3句话:
第1句,在一家公司死磕多年的人,比频繁跳槽的人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第2句,死磕一家公司成功的,往往这家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
第3句,那些在一家公司死磕多年最终成功的,无一例外,都尝试了多个岗位。
我们分别来看。
图片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01
绝大多数公司的高层,都是跟公司一起
成长起来的
事业单位、国企这种公认资历很重要的单位自不必说。
在其他性质的企业里,中高层或者是技术、业务骨干,绝大多数也都是与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阿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里的蔡崇信、彭蕾等,大家都太熟悉了,今天就不说。
来说一位大家可能没有那么熟悉的:
如今仍然在阿里工作的盛一飞,手里握着大把阿里股票,还同时成为罗永浩的投资人——锤子手机还没卖之前,盛一飞是投资人之一。
即便没有很多创始团队成员那么耀眼,也足以让绝大多数人艳羡了。
如果没有不离不弃一路从中国黄页就跟随马云创业,现如今,大概率也是一个为自己职业前途忧虑的中年人吧!
图片来自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
抛开阿里这种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不说,我们就在自己公司里盘点一下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层,相信几乎每家公司都是一个结果:
高层里的大多数,都是一路随着公司成长起来的。
可能你会说,那也有不少高管是空降的啊!
而且老板还整天都在说,要更多引入外部人才,公司内部人员整体素质跟不上公司的快速发展。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那些空降过来的高管和人才,之前也是在同一家公司积累了多年经验。
图片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我们就以最近两年频繁空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小米为例:
2019年至2020年初,小米先后空降了曾任金立集团总裁的卢伟冰、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和在创维、暴风TV加起来有近20年经验的刘耀平。
卢伟冰在转战手机相关业务之前,曾在康佳死磕过10年,常程加入小米前,从2000年入职联想到2019年离职,也在联想这一家公司死磕了近20年。
这一特点也不只是小米一家的特例,绝大多数公司的空降高管也都符合这一特征。
综合所有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无一不是在一家公司扎下根来深耕,才能获得经验和职业优势,这是我们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图片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02
抱住一棵快速成长的大树,等大树长高了,
我们自然就在高处
说起来,我也曾在一家公司呆了差不多8年之久。
每次组织新员工培训,集团的一位副总给新员工讲课时都会说一个比喻:
选择一家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公司,就像抱住了一棵成长中的大树,这棵大树尚在幼苗时期,你就攀在一个枝条上找到了你的位置,等到这棵树长大了,你自然就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了。
这其实很形象地说明了选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
事实上,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才会选择在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公司死磕,在一家日渐衰落的公司死磕的,更可能是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
毕竟一家江河日下的公司,就像一艘即将下沉的游轮,死磕下去,得一起殉葬。
但凡有些职业危机感的人,都会选择跳槽(道义选择跟公司共进退的另说)。
而有潜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的,又怎么会没有一点职业危机感?
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十而已》
因此,关于死磕一家公司,理解了前面讲到的第一点还不够。
如果希望能够通过死磕一家公司,获得不错的职业发展,我们首先还得选对公司:
跟随一家快速成长中的公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是,最起码也要是业务每年保证着一定增速的成熟公司。
这还有2点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只有在成长中的公司,才会有更多尝试和挑大梁的机会,一个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历练中,能力才会得到成长。
也只有在不断成长壮大的公司里,才能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水匹配我们的付出。
其二,一个在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公司,或者业务度成熟的公司,最起码能够证明,其产品、技术在市场上都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只有这样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保证在个人在后续发展中,现在积累的能力和经验,还具备一定的价值,可以顺利迁移到其他公司和岗位。
图片来自电视剧《枫叶红了》
03
可以死磕一家公司,但绝不要死磕一个岗位
除了少数专精的技术岗位以外,死磕一家公司,还永远死磕一个岗位的,到最后,我们得到的不是对忠诚的嘉奖,而是被公司想办法替换掉。
这就是职场的现实之处。
很多人惧怕在一家公司待太久,往往也是这个原因。
而我们随意找一个能叫得上名字的、在某一家知名企业发展得很不错的高管,去研究他的履历,一定会发现,他在同一家企业,绝对做过很多事,换过很多岗位。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常程,2000年加入联想时,担任笔记本事业部研发总监,负责联想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研发工作;
2011年,转身投入联想的移动互联业务;
2015年,出任ZUKCEO;
2018年5月,升任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的负责人。
图片来自纪录片《成为巴菲特》
可以死磕一家公司,但绝不要死磕一个岗位的原因也不言而喻:
固守在一个岗位上,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和能够成长发展的空间都太有限,而且,当我们足够熟悉一个岗位之后,在这个岗位上的大多数时间,其实都是在重复过去的自己。
这也正是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对多年固守一家公司相同岗位的求职者有所顾虑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从没有人给我们更多尝试机会,其实也从侧面反应出我们未能得到公司的信任和赏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如果发现自己长期都在原地踏步,就是考虑不要再在一家公司死磕下去的时机了。
图片来自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
出于职业的长期发展考虑,我们应该尝试死磕一家公司,因为事实证明,每一家公司里发展得最好的那一批人,几乎全部都是在一个领域一家公司深耕多年的。
但在决定死磕之前,我们先得保证这是一家值得投入的公司:业务在快速发展或者至少也应该是保持一定增速的成熟企业。
同时,除了极少数专精的技术类岗位外,我们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岗位上死磕一家公司,因为那往往不叫死磕,叫不思进取。
这样的死磕,也是最危险的。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