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随自由而张,生命随理想而芒|张涛
尘埃随自由而张,生命随理想而芒
标题是去年2月建“箫谷尘埃”,自打具有“打赏功能”(现已变为“喜欢作者”了,实在有些“点赞”的“睁着两眼说瞎话”的套路)后,鉴于让阅者掏腰包付薪水加大生活开支诸多原因,我也便“江湖义气”般情急还情似的即时即兴吆喝:尘埃随自由而张,生命随理想而芒!言下之意,或许还有几分“不挂牌不标价不含有铜臭味的思想,怎配得上‘价值’二字”之意,亦未可知。
但说实话,这有“跟风”之嫌。
这风自熊培云先生那里而来,“根据地”也没打折扣未挪位置:打赏处。他吆喝着:我们来自虚空,却又身处无穷!我们就这样,像卖菜的看见卖肉的招牌内容好,然后改了自己“拿不出手见不得人”的劣作,也学着卖肉郎挺起胸脯大步流星的样儿,不断调着嗓门,吆喝着走在时代的大马路上。
后来,我发现,那是他《追故乡的人》的“后记”。自见到这出处源头,我又在想,我那“吆喝说”某日不定也会挪作他处,于未来某日某人眼中“重见天日”。瞧这风跟的,要多到家有多到家。
在当今谈“尘埃”“生命”,不仅太过庄重正经,而且颇有几分王小波先生对“反熵”欣赏的复制繁衍了。
明明大家遍地娱乐的正好,却非得来一次春晚最后谢幕情绪的彩排;明明大家觉得这个时代想吃啥有啥,想喝啥买啥,——就是想把千古未断的官司断了,也是“手机一握,天下尽在掌控之中,交给度娘就可办理”的易如反掌之事,——却非得祥林嫂般到处解说:我家阿毛在时也是这么大呢!
此不算完。还要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揣着小波先生的神儿,颂几句山上和尚“我上山不为什么,因为这座山就在这里”的经道。虽不卖座叫好,但也是个人性情觉悟使然的——感化“眼前这座山”的可能之作。
其实,我们每天那么多五花八门的信息,食品,物事,甚至玫瑰,枪弹,祸患,洪水,灾害……有多少是眼过云烟的事,又有多少是纸醉金迷的事,还有多少是星满长夜的事?但我会很固执,且始终如一地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一本书,但故事和书的章节铺排全在个人自己。而且,每个人所需无多,简单到只要有空气,一切将不成问题。
那么,空气在哪儿,它又是什么?
它应该就是心灵上的那扇窗,不必很宽大,但得有光,能洞见心灵之外的天地;就是墓地上的那扇门,同样不必很宽大,但得能进去,能洞见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而且,人人可通过——不必依附生存的手机,将这些有关空气的信息,传给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遇见的人也能不被任何物事主宰地做自己。
如果说,“尘埃随自由而张,生命岁理想而芒”是一时兴起的“情还情”“吆喝调”,那么,现在应是“为遇见的人负责”了。这“负责”,即是“箫谷尘埃”的“初衷代言”。本来,这是去年就该说清的事,现在说起,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权作“迟来的告白”了。
界世的你
我从未走远
xiaoguchenai
摄影|文学|思想|旅行|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