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U母音训练换声区?

在声乐教学中,“u”母音不仅对声乐初学者作用明显,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对歌唱者的音质改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对于训练喉咙的稳定,咬字的清晰,声区的统一,获得歌唱音高位置的掌握,有着重要作用。

在声乐学习训练的过程中,用“u”母音练习发声便于对声带的扩张,也就是使喉咙“打开”,声音容易“竖”起来,对克服实际演唱中,声音容易产生“挤、卡、白、压”等缺点都是有实际效果的。“u”母音比较圆润集中,在基础训练中的作用是别的母音难以代替的。因此我们把它称为榜样音,它具有稳定声音的效果,为声音的上下通畅奠定坚实基础。其他母音要尽量在“u”母音的感觉上发出,这样声音才会统一且圆润有力,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打开喉咙与咬字清晰干净,特别对中声区音质的改良,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u”母音是保障每个母音能统一的基础条件,为了使其它母音都具有与“u”母音同样的效果和音色,在母音转换和衔接的练习中,应常用以“u”打头,其他母音往“u'上靠,达到发声训练状态一致的效果,要通过训练将其余母音都纳入“u”母音的共性特点之中,使它们也拥有“u'母音的声音垂直、喉咙开、掩饰、统一的特点。

“u”母音发音时在舌尖前面的嘴唇部位,由于口腔呈小圆形,口腔后部肌肉用力较大,软腭抬得相对较高,喉头位置靠下,因而喉咽、口咽、鼻咽等腔体形成一条细长的发声共鸣通道,声波很容易在这一带产生共振,发出的声音也会相对集中,因此形成的歌声有“竖立”感。但由于音位太靠后,如果不能正确把握,音色就会变得较暗,没有穿透力,不够丰满突出。

我们平时所讲的五个元音“u、o、a、e、i”中,从口型的横向方面看,“u'母音在五个母音中位置是最靠前的,从纵向方面看,“u”母音在五个母音中位置是最靠后的,“u”母音是保障每个母音能统一的条件和基础,这五个母音形成的缺点,我们都可以运用“u”母音来修正,所以说“u”母音是重中之重,基础中的基础。

发声中所谓的高位置通常指头腔共鸣或头声。共鸣在实际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声带具有脆弱性,发出的声音很小且单薄,很难直接成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它需要依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也就是说“没有共鸣的歌唱是没有穿透力可言的,更谈不上美好的音色,而发声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歌唱者能够自如的运用共鸣。”金铁霖教授在他的声乐教学理论篇中有述: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u母音训练。他说过:“u母音的发音位置从水平方向看是最靠前的,所以在气息稳定,喉咙打开的前提下,“u'母音的练习很容易使声音进入头声,使气息和头声很容易连成一条线,这个通道既能唱高音,也能唱中底音,上下统一,没有明显的换声点。”以练声曲为例在实践中寻找歌唱的高位置。

所以说:“u”母音的练习是声乐学习者获得头腔共鸣即高位置发声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后,发出的声音是高音具有明亮、集中、穿透力强的特征,即歌唱的高位置。

我们知道声音有高、中、底三个声区,自然状态下这三个声区的音色音量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低音弱,中音白,高音喊或虚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造成声区不统一。

用“u'母音练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三个声区音色统一。从上述可知“u'母音的练习有助于唱歌者获得头腔共鸣,即高位置。而在实际演唱中,如果我们可以把高位置始终贯穿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即是说,不仅在高音区使用用头腔共鸣的发声方法,即使是在中低音区也要用头腔共鸣的发声位置,这样歌唱者在高、中、低三个音区中,便可以始终在同一个位置上发出声音来,不仅完成了音色统一,还解决了高、中、低三个声区不统一的问题。

在练习“u”母音时,首先要做好对气息的控制。众所周知,正确的呼吸对歌唱是十分重要的,气息既是发声时的原动力,又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发“u”母音时,口腔要尽可能形成一个膛大口小的共鸣空间,两唇形成“撮口状”,唇尖适当用力拢住气息,喉咙打开呈放松状态,上下成管道状,气息不要僵,要流畅,想象形成一个上下垂直的气柱子,声音托在气息上,随后开始起音,声音与气息形成完美的统一。起音时感觉声音以下腹部为起始位置,通过胸腔、口腔一直到头腔,感觉声音放在鼻腔上部的两眉中间,又感觉声音仿佛不在自己的头部,而是在头部的前上方处的一个管道中发出。

练习时可用五度上、下行音阶,也可用八度下行音阶,做五度练习时,注意要把发声的感觉变成好像声音是叹在气上的,音越高叹气的感觉越强烈,这时候气息要支持住,腰间体会一种用力均匀的感觉。在做八度下行练习时,声音好象从远处随着水流缓缓的漂来。同时注意用心体会,及时调整管道状态,唱任何高度的音都要将其保持在同一位置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