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 如何成为“有效”教师?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注明了有效教学的教师五种关键行动。
1.清晰授课,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的清晰程度如何。
有效教师能使要点易于被学生理解,能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他的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而“欠有效”教师则语言含糊,有歧义或不明确,或者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或者给学生的指导常常让学生不能理解,需要一再反复说明。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讲话方式削弱了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学,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2.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问题,教师可以提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把它们同课时节奏与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提问艺术。多样化教学的另一明显有效的方法,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教室里的物质的质地、多样的视觉效果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化,并与学生的注意力相关。学生注意力水平越高,教学有效性越高。看来,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是有效教师的重要特点。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学。
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越多,学生学习机会就越多。在课前课后,教师都应自问: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如果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先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和教材上,然后才让学生获得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时间。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的时间,与教授某个知识点的时间不同。教师的教根本上是用于学生的学,如果在上课的任何时候,居然有1/4的学生在走神,那么有效性便打了折扣。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那么学生成功率高,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那么成功率中等;而如果学生根本不理解任务,更谈不上完成任务了,那么这是一堂低效无效的课。教师的任务导向(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有效教师最大的追求。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是有效教师的标志性特征。
一、有效教师的内涵:
1.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
2.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
3.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和联系,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
4.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有效教师形成的基础是其人格特征:
1.人格是人的思想、品格和情感的统一体。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一不可。
2.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的一种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的。
3.教育是传播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事业,有效教师是以自己的人格来实践对事业的追求的。
三、有效教师的发展目标:
1.有效教师是处于发展后期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师。
2.有效教师的内涵与自己现在所处的发展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1.教师专业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师自身的需求。
2.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本帖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进行通盘考虑、整合学术性和示范性、整体设计。
3.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发展方式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反思、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任职学校的凸显。
4.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向着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基础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五、政府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政策配套机制,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建立以教师资格证书为基础的教师培养与管理制度,教师任职资格证等。
2.建立开放、灵活,高校专业引领的、以地方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学校为本的培训网络,实现网络联盟,资源共享。
3.构建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教研和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核心机制。
六、影响教师工作效能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经历和专业发展阶段
2.教师理想、抱负和对教育事业的认识
3.学校领导风格和学校文化氛围
4.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5.政府的政策、学校硬件条件、教师待遇、社会舆论等
七、教师应该有的专业知识:
1.学科内容知识;
2.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超出学科内容之外的有关教室组织和管理的主要的原则和策略;
3.课程知识,特指掌握适用于教师作为“职业工具”的材料和程序;
4.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5.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
6.有关教育情景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
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是知识。
8.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是结构化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有差异。
八、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为专业技能。
2.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组织和调控技能、研究技能、综合运用信息技能和自我监控技能。
3.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在不断地收集关于教学有效性的信息,并运用信息不断地调试自己的技能水平中发展起来的。
4.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
九、教师的专业态度:
1.教师的专业理想;
2.教师的专业情操;
3.教师的专业性向。
十、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专业自主意识是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教师具有了专业自主意识,才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专业自主能力和专业自主习惯。
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应该为教师形成专业自主能力提供更为宽松的支持环境。
十一、做反思、研究型教师
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反思贯穿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主要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
反思的过程之所以重要有三个原因:1、反思结果会提高学生的学习;2、作为反思的结果,教师能够获得改进教学实践的专业知识;3、有助于建立学习共同体。
十二、以校为本的发展模式:
1.教师成才的基本途径是“岗位成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教育教学的环境中才能实现。
2.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改革时,能够把自己独特的的见解和观点付诸于实际工作,使自己的努力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一致。
3.教师合作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而且可以改变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和态度。
4.成功的校本培训方案是实施校本教师培训的前提。
5.科学的技术培训设计是实施校本教师培训的关键。
6.合理的校本培训框架是实施校本培训的指南。
十三、教师自我发展策略:
1.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具有独立判断能力。
2.成人喜欢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和提出的,这种学习动力充足,效果最佳。
3.教师实施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不仅主动且具有责任感。
十四、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2.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功能强调展示成就与改进激励;评价内容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评价方法注重质性评价,主张自我反思;评价主体以自评为主,各方协同参与。
十五、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1.教师发展性评价既有一定的科学程序,又要因人而异。
2.教师发展性评价不是笼统的概念,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确定评价方案。
有效教师指向的应该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以及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有真正的效果?
一、概念
1.有效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订的目标并能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
2.有效教师是对于相同的学生,比别的教师帮助学生学得更多的教师。
3.有效教师被认为是那些能够持续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4.专门指向教师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反馈反应(肯定、否定、表扬、批评),可以捕捉到一幅幅课堂活动的画面。研究表明,师生互动模式一贯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所期待的效果。表现为更高的考试分数、解题技巧和更好的学习技能。
第4种关于有效教师的描述,比较注重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注重方法的灵活把握和运用,注重在课堂上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它相对来说更有说服力。也是有效教学关键因素体现。
二、教师的特征或品质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
1.低效的教学行为
1)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表现在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2)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表现在态度冷漠或粗暴,缺乏民主管理意识。
3)不能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表现在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及组织管理等基本能力。
4)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表现在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需求与能力水平把握不准,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与手段。
5)不注重自我反思,表现在没有形成自我发展的主动意识。
6)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表现在师生关系不畅通或缺乏正确的认识。
2.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评估和标准化测验表明:约有10种与学生理想行为相关的教师行为:
前5种称之——关键行为:
1)清晰授课(指老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度如何)
2)多样化教学(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3)任务导向(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指为学生提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5)确保学生成功率(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五种关键行为对于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这五种关键行为是有效教师的骨骼。
后5种称之——辅助行为:
1)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
2)组织
3)提问
4)探询
5)教师情感
要使教学有效,必须精心安排许多行为(5种关键行为实施时必须同时使用辅助行为)形成某种行为模式。
有效教师不仅仅是掌握了上述所有关键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的人,而是能够巧妙地将关键行为和辅助行为目标融合为适合个人特性的各种个别行为,并把它们组合成富有意义的模式和节奏,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