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月色

那晚月色

文/康所平

在忻州师范读书两年,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入学报到那晚的月色。

掮了厚重的行李,匆匆忙忙下了火车,挤上前来接站的校车,晕头转向地进了学校,报了到。当找到宿舍区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光景。

时渐中秋,月亮不错。月光下,一排排整齐的红瓦平房宿舍,门前是一大畦一大畦矮矮蹾蹾、圆蓬蓬的扫帚苗,葱绿葱绿的,上面笼着一层薄的轻烟,这雾样的轻烟微微荡漾着,月色便迷茫起来。考取学校的不如意,加之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的孤寂,一种淡淡的感伤袭上心头,且随了那月色弥漫开来。

那年,高考成绩下来后,我以1.5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中专类学校师范又提前录取,报考志愿表上“是否服从调派”栏内,只要填了“服从”二字的,档案一律被师范强行提走。虽然我并没有填报“忻州师范学校”的志愿。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两位被师范录取的同班同学已经决定补习,可自己家里拮据的经济状况又怎么能和他们相比呢?何况自己瘦弱的身体,能否支撑下来还很难说,唉,还是报到吧!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寻到我所住的宿舍门前时,我们初中的班主任姚欢平老师(还有一位他的同学)已经在那儿等着。他说,在宿舍门上贴的花名签,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我的名字,只有这间上面写了“康建平”,他怀疑可能是写错了,果然……

其实,姚老师从小学五年级就给我们当班主任带语文课,一直到1976年底初中毕业(当时学制小学初中七年一贯制)。三年师从姚老师,虽然知识掌握的有限(那时上学,几乎是半天上课、半天劳动,美其名曰:半日制。学校专门辟有水稻试验田,上七年级时,学校又办起了草纸厂),但培养了自己不少良好的兴趣,有的甚至影响了一生。

那时语文课本很薄,也没有多少内容。记得是读小学五年级,上早自习时,姚老师就给我们朗读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常常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欧阳海——这位解放军叔叔的感人事迹所打动,有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那时,我们并没有觉察到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每天早上读一两章,持续了约一个月。

姚老师有写日记的习惯。下课啦,我们经常偷偷翻看他放在教桌上的精美日记本。日记内容,诸如:“这几天,心里有点烦闷”“走出校门,登上村边的小石桥,桥下河水哗哗地流着。我放眼望去,一片碧绿。”“雨后的树林,空气格外清新,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等,令我们羡慕万分。因为日记里写到的,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却写不出来。后来,也模仿姚老师——有些甚至连他的做派也模仿,比如,也登上了小石桥,背抄了手,放眼远眺。不过,首先看到的是脚下学校的几畦绿油油的稻田,因为,我们每天早上要给稻田穿水。心情当然是模仿不出来的,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对于姚老师当年的“愁滋味”,直到我长大后,才慢慢地有所体味。姚老师比我们长四五岁,当年正是“少年心事当拏云”,书生意气,当怀有青云之志,却只能当个“挣公分”的民办教师。好在他这人想得开,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深得校长赏识。我们也非常愿意亲近他,还跟他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这两样技巧。两年后,繁中老师到我校面试选拔时,我被两位招生老师另眼相看,大加赞赏,从而顺利踏进了高中大门。当然,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对文学的兴趣啦。从那时起,哪怕是一份旧的文学杂志,我都要设法借来读,并且模仿着姚老师记起了日记。文学的种子,不经意间,已在我的心田悄悄萌芽。

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姚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复习,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考取了忻州农机校。那年,对于姚老师来说,可谓双喜临门,因为当年他送出的初中毕业班,在全县中考中也喜获丰收,是我们村升入高中(或中专)人数最多的一年,直到现在,这一记录都没有被刷新。

姚老师就读的忻州农机校,离忻州师范学校大约五六百米。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听到我今天入学的消息的——因为连被录取到忻州师范,我都没好意思告诉他,我怕他失望——谁让我是他最钟爱且寄予厚望的弟子呢?

宿舍是十人的木板通铺。我乘坐的这趟火车是最晚的一班,别的同学床已铺好,只空了一个正对着门的铺位。姚老师帮我打开行李卷,把卷在里面的衣服拿出来,重新叠好,放进腾出的新帆布提包里。又到院子里找了几块砖,排放在铺下,把提包放上去,说,这样即使地面有点水,提包也不会洇湿了。之后,先放平毡子,把褥子铺实,床单抻展,很仔细地把床上一切安顿停当后,他直起身,说,时间不早了,他们学校那边也快熄灯啦。叮嘱我早点休息,说,今天坐车也累了吧!我心里一阵热,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点头应答着。

走出宿舍,我目送姚老师他们一直折过前一排的山墙。一抬头,月亮已经升了很高,溶溶的月色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大地,抚摸着宿舍前的株株扫帚苗,也抚摸着我那颗委屈的心。

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晚的月色一直留在我记忆的深处。特别是在前行的路上遭遇挫折时,那柔美的月光,总给我以鼓励。

超过145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0)

相关推荐

  • 中师生,一辈子逃不过深远的岁月

    原题:逃不过深远的岁月 作者:浠水师范8301班 周淑梅 "只要有机会,一定奔边疆工作!" 颇有古意的塑料日记本,见证了戏言成真:第二年的8月,我们真的被无形的手摁在如同边疆似的乡 ...

  • 回忆我的母校新惠师范学校 / 作者: 高郁林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教育教学|留守儿童问题 八五届师范生 1 又一个塞北的秋天来临了. 金色的田野间,蓝盈盈的鸽子花儿开得正艳,活跃了整整一 ...

  • 郭学谦||萍聚开篇(永远的九八六连载三)

    3.萍聚开篇 16年前,也就是1998年暑期,就如这样的时光,只不过在我那云台故里,如诗如画的一个地方,不像现在这样火炉一样的热.我和几个玩伴在离家最近的一个麦场玩耍,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六伯去果园路过 ...

  • 中师毕业40年

    原题:师范毕业四十年,春华秋实路漫漫--写在师范毕业四十年之际 作者:张宇清 (授权发布) 来源:<校园长青树>美篇 今年是2021年,我工作整整40年了.因为疫情,暑假的许多外出交流活动 ...

  • 这事受理了|学府东街南巷学校宿舍电费7角

    这事忻州供电公司受理了 有拍友反映: 学府东街南巷十里后学校宿舍住户反映:该住宅楼从2008年入住至今,电费一直为每度7角,并未见任何发票,请有关部门核查情况并给住户一个交待. 每日一则小故事 [按图 ...

  • 恰同学少年——“五四”之际忆凤冈师范学校

    韶华不为少年留,白日放歌须纵酒.又是一年"五四",又是一年青年节.中午的时候刷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景哥关于思南师范的文章,我又想起了凤冈师范. 1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97年,那一年 ...

  • 难忘的湖滨中学重点班记忆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14期 难忘的湖滨中学重点班记忆 文/若云 湖滨中学1982届1班毕业照 题记:因为你很重要,很重要 我是从1982年初中毕业前夕开始写日记的,一直坚持到现在,又从九十年代初 ...

  • 齐帆齐微刊:不一样的教师节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一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孙晓阳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拿起教案和课本,对坐在讲台下面的三个学生发出了 ...

  • 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照进现实 ■刘水芹 童年做梦.童年是一个梦. 儿童时代,做一名教师,是我的梦."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 一九八一年 ...

  • 教师节:想起那些老师

    20年前的回忆 20年前的夏天,我读师范二年级,王诗国老师当我们班主任已经是第三个学期了,他从成都体院毕业后到师范任教,第二学期起任我们班主任,说起来,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他的家在邻近师范的湄潭县,他 ...

  • 雷奎 | 三十六年前的同学情【第22号征文】

     作者简介 雷奎,曾用笔名,雷霆. 男,57岁. 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咸阳市语文教育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武功县作协会员.1997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咸阳日报>上发表诗文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