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春书院记

大春书院记

文/五柳先生

秋分时节,大春书院,凤箫声动,书香飘雅。书院自8月2日揭匾以来,历时两月余迎来了国庆、中秋双节盛会。齐大春老师组织,有吴、张二位董事长赞助,集一邑之雅,歌舞升平,盛况空前,开繁峙文化之先河,添盛世中华之锦绣。诸老师诗文之述备矣!愚略作畅想以记之。

巍巍中华,文运昌盛,千年传承,绵延不断。古有应天、岳麓、白鹿洞、嵩阳四大书院齐名。丽正、书台、茅山、石鼓、东林等书院更不胜枚举。古之书院选址多山林僻静,或禅峰精舍,也有居闹市或为国学祭酒者。为封建统治输送人才,也在文学历史中留下星辰大海。在农耕文化主导的封建时代,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一脉相承,各怀其远。曾经的诸子百家,局限束缚,日渐凋敝。顺着封建制度的延续,礼教奴役,儒家独大,政治由来读书之初衷。再后来各州各郡皆有书院成立,成为近代学堂之代名。亦多是培养政治、军事人才,与科技发展几无增益。

百年间,两次世界大战。科技在军事的刚需下,各门各科井喷式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我华夏曾因不习“洋学”,闭关自守,终被西方洋枪大炮打破国门。火烧圆明园,签订各不平等条约等事件,丧权辱国,数述不尽。九一八,卢沟桥,淞沪会战,直到南京六周大屠杀,我同胞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乃至危及民族之存亡。桩桩件件可见落后便要挨打。我中华之尚礼崇文在西方的丛林法则面前,可谓秀才遇上了兵!

于是,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于教训中我华夏不断自醒;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于战争中祖国不断自新。新中国成立70年间,伟大的中华民族逐渐复兴,不断崛起于世界之林。祖国之强大来自于革命、牺牲,来自于民主、法治、团结、奋进……来自于实业,归根得益于科教兴国。

如今,九年义务教育早已普及,《义务教育法》已写入宪章。多地已经开始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在神州遍地开花。教育不再拘于一格,文理并重,百花齐放。如今之中国各行各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老祖宗留下的国学、国粹经过辩证传承,焕发出新的光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走向世界。脱离了礼教的桎梏,《论语》、《大学》也显得没那么教条了。《诗经》、《春秋》风雅而经典,智慧而多辨。教育的革新,书院之与教育,意义已然完全不同。如今的书院发于民间,有思想有觉悟的人,自觉自愿组织起来读书学习。书院承载着传统文化延续及文学艺术革新,乃至展览、集会、文化旅游导向等作用。是读书者集体意志的体现。在与时俱进中已焕然一新,属盛世之新枝,必将结出丰硕而全新的果实!

曾几何时,中华之教育与时代之发展不能同步,然书院于我华夏之文明传承,功莫大矣!

幸甚!我域今有大春书院成立,并得到了各界的支持,且初具规模。书画成林,气宇轩昂,桃李满园,饱学大雅之士争相交流互习,形成独有的文化氛围。给地方带来清新气息,为社会营造一方文化净土。

文化传承是时代的果实,是民族之星火。给人以精神慰籍,予时代以色彩渲染。拿起手中的笔,或写一首诗,或赋一篇辞,来歌颂时代,来批判现实,宣传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欢欣鼓舞,用肢体语言传递人间大爱精神,彰显民族气节风貌;写一幅字、画一幅画,陶冶情操,在浩翰的墨海中增加审美情趣,于无声处描绘有形世界。在读书间升华自我,于创作中拓展未来,多姿多彩的书院文化尽显时代人文风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经,国家历经坎坷,民族饱受欺凌。先辈们在苦难中没有放弃读书,在战火中赋诗高歌,激起了共产主义的革命豪情。我辈当沿着先辈足迹,不忘国耻,砥砺前行,素心描绘生活,不负岁月韶华。承前启后,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相信大春书院必将引领我域文化事业发展,必将带动更多的人读书上进,必将在繁峙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2020年10月4日

作者简介

超过15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马逢青    图文编辑:侯常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