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加薪还是死磕一家公司?研究了各大名企高管履历,有了新发现

先说结论,一共3句话:

第1句,在一家公司死磕多年的人,比频繁跳槽的人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第2句,死磕一家公司成功的,往往这家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

第3句,那些在一家公司死磕多年最终成功的,无一例外,都尝试了多个岗位。

我们分别来看。

图片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01

绝大多数公司的高层,都是跟公司一起

成长起来的

事业单位、国企这种公认资历很重要的单位自不必说。

在其他性质的企业里,中高层或者是技术、业务骨干,绝大多数也都是与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阿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里的蔡崇信、彭蕾等,大家都太熟悉了,今天就不说。

来说一位大家可能没有那么熟悉的:

如今仍然在阿里工作的盛一飞,手里握着大把阿里股票,还同时成为罗永浩的投资人——锤子手机还没卖之前,盛一飞是投资人之一。

即便没有很多创始团队成员那么耀眼,也足以让绝大多数人艳羡了。

如果没有不离不弃一路从中国黄页就跟随马云创业,现如今,大概率也是一个为自己职业前途忧虑的中年人吧!

图片来自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

抛开阿里这种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不说,我们就在自己公司里盘点一下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层,相信几乎每家公司都是一个结果:

高层里的大多数,都是一路随着公司成长起来的。

可能你会说,那也有不少高管是空降的啊!

而且老板还整天都在说,要更多引入外部人才,公司内部人员整体素质跟不上公司的快速发展。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那些空降过来的高管和人才,之前也是在同一家公司积累了多年经验。

图片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我们就以最近两年频繁空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小米为例:

2019年至2020年初,小米先后空降了曾任金立集团总裁的卢伟冰、原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和在创维、暴风TV加起来有近20年经验的刘耀平。

卢伟冰在转战手机相关业务之前,曾在康佳死磕过10年,常程加入小米前,从2000年入职联想到2019年离职,也在联想这一家公司死磕了近20年。

这一特点也不只是小米一家的特例,绝大多数公司的空降高管也都符合这一特征。

综合所有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无一不是在一家公司扎下根来深耕,才能获得经验和职业优势,这是我们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图片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02

抱住一棵快速成长的大树,等大树长高了,

我们自然就在高处

说起来,我也曾在一家公司呆了差不多8年之久。

每次组织新员工培训,集团的一位副总给新员工讲课时都会说一个比喻:

选择一家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公司,就像抱住了一棵成长中的大树,这棵大树尚在幼苗时期,你就攀在一个枝条上找到了你的位置,等到这棵树长大了,你自然就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了。

这其实很形象地说明了选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

事实上,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才会选择在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公司死磕,在一家日渐衰落的公司死磕的,更可能是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

毕竟一家江河日下的公司,就像一艘即将下沉的游轮,死磕下去,得一起殉葬。

但凡有些职业危机感的人,都会选择跳槽(道义选择跟公司共进退的另说)。

而有潜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的,又怎么会没有一点职业危机感?

图片来自电视剧《三十而已》

因此,关于死磕一家公司,理解了前面讲到的第一点还不够。

如果希望能够通过死磕一家公司,获得不错的职业发展,我们首先还得选对公司:

跟随一家快速成长中的公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是,最起码也要是业务每年保证着一定增速的成熟公司。

这还有2点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只有在成长中的公司,才会有更多尝试和挑大梁的机会,一个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历练中,能力才会得到成长。

也只有在不断成长壮大的公司里,才能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水匹配我们的付出。

其二,一个在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公司,或者业务度成熟的公司,最起码能够证明,其产品、技术在市场上都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只有这样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保证在个人在后续发展中,现在积累的能力和经验,还具备一定的价值,可以顺利迁移到其他公司和岗位。

图片来自电视剧《枫叶红了》

03

可以死磕一家公司,但绝不要死磕一个岗位

除了少数专精的技术岗位以外,死磕一家公司,还永远死磕一个岗位的,到最后,我们得到的不是对忠诚的嘉奖,而是被公司想办法替换掉。

这就是职场的现实之处。

很多人惧怕在一家公司待太久,往往也是这个原因。

而我们随意找一个能叫得上名字的、在某一家知名企业发展得很不错的高管,去研究他的履历,一定会发现,他在同一家企业,绝对做过很多事,换过很多岗位。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常程,2000年加入联想时,担任笔记本事业部研发总监,负责联想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研发工作;

2011年,转身投入联想的移动互联业务;

2015年,出任ZUKCEO;

2018年5月,升任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的负责人。

图片来自纪录片《成为巴菲特》

可以死磕一家公司,但绝不要死磕一个岗位的原因也不言而喻:

固守在一个岗位上,能够接收到的信息和能够成长发展的空间都太有限,而且,当我们足够熟悉一个岗位之后,在这个岗位上的大多数时间,其实都是在重复过去的自己。

这也正是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对多年固守一家公司相同岗位的求职者有所顾虑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从没有人给我们更多尝试机会,其实也从侧面反应出我们未能得到公司的信任和赏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如果发现自己长期都在原地踏步,就是考虑不要再在一家公司死磕下去的时机了。

图片来自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

出于职业的长期发展考虑,我们应该尝试死磕一家公司,因为事实证明,每一家公司里发展得最好的那一批人,几乎全部都是在一个领域一家公司深耕多年的。

但在决定死磕之前,我们先得保证这是一家值得投入的公司:业务在快速发展或者至少也应该是保持一定增速的成熟企业。

同时,除了极少数专精的技术类岗位外,我们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岗位上死磕一家公司,因为那往往不叫死磕,叫不思进取。

这样的死磕,也是最危险的。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

  • 离职前,想不清楚这四个问题,去哪都混不好!

    每个人都是从带着新奇开始一份工作,再到长时间重复,难免会对其产生厌倦或者怀疑其价值的心理. 这时,你是选择继续坚持,还是果断辞职?这往往取决于你对这份工作的认知. 所以,为了保持认知的相对准确,辞职前 ...

  • 困在背调里的跳槽者

    背调困住了许多求职者,它隐蔽,却扼住人们的职业通道.当你怀揣着对更好的待遇与前景跳槽,殊不知,一份不尽如人意的背调结果,就可以推倒求职的所有努力. 失败的跳槽 肖民的跳槽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场,却偏偏折 ...

  • 在一家公司担任哪些职位才能算是高管?这个问题可以分三大因素看

    高管是大家都非常好奇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群体,更是一个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群体. 如果借用小品里有一句话: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实际上是,公司里的高管职位越高,责任和压力也就越大. 很多人 ...

  • 公司研究256:大格局投资,300元以下不卖洋河股份!

    2020年我的第一大重仓个股洋河股份最近两天调整,好多人问我怎么处理,这里我公开回复大家,我300元以下不会卖一股洋河股份! 好多人问我,为什么,获利这么多还不够,其实不是获利不获利的问题,而是这是我 ...

  • 缅北硝烟再起!政府军死磕德昂武装,可怜村民大逃亡

    2019年12月28日下午3点左右,缅甸掸邦(北部)楠木渡镇区纳赛村附近,政府军与德昂武装(TNLA)发生激烈交火.此战事导致周边村寨民众惶恐不安,纷纷外逃避难. 资料图 目前,战事双方并未提及伤亡情 ...

  • 重仓梦想,死磕营销14年!霸屏数十次的野路子打法,凭什么干过大牌公司?丨黑马名课堂

    他,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话题营销的传奇! 曾用一纸创意,刷爆全国广告界,创意之作"不懂为什么体",被腾讯.百度.海尔等各大品牌模仿. 曾用短短200百字,刷屏100个地方生活公众号,成 ...

  • 如何研究好一家公司?买到下一只十倍大牛股

    很多朋友对于分析公司这个系统工程其实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盲目. 面对一家自己看好的公司.不知道做什么,没有一丝条理,像无头苍蝇一样.我深知他们内心其实有很大的欲望去深入了解某个公司,但是当真正自己动手做 ...

  • 一家小公司是怎么被大公司搞死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家小的创业公司如何被大公司给坑倒闭的,创业新手都得注意,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朋友小a在杭州创业6年,每年呢也赚不多大概就30万左右,比上班强,也比较自由,小a做的是广告公司,具体就 ...

  • 如何系统的研究一家公司

    我们很多投资朋友,做股票投资,完全就不看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或者压根就看不懂,总是喜欢用中国式的语言说,我觉得,我认为,我以为--等方式去评判一家公司. 这肯定是不对的,如果你看不懂这家公司,那么就算你 ...

  • 系统的研究一家公司 之 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看未来)

    我们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从小就很优秀,那么长大后大概率也会优秀.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搞金融的人都是一些高学历的人群,招聘一个研究员助理动不动就是硕士以上学历,这不是说搞金融需要多么高的智商( ...

  • 如何系统的研究一家公司 之 公司所处的行业

    股市还是跌跌不休,而且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股市下半年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学习还是要继续,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一个话题:如何系统的研究一家公司 之 公司所处的行业.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前期已经谈过一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