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古刹正觉寺
繁峙县城是国家级卫生县城——这,大家都知道。县城内还有一处国保文物,恐怕就鲜有人知了。
我说的是正觉寺。
正觉寺,亦名正觉禅院,始建于北宋以前,明代属五台山外九寺之一。寺院原在旧城西关,即今杏园村北的大塔地。明《清凉山志》载:“正觉禅院,台北,临滹沱,宋称天王院。”元初,坚州副元帅王兆督工重建。万历四十一年,迁至今县城鼓楼北,位居县城南北中轴线上,其大殿按原样拆迁重建,物件为金代遗物,其余建筑均为新建。清嘉庆十三年,又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修缮。清代前的僧会司,民国年间的县佛教会均设在这里。
1946年,寺院被粮食部门占用,殿堂房舍或改作粮库,或用于办公。改作粮库的正殿,东西山墙上,原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绘制的壁画,后,西山墙重砌,东山墙用泥和灰封抹,部分壁画遭毁。
2005年,县政府将正觉寺归佛教界管理并维修。初,繁峙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如一法师筹资建起牌楼1座,天王殿3间,因资金困难,未完工。2008年2月,成立维修寺院筹建处,由李宏如先生负责,并向全县发出维修倡议,至2009年5月,筹资730万元;同年,县政府拨款20万元,作为维修当时列入市级保护文物的旧大殿(201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用。至2009年,共新建维修90余间殿堂及配房、钟鼓楼、山门等,并特邀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忻州市佛协会会长、五台山佛协会会长释昌善法师任正觉寺住持,他斥资对寺内所有殿堂进行了彩绘装饰,完成了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添置了寺院其他设备,工程遂告竣。
昌善师系本县岩头乡茶铺村人。
这红墙碧瓦,飞檐斗拱的正觉寺,与南面旧城轴线上居高临下的古楼,毕竟给这座洁净美丽的县城,平添了几份沧桑与厚重,使人联想到它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寺院布局为三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做工考究的叉架牌楼。牌楼造型美观,正中是一块蓝底金边的匾额,上嵌“正觉寺”三个烫金字,是集取赵朴初先生的书法,其笔势苍劲有力。背额书“古寺天成”,是萃取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启功之墨迹。牌楼下,雄踞石狮一对。
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中轴线的两侧,分别建有山门、钟鼓楼、照壁、垂花楼、客堂、客房、念佛堂、观心堂、展厅、功德堂、三大士殿、地藏殿、方丈房等。
三进院落的佛殿与附属建筑物以红墙间隔,又以月门、或瓶形门、或垂花小门相通,格局紧凑却不显局促。一进院落的天王殿,呈正方形,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二进院落中央的大雄宝殿为寺院主殿,面宽7间,进深5间,四周围廊,亦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正脊两端大型吻兽相对,其中间砖雕莲花座上托着高约2米的铜制宝塔。檐梁上的油漆彩画,讲述的是释迦牟尼出家成佛的故事。飞檐四角,悬着茶杯大小的铜铃,清风徐来,“铃铃”有韵,寺院更添几份神秘与幽静。
三进院落正中的毗卢殿,面阔5间,进深3间,亦为单檐歇山顶式木建筑。该殿为当年搬迁时依原构件组建而成,为金代遗物—国保文物当指此殿。一人合抱不拢的两根榆木柱子分立殿宇中央,其斗拱榫子朴拙大气,隐隐透出游牧民族的粗犷。殿内供奉着高约3.9米的“华严三圣”。东山墙上的壁画(约绘于明历四十一年后),因封抹,可惜无缘得见。
毗卢殿前有1米多高的汉白玉围栏。台阶下矗立着两座高约8米,直径1米的五层仿古石塔,塔身周围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像,最大的高约30厘米,小的仅8厘米,共约一千尊。塔座呈八棱,底部四面各雕金刚1尊,姿态各异,这就是所谓千佛石塔(或石幢)。
二进院的西侧小院,观心堂的南面是“功德堂”,堂内立“功德碑”一通,另竖两通残碑,一通是金代遗物,碑文为《大金代州繁峙县正觉禅院记》,另一通是明万历四十六年其寺内的建筑、塑像、彩绘与壁画全部竣工的碑记,两边墙上分别刻着此次修正觉寺捐助善款人的姓名和捐款金额。
二进院东侧小院的展厅也值得一提,展厅门额匾书“千年”,背额书“刹那”,颇有“一千年即一刹那”的禅意。厅内陈列着远古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罐,秦、汉、北魏、唐四个朝代的板瓦、滴水、猫头及五代北汉时期玄觉大师墓塔碑记拓片,宋代的铁锅、铙 、法铃、降魔杵以及明清时期的铜磬等,不一而足。
寺院东西客堂、客房的南北山墙及后院配殿的山墙上,各嵌有砖砌浮雕一幅,浮雕图像新颖,其意境大抵如其上刻着的名言警句,如“求利者不可说道,求道者不可谋利”“广结善缘,走遍天下,看好脚下,一路平安”等。雕工精细,人物花树形神皆俱。
寺内各殿堂的门柱上,都挂了木制对板,无论联语还是书法,也颇值得品味。
从东山门出,反身正对的砖雕照壁前,艳红的月季开得正盛,一旁,南方的翠竹也在这贫寒的塞北挺精神地聚成一族,只是竹子的顶端有明丽的碎黄花儿缠络着,一直爬到照壁东侧的短墙上,循着蔓子往下瞧,才发现上面吊了一个翠绿色的苦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佛家所谓的“包容”。
在钟鼓楼前方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大型影壁,影壁上方为砖雕,下面则为石雕,四周雕刻着各种图案:云水花草、龙腾凤翔……,皆活灵活现。西面影壁金字镂书《憨山大师 劝世文》,东面影壁则金字镌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颇有气势。
我是在夏末的一个早晨去寺院的。时,早课已罢,院内少有人走动,里面特别清静。
出寺院,街上是熙来攘往的人流。
在闹市中有这么一处僻静的去处,真好!
(作者 康所平 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图文编辑: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