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列之三】混一宇内——秦朝(原创首发)
秦朝疆域图
决定了的命运,就交给时间验证。开始与结束,是一对双生子。不要笑的太大声,皇冠会掉的太快。
须知已发生之事,已然存在,有其规律。小节可更,大势难变。此谓历史。
黄仁宇先生大历史观,可做解释。
在我认为,秦国兴盛,原因有二:尊王攘夷,独霸西方;商鞅改革,打破封建。
秦朝灭亡,原因有三:严刑峻法,以害其民;劳役繁重,以扰其民;六国贵族,以乱其民。
如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死亡是它必然的结果。
《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宁死不愿生,当然要反。搏一个活命机会,搏一场泼天大富贵。
而秦国先祖,披荆斩棘九百年,才有秦朝局面。一朝败落,何其速也。
秦国,国君嬴姓赵氏,相传伯益之后,先祖为商朝贵族,商末,赢姓首领蜚廉、恶来父子效忠纣王,与周文王、周武王连年作战,互有胜败。
牧野一战,商朝溃败,乾坤抵定,八百诸侯过孟津,入朝歌,纣王自焚,商朝亡。
与之偕亡的,赢姓乃其一。是年,公元前1046年。
一朝天子一朝臣,褪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战战兢兢,赢姓一族等待命运的裁定。
王令:赢姓有罪,西迁。风雪夜上路,千里之遥,闯鬼门关,苟活一命,非为奴隶,已知足。
一朝落凡尘,以罪民,自东方一再西迁,从诸夏之地,一路飘摇迁入了蛮夷之地。
一年年繁衍生息,在秦扎下了根。什么复国大业?什么先朝贵族?时间洗刷后,生存是眼前急务,是千秋万代大事。
是秦人,也是周人。居蛮夷之地,而我乃诸夏之民,天生高贵一等。
拓土开疆,经天纬地,蔚然成西方一大族。
以为蛮夷长,朝贡王室,荡寇平难,俨然周朝忠心耿耿臣子。
赢姓族人善养马,一匹匹良驹,一年年进献周王,族中亲贵,一代代为周王驾车,恭顺发自赤诚,王大喜,先朝罪民,终获宽宥,封爵,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秦立下了诸侯国。
数百年衣衫褴褛,数百年征战沙场。秦,以其敢战、不屈、忠贞,闻名当世。
穷惯了的人,惟有一条命能拿得出手。
化外之地住的再久,蛮夷之气沾染的再多,华夏底子不丢,便是华夏之人。于周王室,同文同种,秦在西方为一大助力;于秦,周王室天命所在,天下中心,征讨吞并四方,离不开周王室点头。
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腐朽的日日腐朽,而刚烈的年年刚烈。
公元前771年,周王昏聩,王室多难,犬戎入寇,王都镐京城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秦,尽起族兵,自西方勤王,不惧生死,踏上征程。
新继位的周王,是祸乱元凶。杀父弑母引寇,而秦人恭顺一如当初。王之所向,秦之所向。
一年征战,死伤枕籍,而寇越打越多。秦军勇猛,奈何兵少将微。
回天乏力,周王决定东迁,都城定在了洛邑(今洛阳)。
破败一地山河碎,一朝一去或难回。
赢氏族长,亲为周王御者,亲为周王驾车。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至洛邑,赏功臣,谋收复失地。国库可见到老鼠跑来跑去,财物赏赐太难。
秦竟自请西归,不要财货,求一纸诏书,赏一块沦陷之地。
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竟有人愿意要。秦之忠贞,日月可鉴。周平王大笔一挥,岐山以西,尽归秦侯。
封侯了,一步登天,尽管封地在纸面上躺着,可看不可触摸。
秦侯西归,整军备战,百年征讨,尽复失地。
千里关中,尽归其有,秦奠定了王霸基业。
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没有什么是唾手可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传这一首诗,作于公元前771年,说的是秦人勤王那一战。
周王有难,秦人踊跃赴死。兵甲不整、衣衫不备、粮草不济,马革裹尸而已。
一群乞丐兵,打出了勤王第一雄狮赫赫威名。
穷的只剩下一条命,那就送上一条命。
一腔热血流不尽,血战疆场死方休。
秦人好战,但通往东方的路,北方有晋国隔绝,南方有周王室挡路。一个是当世强国,一个是天下共主,晋国可攻,周王室则断不可有半点侵犯。祖先攒下那点好名声太不容易了。
由罪民到诸侯,赢姓付出了太多。本就因为处在蛮夷之地,被天下诸侯耻笑,再失了礼数,公子们娶贵女就更难了。
当然,秦国国君从来不指望女儿们能嫁的多好,儿子们能娶个大国庶女就好了。
而晋国,秦国试了多次,损兵折将,冲关不成,不得已埋头向西,竟一路所向披靡。
西方尽是蛮夷之地。秦人的胜利,也是诸夏的胜利。
周王特派特来使节祝贺,祝贺秦国国君为诸夏(春秋战国时期称呼华夏为诸夏)立下了赫赫战功,并赐一面金鼓,希望秦国国君擂鼓向前,继续向戎人进攻。
向西进攻,面子与里子兼顾。里子,拓地千里,得众百万;面子,天下感念秦国守边开疆功劳,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秦蛮子,秦蛮子,叫的人越来越少。
秦国疆域图
一手拿着王命诏书,一手拿着锋利刀子。西方诸侯国无不乖乖顺从,称臣纳贡于秦,时移世易,竟成为了秦国的一部分。
不战而胜,一统西疆,秦把尊王攘夷用到了极致。尊的是虚王,攘的是实夷。得了偌大好名声,得了好大一块地盘。
放低姿态,因其弱小。不屑毁誉,因其强大。
力量强到了天下无敌,则再不需要幌子再骗人。
秦国扩张的方向,再次转向东方。矛头直指晋国和周王室。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亲率大军攻灭东周。
而让秦国底气十足,不屑天下英雄的,乃是商鞅变法打下了雄厚基础。
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商鞅两次主持秦国变法。
变法的核心有三点:承认土地私有、实行郡县制、实行军功爵制。(详见前作《大秦帝国开创者、掘墓者·商鞅》)
变法顺从了铁器和牛耕技术推广之后,新的生产关系需求。秦国从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制霸天下。
人人踊跃从军,割首级、得爵位、享富贵。
人人喜战,乐战,虎狼之师,天下闻名。
人人皆有出头之日,唯才是举,用人唯贤,东方六国人才蜂拥而至。吕不韦、李斯、韩非……纷纷效命秦国,助其争霸天下。
国大治,民心大定。
秦国富足,熙熙攘攘,繁华的样子招人喜欢。咸阳一跃而为当世大城。
很快,一个伟大人物出现了。
多少繁华属过往,请君但看秦始皇。
有时候,历史很慢,以日月为纪事单元。
公元前246年,13岁太子嬴政被扶上王位。
歌姬母亲赵姬放荡荒淫无度,商人相国吕不韦出了名的揽权,且好做生意。更荒唐的是,宦官嫪毐竟和亲生母后生下了两个儿子。
赵姬、吕不韦、嫪毐三方把秦国权利瓜分的干干净净,秦王嬴政被摆弄在位置上,给人们看光鲜亮丽外表。
周遭环境恶劣,如在地狱。秦王嬴政谋划着有朝一日亲掌王权。
王位诱人,嫪毐等不及了,他要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王位。先发治人,竟被人所治。儿子的王位没有争到,反而搭上了性命。
22岁嬴政,沉着应对,一举破敌揽权。处死嫪毐和两个同母异父弟弟,罢免吕不韦相国之位,圈禁太后赵姬。
内患既平,历代秦国积累和商鞅变法的成效,一下子显现出来。
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带甲百万,横扫六国只在时间。
历史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西方无对手,则后方稳固,兵发东方六国即可。东方分六国,合作又相互提防,吵吵闹闹,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怎么可能一心向西。
秦始皇灭六国
公元前227年,破燕都,存世800年之久的燕国,亡。余部不降,坚持5年后,烟消云散于世间。
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
公元前221年,灭齐国。
39岁,太多人还不知所谓活着,他已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华夏人的大时代。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从此文体统一,度量衡统一,行走天下,不用再学六国文字。
修驰道,建立起联通全国交通网;修长城,挡住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收复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开拓岭南,中国疆域面积大大增加。
秦始皇像
然而十全十美的人,不在人间。焚书坑儒,扼杀了诸子百家精神,中国沉沦黑暗以至于今。
长城,为防御草原部族,守护农耕文明而建。有其合理性,但超过了国力民力负担底线,则为大害。
你看苍天饶过了谁!暴君骂名,千古犹在。
长城下,孟姜女,寻夫而来,已是一堆枯骨,沦落异乡。流下泪,哭长城,哭那些已亡和未亡的人。
得民心者不一定得天下,但失去民心,一定失去天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秦朝君臣,还用战国乱世那一套,竭尽民力,准备战争。
农民收成的2/3要上交官府。全国约2000万人,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竟有三百万,谁种地,不种地,人们吃什么?扎起脖子等死吗?
动辄犯罪,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处以极刑。一人犯法,亲族连坐;一家犯法,邻里连坐。
天下是一个大大牢笼,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人们闭上眼睛,天太黑,酝酿愤怒,冲破黎明。
江山已定,人心已变,不更弦易辙,反而向着相反方向,疾步急趋,不亡奈何!
数代人的事,非要一代人来做。不累死几个,怎么可能。死的人多了,不反也等着死吗!
严刑峻法,可以用来争霸天下,不可以用来治理大一统王朝。
弦蹦的紧了,必然会断。民众徭役繁重,不堪重负;犯人塞满了监牢,犹盛放不下;亡国贵族抱怨在心,时时等待机会。
天下坐在油锅上,只差一把火。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燃起了这把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席卷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每一段历史,都为下一节精彩铺垫。因因果果,往复循环,无有终时。
秦的铁骨铮铮,秦的武士威武,二世而亡,偶然中有太多必然。
我翻开书,读月色萦绕长城之上,哭声阵阵。50万秦人,变作岭南客。山高水长,不可思乡。而向北望的目光,谁人断过。
有些事,一代人牺牲,数代人厚享其德。
有些事,数代人作孽,一代人承受恶果。
凡心里装着悠悠众生的,悠悠众生也装着他。
王道、霸道,治世、乱世各有其对应。秦亡之鉴,宜以为戒。
参考资料:
1.360百科、百度百科:秦国、秦朝等词条内容;
2.司马迁《史记》;
3.刘向《战国策》。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原创。
原创不易,感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