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思 | 王阳明:最靠谱的修炼是做事
跟王阳明学修心
阳明心学爱好者的集聚地
关注
新的一天,新的修心。茫茫公众号,感谢您选择了“跟王阳明学修心”。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不想错过精彩分享,不妨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跟王阳明学修心” ☞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将我们置顶。如果这里的文字让您触动,请为它轻触文末的“分享”及“在看”,让更多人一起“跟王阳明学修心”!
01 人须在事上磨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这是王阳明特别深入人心的一句话。
王阳明认为,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这个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颈。很多事情想得虽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最后却不了了之。问题在于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后只能靠空想麻痹自己。
王阳明当年常被问,他的学说和佛家的禅宗有什么区别?王阳明用一句话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张的是要去事上磨练,而不是像木鸡一样只是坐在那里空想;道理都在心中,积极的心态才能成就大事。
后来,王阳明又提出“知行合一”——知道的事情必须要到做事中检验,只有做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了,否则“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最终又提出了“致良知”,也就是凭良知去做事,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是个能做事的人。总之,王阳明主张,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入世做事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法门。
这是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子。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通过事上磨、心上觉,去除私欲、省察克己,让内心明亮清澈如镜,物来顺应,过而不着,就能修得如如不动的强大内心。
02 修行不是坐而论道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气;而修行是高大上的,它遁离世俗,空灵超脱。
所以很多人修行时,刻意跑去古庙佛寺,一味静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所谓修行圣地。
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了修行而修行。他认为,一个人若是刻意远离尘俗、寻求清静,反而容易滋长散漫虚妄。只在无事时养静,缺少具体事上切切实实的磨练,很难做好真正的修养,这样的修行就像空中楼阁,经不起现实境遇的考验。
所以王阳明从不劝人脱离工作去修行。人心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
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王阳明生长在书香门第,看似是个儒雅的文人,却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百战不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阳明不读死书。
他少年时期对军事战阵产生兴趣,便苦读兵法,几乎看遍了所有的兵书战策。还勤加练习骑马射箭,甚至专门跑去塞外,进行实地考察。每当领悟新的战法,他还会用果核进行“实战演练”,排兵布阵,通过实际的方式去领悟兵书中的策略智慧。
同时,王阳明还将先贤智慧融入到军事策略中。通过内审、内视、内炼“人欲”,对敌制敌,或是攻其不备,或用奇兵夜袭,或是围而不打,这些战术,都是建立在王阳明对“人欲”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总能切中敌人要害。正是这样思想与实践的结合精神,才为他后来的用兵如神奠定了基础。
所以真功夫一定来自事上磨练,不是作壁上观,更不是坐而论道。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会处处落空,领悟不了心学的真谛。
古训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人担不起大事,经不起磨炼,也就无法成为一个敢担当、有能力的人。
人如果真正改变了自己,就是一场灵魂深处的洗心革面,这在平常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遭遇利害、经历重大变故、遭受屈辱磨难这些考验人的时刻,才能检验一个人是否已经真正改变了自己。所以越是到了紧要关头,就越是要下功夫。
在人生遭遇骤变打击之时,能做到方寸不乱,需要的是大智慧。真正的智者不会在挫折中沉寂,而是把艰难困苦当作磨练心性、超越自我的大好机会,在苦难中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