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到,便是病!补阳气的方子治好嗓子嘶哑

阳气不到,便是病!补阳气的方子,治好嗓子嘶哑,让人深思的医案

昨天,见一位读者给我留言:“我已将自己全部的闲暇时间,用来阅读文老师的医案”。

看完,我非常感动,又惴惴不安。

这里,蕴含着多大的支持啊。

读者的热情和信任,对我来说,是巨大的鞭策和鼓励。我必须尽一切可能,将更好更多的中医知识,科普给我的读者。否则,就是对大家的辜负。

现在,我给你讲的这张医案故事,也很有意义。

希望,它没有让你失望。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1岁,医案记载姓吴。

有这么一回,他走在半路上,不慎淋雨。

回到家以后,就头疼、嗓子疼,咳嗽。

很简单,这是感冒着凉了嘛。于是,就按照风寒感冒的思路来治疗。很快,诸证大有好转。

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其他别的症状都消失了,唯独这个嗓子,始终不见好。主要表现,就是声音嘶哑。嘶哑到什么程度呢?只能说出单个字,或者简单的词组。长一点的句子,说不出来,说到最后就听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走了好多地方,用了好多办法,都宣告无效。最后,他决定去看看中医,当面四诊合参,说不定有新的说法和思路。

刻诊,见患者脉细,苔滑,舌淡。细问得知,患者尿线细弱而清长,平时腰酸乏力,身体比较怕冷,动不动还耳鸣。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没有给患者开汤药,只是嘱咐患者服用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日服用3次,以白酒送服。这样做,就够了,平时生活注意保暖,不要受寒。

结果,患者服用了十多天,嗓子可以说出话了。声音嘶哑的问题,基本解决。

这是一张老医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医圈里引起过反响。它也是后来许多中医教员,在讲授金匮肾气丸的时候,随手引用的生动案例。

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

其实,从舌脉来看,这个人显然有肾阳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很鲜明。肾阳不足,温煦失常,所以他畏寒怕冷。肾开窍于耳。肾阳虚,耳窍失养,所以耳鸣。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腰部失养,所以腰酸乏力。肾司二便,主膀胱之开阖,行蒸腾水液之责。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腾输布,所以直下膀胱,导致尿线清长、细弱。舌淡、苔滑、脉细,这更是肾阳不足的典型舌脉。

那么,肾阳不足,和声音嘶哑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你要是熟悉中医经络走形就知道了。我们的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肾阳不足,阳气就无法循肾经来到肺中和喉咙。肺主气,是声音之本。喉咙,更是发声之处。这些地方没有足够阳气作为功能开展的动力,势必导致声音嘶哑,难以发声。所以,患者就说不出话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患者之前曾经得过感冒、咳嗽。显然,这是寒邪袭肺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人体阳气,破坏了肺主气发声的功能。

总而言之,此人的根本问题,在于肾阳不足。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补肾阳。这是治根儿的办法。

所以,当时医家嘱咐患者服用成药,金匮肾气丸。

这个方子,我再给你详细说一下吧。你别嫌我磨叽。毕竟,有很多人对它还不熟悉。这个方子源于《金匮要略》,也叫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其组成,就是干地黄24克,薯蓣、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桂枝、附子各3克。其中,前三味药滋补肾精,桂枝和附子滋补肾阳。前者负责“加油”,后者负责“点火”,这样肾阳就旺起来了。泽泻、茯苓、丹皮用于泄浊,以免滋补之品壅滞。

这个方子,自问世以来,就是后人滋补肾阳的常用方。中医《方剂学》补阳剂里头,第一个就介绍它。中医人不把这个方子掌握住,是根本不及格的。

就这样,等患者肾阳得到滋补,肺与喉咙的功能得以恢复,他声音嘶哑的毛病,自然就改善了。

医案,很简单。道理,也不复杂。但是,他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

以前,我总听人说,所谓病,就是阳气没到。阳气没到的地方,就会生病。我曾经觉得这是噱头,是吸引人耳目的言辞。后来感觉,这个事儿不是妄谈。你想啊,阳气是什么?是生命的能量,是人体机能开展的动力。无论哪个地方,只要缺了它,一定会受很大影响,生病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比如说上头这个患者,就是阳气没到喉咙里,所以就声音嘶哑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至于说关节冷痛、腰凉屁股凉、宫寒痛经、四肢不温、头痛眩晕、心悸心慌、神疲嗜睡、阳痿早泄、不孕不育,所以这些,都很可能和阳气不足、温煦不及有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对阳气和身体、阳虚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做深刻的了解。必要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温补阳气。

温补阳气,怎么补?金匮肾气丸,是成药,可以一用。当然,应用的前提,是准确辨证。没有阳虚证,尽量不要用。其辨证要点是,脉虚弱,尺部脉沉细,舌体淡而胖,有畏寒、尿频、尿不利、阳痿早泄、腰膝酸软、耳鸣头晕、四肢或下半身发凉等感觉。你自己把握不准的,就得问问药师,或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应用。

就自我保健而言,则可以艾灸。阿是穴(哪里疼,哪里是阿是穴)、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都是补阳大穴。经常做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都是不错的办法。

阳气越少,腰脱越重!一张治腰间盘突出的方子,请你认真品味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常见病。老百姓喜欢叫它“腰脱”。

关于这个病,我早年在阅读湖南常德杏林名宿吴忠文先生医案的时候,记载了一个配伍。吴师1940年出生,16岁步入杏林。他的学术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您可以自己查阅。

现在,我把这个配伍,给你介绍一下。咱们一起来研究。

独活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防风6克,细辛3克,党参12克,白术19克,茯苓12克,薏苡仁18克,杜仲12克,制附子6克,白芍15克,补骨脂12克,骨碎补18克,徐长卿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这个配伍什么意思呢?我给你讲一张相关医案,你一读就懂了。

吴师有一次,接待了一个患者。这个人52岁,是一名公交司机。

他其实在5年前,就有腰腿疼的感受了。那个时候,是腰疼为主,牵连右侧下肢。阴天低温的时候加重。

不过,那时候他认为,自己作为公交司机,腰疼是正常的,所以未予治疗。他通过休息和热敷来缓解。

但是,后来,他的腰疼开始加剧,直至入院检查治疗。当时确诊为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经过20多天的治疗,症状好转。

虽然有所好转,但是患者却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腰腿越来越怕凉,低温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热敷做得越来越频繁。

再后来,也就是找吴师的半个月之前,因为天气寒冷,他双腿受寒,病情复发,而且用之前的办法,完全无效。

医院这个时候时候,要考虑手术。患者不肯,于是求治中医。

刻诊,见脉弦,尺弱,舌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腰部以冷痛为主,腰腿发麻、怕冷,便溏。久坐久站,腰都疼。躺下来热敷,会缓解。

了解到这些后,吴师果断开出了上面的方子。当时一共是开了7剂。

用药以后,患者自觉腰腿冷痛感减轻。原方加入地龙、伸筋草、威灵仙,再用七剂。

等到三诊的时候,患者感觉腰腿疼痛、发凉现象基本消失,而且整个人有精神,大便正常。前后治疗时间,刚好半个月。

这个医案,我给你说完了。现在,咱们分析分析。

要我看啊,这个人的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阳气越少、腰脱越重”。

什么意思啊?你看,这个人病情加剧的过程,始终伴随一件事儿,这就是越来越怕冷。对不对?

一开始,是阴天低温的时候。容易发作。

到后来,坐不得、站不得,受一点凉就不行,几乎就离不开热敷。

这说明什么?患者阳虚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而且有加重的趋势。

阳虚,人就怕冷怕凉啊。阳虚寒凝,经脉阻滞,他就疼啊。他尺部脉弱,说明肾气不足。所以这个阳虚,基本可以视作肾阳不足。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所以腰膝冷痛最明显。

这就是患者的一个问题,即阳虚。

接下来,患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湿。

怎么知道的?看舌头。这个人便溏,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而微腻。这说明什么?说明脾虚有湿,对不对?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患者水湿之气就愈发严重。

分析到这里,该如何遣方用药,我们就清楚了:散寒邪、祛湿浊、温肾阳、通经络。把这四个事儿做好,就可以了。

这时候,你再看吴师的原方,就明了多了——

独活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防风6克,细辛3克,党参12克,白术19克,茯苓12克,薏苡仁18克,杜仲12克,制附子6克,白芍15克,补骨脂12克,骨碎补18克,徐长卿12克。

这里头,有温补肾阳的,比如制附子、补骨脂。这两味药搭配骨碎补、杜仲,起到温阳强腰的目的。

另外,有健脾除湿的,比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

接下来,就是大队祛风除湿散寒之品了,比如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徐长卿。

白芍在这里,养阴敛阴,以防辛燥之品伤正。

这就是基本意图。总结起来,还是非常清楚的。

可以讲,这个配伍思路,不适合所有的腰脱患者。有些人的问题,属于湿热阻滞。这类人,你用这类方法,是绝对行不通的。它适合的,就是肾阳不足、寒湿阻滞。这个是在当下这个季节,比较多见的证型。非专业读者,不要自己盲目应用,而是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不过,通过这张医案,我们倒是可以悟出一些道理来。从而,生发出一些养生的准则。

这就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阳日渐不足,其腰腿就越来越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困袭,而且症状越来越明显,不好缓解。阳气越少,腰脱就越重,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怎么办?我劝我的读者,不要临时抱佛脚。咱们应该在平时就主要培补肾阳。具体来说,就是无论你的腰好不好,无论是你的腰疼重还是不重,只要你年龄在50岁以上,我劝你都每天抽出点时间,做一下相关穴位部位的艾灸。比如说,肚脐眼正后方的命门穴,命门穴两侧的肾俞穴,以及腿后头腘窝横纹中点的委中穴,还有后腰上的腰阳关穴,经常艾灸,都有预防和缓解腰部疼痛,尤其是缓解阳虚腰痛的作用。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效,不信你试试。

鼻涕多、爱流泪,阳虚!一张方子,鼓舞阳气,收住体液,请体会

记得好多年前,我们到一家养老机构做医疗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老人整天鼻涕眼泪不断,给人的感觉,就是脏兮兮的,怎么收拾都不干净。

对这个现象,一些护工们也十分无奈。她们觉得,人老了,可能就这样吧,慢慢也就习惯了。

对此,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问题可能在于这些老人,阳气虚少。

没错。阳气少,人就容易流眼泪、淌鼻涕。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30岁。

这个人,大概在三个多月前,不小心,着凉了。

感冒症状,很快就好转了。但是从那以后,此人就鼻涕眼泪流个不停。三个月来,不见好转。

此人去看过医生。有的说,这是风寒感冒所致。有的说,这是鼻炎所致。还有的说,你肯定是因为什么东西过敏了,该去查一查过敏原。

结果,检查做了一大堆,药也吃了一大堆,都毫无效果。

怎么办?她没办法,打算看中医,喝点汤药试试。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缓,舌质发紫暗,苔白,四肢不温、发凉,微微怕冷。

了解到之前的患病、就医经历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麻黄1克,制附子12克,细辛、五味子各6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两剂药喝下去,患者的眼泪和鼻涕就没有了。舌质由紫暗转为红色,手足见温。

毛病好得这么快,患者感到十分惊奇。而且,经过随访,患者从那以后就再没复发过。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转述完了。它就刊载于1987年的《新中医》杂志上。医家,是山西省西安市的一位杏林前辈,姓刘。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呢?

依我看,八个字可以概括:“阳气亏少、寒邪郁滞”

什么意思呢?你看,这个女子最初的时候,是因为感冒着凉而发病。一直到去看中医的时候,依然是微微怕冷、畏寒。这说明什么?说明她体表的寒邪,始终没有清散利索啊。虽然,她可能不发烧了、不头痛了、浑身关节不难受了。但是,体表这层寒邪,依然是有那么一点点残留。

你再看,此人四肢不温,面色暗淡,舌色紫暗,脉象沉细而缓,这说明什么?是不是给人以阳气亏虚之感?阳气不能温煦四肢,所以手脚不温。阳气不能鼓舞脉道,所以脉象沉缓而细。面色暗淡、舌色紫暗,这些都是阳虚寒凝、气血不畅的表现。

如此看来,这个患者,体表是有一层寒邪,体内也是阳虚阴盛。里里外外,都透着一个寒字。这寒邪,如一座大山,把她体内的阳气,压了个结结实实。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中医视角看,这和患者本来素体阳虚、肾阳不足有关系。这样的人,一旦外感寒邪以后,寒邪就可能直接往里“闯”,闯到了少阴经。少阴肾经阳气为寒邪所伤,于是阳气宣达受阻。再加上体表寒邪不散,这就形成了当下这个局面。用中医行话讲,这个叫“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太少两感”。

接下来,有个问题,这就是此时的患者,为什么总是流鼻涕、淌眼泪。

这个很简单。我们的鼻涕、眼泪,都是体液。其源头,都是体内的津液。体内津液,本应该在阳气的支持下,不断地输布、蒸腾,为身体所用。但是现在,患者肾阳虚少、阳气郁滞、寒邪凝重,津液就得不到蒸腾输布。于是,它们就以眼泪和鼻涕的形式,流出体外。这其中,尤其是以肾阳不足最为关键。中医经典理论中,有“肾主液”的说法。肾阳不足、肾对体液的蒸腾失常,人的体液分泌和排泄,就会失常。

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肯定是要宣散体表的寒邪,还要培补体内阳气。只要寒气一散,阳气恢复,鼻涕眼泪自然就收住了。

我们再看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

麻黄1克,制附子12克,细辛、五味子各6克,苍术10克。

这个配伍,是张仲景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加减。

麻黄细辛附子汤,基本构成是麻黄6克,细辛3克,制附子9克。它能够助阳解表。过多地,你今天还不用深究。你只要知道,这个方子,治疗的是素体阳虚,又外感风寒的病症,就完全可以了。

现在,医案里的女患者,也呈现出体内阳虚,外感寒邪的状态,那就直接套用这个方子。

但是,在用量上,是要做调整的。因为这个患者体表寒邪并不重,所以麻黄只用1克。制附子用于温补肾阳,这个得多用一些。细辛用6克,一方面辅助附子温肾阳,一方面可以解表寒。当然,细辛的用量,超出了通常所说的“细辛不过钱”的范畴。而事实上,细辛水煎服的时候,用到3克以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这个基础上,医家添了一个五味子。五味子,是主收敛的,可以帮助我们往回收鼻涕、收眼泪。又加了一个苍术。苍术,一方面可以解表散寒,一方面可以燥湿健脾,协助附子和细辛温化水液。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不知道,我解释清楚了没有。

从这个小医案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体内阳气少、阴寒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体内水液的输布和代谢。眼泪、鼻涕、尿液这些体液,就可能在这个条件下,多起来,甚至流个不停。

好了。现在,回想一下,我开篇所提到的问题吧:老年人眼泪多、鼻涕多,给人感觉总是收拾不干净。

这个现象,不能排除可能是鼻炎、泪囊炎、过敏所致。但是把这些排除以后,我们真的要考虑,是不是肾阳虚衰所致。虽然这些人,可能没有外感,未曾感受风寒。但是,他们素体阳虚、阴液输布失常的基本状态,是可能存在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应该从温阳益气的角度加以考虑、调整。

其实,这样的老年人,在生活中还是很多的。有些人对他们甚至有一点嫌弃。文老师通过这篇文字,试图向大家揭示这里的原因和道理,让普通读者多少有所了解,也让专业的中医同行们,温故而知新。

当然,我们不能一看到平时畏寒怕冷、泪多涕多的人,就立刻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这类方药,必须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尤其是其中制附子、细辛的用量和用法,讲究不少。盲目试药,是比较危险的。

奇方妙剂——金匮肾气丸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睦新教授,从医30年,接诊过无数病人,而4年前的一位异国患者,令他至今难忘。 
  2006年,魏睦新教授东渡日本交流访问。一位日本女子几经周折慕名找来,恳请魏教授用中医救救她。 
  魏睦新说,那时已春暖花开,我们都穿着衬衫,西服,她穿了一件针织外衣,一进门就说房间冷,问能不能开空调。 
  已是4月,这位女子却穿了3件衣服,里面穿着厚毛衣,还一直叫冷。魏教授还发现她情绪抑郁,为什么会这样呢? 
  魏睦新说,这位女子患有不孕症。她出身于日本的贵族家庭,曾对怀孕、生育非常反感,她的丈夫非常爱她,答应她结婚后不要孩子,只要两个人的生活。但是,过了三四年后,她觉得,我的先生对我这么好,我不给他传育后代对不起他,我应该要孩子。但是经过两年的努力,没有任何结果。 
  为了能够拥有自己的后代,这位女士在医学高度发达的日本,遍寻名医,想尽各种办法,最后找到日本最好的辅助生育中心,干预治疗了两年。 
  魏睦新教授说,辅助生育要给她打激素,使卵泡增生,促进排卵。两年多时间,她吃尽了苦头。最后生育专家非常抱歉地告诉她,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你唯一的希望是看看汉方医学。 
  汉方医学就是流传于日本的中医学。这位日本女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正在日本访问的魏睦新教授。在给这位女士进行了一系列的诊断后,魏教授找到了导致她怕冷,并且不孕的原因。 
  魏睦新说,他先生的精子质量很好,主要原因在她。 
  魏教授判断:她不孕的原因是肾阳气不足。中医里所说的“肾”与西医的肾,概念是有区别的。西医的肾,是主管泌尿的器官。而中医所指的肾是一系列功能单元的总称。既包含西医概念里的泌尿功能,又包括生殖功能、性功能、骨骼的营养功能,中医甚至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生命活动都和肾有关。 (图1)
  魏睦新说,中医把肾称为人一生的根本,为什么是根本呢?肾里藏有精气,决定了人的一生,包括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这些过程都是由肾的精气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肾对人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理论,肾主生殖,肾为人体阳气的根本。魏教授判断这位女士的不孕,是因为肾的阳气不足。就像冬天的土地,缺乏春风和阳光,播下再好的种子,都不可能发芽。魏教授采取以金匮肾气丸为主,为这名女士调理。半年后,她已不再怕冷,体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年后,魏教授接到这位女士的电话,说她怀孕了。魏教授用金匮肾气丸帮助这个日本家庭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金匮肾气丸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它是何人所创?这要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下了名著《伤寒杂病论》。 
  湖南中医药大学彭坚教授说,张仲景留下来200多首方子非常有效,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非常广。 
  张仲景创立的方子,被后世尊称为“经方”。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金匮肾气丸。它由8味药组成,是温补肾阳最常用的基础方,后世应用非常广泛。历代医书也记录了很多金匮肾气丸治病的成功案例。明朝御医薛立斋所著《薛氏医案》中就有一个典型案例: 
  有个姓程的举人,酒色过度,已经50来岁,长期好色的结果,得了一个怪病,每天发热厉害,体质特别虚弱。 
  程举人请了不少大夫看病,医生都认为有内火,用清热的药帮他泻火,用养阴的药帮他养阴。但程举人的病越治越重,甚至爬不起床了,于是把薛大夫请来了,薛大夫说,我一搭脉就知道你这个病就在你不好的嗜好上,程举人不肯承认,薛大夫说,你瞒不住我,你的脉搏,尺脉特别弱,按下去几乎空空的。 
  中医把脉时,大夫3个指头搭在患者手腕处的桡动脉上,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对应的3个部位分别叫作寸脉、关脉和尺脉,而尺脉反映的就是体内肾的病症。尺脉特别弱,说明肾的阳气极度虚损。中医里,肾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肾阴虚;一种是肾阳虚。 (图3)
  中医认为:肾阳虚的主要特点是:怕冷、四肢冰凉、腰膝酸痛等。与肾阳虚相对应的就是肾阴虚,肾阴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内热,具体表现为:手心、脚心、心口烦热、也叫五心烦热,并且眼干、口干等。(图4) 
  彭坚说,一年四季比别人怕热,经常手脚发热,精力也比较充沛,经常大便干,偶感舌苦,这类人是阴虚。 
  这是疾病阴虚和阳虚的通常表现。案例中的程举人,则是特殊表现。他的热,通俗地说,是阳虚到极点的回光返照。一般的体虚病人,发热是阴虚,怕冷是阳虚。而中医针对两种不同的肾虚,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也不一样。如果肾阴虚,就要用滋补肾阴,如六味地黄丸。相反,如果是肾阳虚,则要用补肾温阳,如金匮肾气丸。虽然两种药都是补肾虚的,并且成分也差不多,金匮肾气丸只比六味地黄丸多了两味药,但这两个处方,功效相反,不是随意能使用的。 
  魏睦新说,六味地黄丸是好药,它能够补肾,但它不是万能药,它补肾是局限于补肾阴,没有补肾阳的作用。如果阳虚的病人吃了六味地黄丸,不仅阳虚得不到缓解,而且加重。比如阳虚典型的拉肚子,服用六味地黄丸,拉肚子只能增加不会减少,阳虚手脚冰凉,吃错药以后手脚会更凉。 
  薛氏医案中记载的程举人全身发热、焦躁难安,很自然地被之前的医生诊断为肾阴虚,而用了一些类似于六味地黄丸的滋补。肾阴的药和其他清热药。可是,不但没有治好,反而变严重了。原来,这在中医里叫“真寒假热”。肾阳不足了,仅存的一点虚阳就会浮越到体表来,造成假象。薛立斋一把脉,发现之前的医生竟然治反了。看到了假象,薛立斋就用能做一斤金匮肾气丸的料熬成汤,让患者喝。文献记载,程举人喝了6碗,喝完后,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诸症皆退。 
  作为补肾的两个最经典的方剂,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起滋补肾阴的效果。为什么金匮肾气丸仅多了桂枝、附子这两味药就使整个方子的方向变成了补阳的呢? 
 
  罗大伦说,就是因为我们在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把。肾阴补足了,在阴足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升阳。比如说,一桶油,油可以理解为阴,油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只要一根火柴,一点补阳的东西,一点它,它就迅速转化为阳了。 
  中医特别讲究辩证法,认为补阳要善于阴中求阳。魏睦新教授至今仍记得学医之初自己犯的错误和老中医的教诲。 
  魏睦新说,当时有位40岁左右的病人,患性功能障碍。我看后认为,这个中年人怕冷,是肾阳虚,需要振奋阳气。便给病人开了一副方子,方子里有8味药,其中6味是补阳的,外加两味补阴的药。方子一开出来,坐在一旁指导的老先生直摇头。 
  魏睦新想,我诊断患者是肾阳虚没错,用的药温阳、补肾也没错。先生却说,你犯了一个最简单的错误,你不知道阴中求阳。古代强调善补阳者,要阴中求阳。魏睦新想起了方剂老师讲的要阴中求阳,用阴药为主的经验,顿时领悟了。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既要精通古典,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在明代名医薛立斋的医书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医案与金匮肾气丸有关。 
  薛立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太医院的御医。正好宫里的骊贵人患了消渴病,消渴病就是喝水无度,口渴,吃东西量非常大,尿多。并且她背部有一块皮肤红肿,鼓起很高,疼痛无比,皮肤发烫。 
  御医看到骊贵人浑身发热,给她用了各种清热解毒的药,结果适得其反,骊贵人的口渴现象反而越来越严重,病也越来越重。此时,年纪轻轻的薛立斋站了出来,他指出,御医们治病的思路反了,不应该清热,应该补阳。他的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其他御医的一致反对。 
  罗大伦说,他们认为,这种病,本来是阴虚口渴,怎么能用补阳的药呢?金匮肾气丸是补阳的,这不火上添火吗?大家哈哈大笑说,这个病如果能用金匮肾气丸治,吾辈不复业医,就是我们都不当医生了。 
  话虽这么说,可这些御医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救治骊贵人,眼看骊贵人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只好让薛立斋用金匮肾气丸试一试。 
  吃药10多天,骊贵人口渴程度一天比一天轻,身上的疽也慢慢小了。 
  大家都很好奇,骊贵人的皮肤病和补肾有什么关系?而她的口渴怎么是阳气不足呢? 
  罗大伦说,这种病症为什么这么口渴呢?古人说,好比炉子在蒸东西。炉中的火跟我们的肾阳一样,火要是旺,锅里的水沸腾起来,锅上的盖都是湿的。这时候不会口渴,因为它有津液。人体也一样,如果命门之火弱了,肾阳火弱了,火慢慢灭掉了,这个水慢慢冷了,你再看上面的锅盖,它一定是干的,它不会有水蒸发上来。这个比方说明,为什么在肾阳不足的时候,用金匮肾气丸会把阳气补足,会消渴。 
  中医中的消渴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骊贵人长疽相当于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魏睦新说,从现在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糖尿病的皮肤病。薛大夫的眼光很好,他是先治疗患者的原发病,用金匮肾气丸把糖尿病先治好,控制了病情,机体的抵抗力好一些后,疽就慢慢自然而然治愈了。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西医强调降血糖,中医强调通过补肾、补脾、补肺修复机体代谢功能,而补肾是最核心的治疗方法。所以中医补肾的思路就是一种治本疗法,不仅对糖尿病本身,对并发症也有很好的干预治疗作用。
  彭坚说,中医看病一定要辨证论治,不能随便凑方,辨证论治这套临床的思维方法是医圣张仲景给我们开拓创立的。
  辨证论治就是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不一样的治疗,也就是说,即便是同一种病,中医也会因人而异,用的方药并不相同。辩证论治成为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模式。 
  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人们还发现金匮肾气丸在治疗肾阳虚导致的慢性腰腿痛、前列腺增生、女性卵巢早衰、男女性功能低下,老年性尿失禁和糖尿病等疾病上有着明显的功效。 
  魏睦新说,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千古名方金匮肾气丸,给我们很多患者带来了生命的阳光。 
  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两首不同效果的方剂,带着古代名医的智慧,已成为现代补肾的左膀右臂,历经千年风霜,疗效依旧辉煌。当然,我们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辨别阴阳,正确使用,这个千古名方就能强肾固本,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更好地为现代人的健康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