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塔的海洋”之---秘密寺
【秘密寺】
--- 挤进“国保”的清代房子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一项,在晋国名下共列12座清代建筑,其中的11座古建筑或者我亲到过现场,或者通过各种资料对其有点了解,只有这座“秘密寺”既没有亲自看到过,也没有相关的详细资料可供了解。而在五台山“寺庙的海洋”里,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秘密寺恰恰又是一朵颇具传说色彩的神秘浪花,自从她跻身“国保”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关注着她,但是由于秘密寺地处偏远,少得可怜的网络资料对她的具体位置和路况语焉不详;一些曾试图接近她而又心怀畏惧的寻访者的传言又含糊其辞,这令我始终下不了靠近她的决心,今天终于万事俱备,集合了几位寻访者前去解密。
所有可寻的资料都显示,秘密寺位于繁峙县岩头镇岩头村东北方向的维屏山秘魔岩峡谷中,但是从地图上直观的话,似乎从五台县豆村镇向北去岩头镇更方便一点,所以我们打车从五台县城出发,经茹村镇、豆村镇一直向北,往繁峙县方向直进,大约30公里即到达岩头镇,这段路虽然稍有曲折起伏,但是路况没问题,行驶也很顺畅(但也许有堵车发生)。
繁峙县岩头镇是个山区小镇,镇区面积不大,分布在五台- 繁峙公路两侧,到达岩头镇以后继续向北(或问询村民)就到岩头村,跨过村口的水泥桥后即到达秘魔岩的峡谷口。峡谷是个死胡同,谷口至谷底大约六、七里,现已铺设水泥路,如果天气状况良好的话,任何汽车都可以直接驶入谷中,无需步行,而且路况相当不错,坡度不大,转折也不多即可直接驶到秘密寺山门前。
我们到达秘魔岩峡谷时,由于突然遭遇暴雪,峡谷中的水泥路面积雪约10cm,汽车无法行驶,因此我们又决定徒步登山,为后来者作探路之举:从谷口步行进山,以我的体力大约只用了40分钟(如果体质较佳,半个小时即可轻松到达)。如果汽车代步,不用10分钟即可站在秘密寺门前。因此秘密寺的路况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恐怖,对于山路来说,可以说是相当方便的。
另外,对于乘坐绿皮车和公交车的散客来说,也很方便--- 这条路上有五台·繁峙相互对开的客车,可以乘坐至岩头镇(村)路口,然后步行进入,即便按照我的体质来说,往返秘密寺加参观的时间,只需3-4小时即可搞定。走马观花则更快。
以上攻略是我专为后来者所详细叙述,有意寻访者可以按照这个攻略前往。搞清楚这个攻略是我们此次前往探寻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该攻略可以确信实用。
秘密寺,因位于秘魔岩中故也称秘魔寺。秘魔岩峡谷是个死胡同,谷底三面万仞悬崖,秘密寺就位于悬崖之下,寺庙坐东朝西,和佛光寺完全相同,属于方位奇特;寺院现存二进院落,沿东西中轴线分别建有山门及钟鼓楼、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南北两侧建有厢房和藏经阁;由于寺院随山谷地势层层抬高,再加上三面悬崖崔嵬,故而庙院气势非常雄伟壮观。
秘密寺由木叉和尚首创于唐垂拱年间(公元685- 688);金皇统七(公元1147)年广云和尚又作大规模重建并扩建;明末清初被完全焚毁;清康熙九(公元1670)年由常平和尚重建后遗存至今;国朝公元2006年6月7日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到达时,秘密寺正在大兴土木,按现场阵势看来,未来的秘密寺仍将是一座台外巨刹。因此我们看到的秘密寺是一座清代木结构古建筑。
【秘密寺·文殊殿】
【秘密寺·第二进院落】
现存秘密寺庙院中的主体建筑均为清代重建,其中三门三开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山门两侧是钟鼓楼,为亭阁式十字歇山顶;之后是文殊殿,为五开间六架椽单檐悬山顶,砖砌基台高约2.5m;文殊殿左右两侧为硬山顶二层藏经阁;后院正面为建于高约2m的砖台之上的,五开间六架椽单檐硬山顶的大雄宝殿;这些主建筑均为清代原装,其余建筑为国朝新建。其中大雄宝殿梁架比较精致,梁画也保存完好。
如果单看这些清代木结构建筑,虽是原装,但很普通,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此外这些殿宇之中既没有彩塑,也没有壁画;只是在大雄宝殿前檐下留存版画15块,版画上有题记但没有时间,看风格当是清代或民国时期所作。
【大雄宝殿前檐版画·清-民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秘密寺的回音效果:由于秘密寺位于三面悬崖的峡谷底部,寺院周围的山崖当然形成了自然的回音壁。但是这个情况我们并不知道,当我们几个在大雄宝殿的背后看到奇伟的悬崖时,不由得大声惊叹,结果引起了更加强力的回音效应,就像高音喇叭一样清晰高亢,震耳欲聋,同时一阵黑云从悬崖缝隙间突然冒出,我们登时被惊得目瞪口呆;更有甚者--- 给我们开车的张师傅是个虔诚向佛的居士,立时被惊得直愣愣双手合掌,嘴里不停滴念“阿弥陀佛”......后来,我们为了验证回音效果,压低嗓音说话,而悬崖的回音依然清晰无比,“旅行者”还用手机录了音。
【预修广云塔·金】
在秘密寺的附属建筑中,尤其引发我们兴致的是她的塔群。未来之前,我们就知道秘密寺建有塔群,但是我们怎么也搞不清楚秘密寺塔群的数量和详细情况,在能够找到的涉及秘密寺的资料中,《三晋古塔》一书提到秘密寺塔群的情况最详细,而且叙述的有板有眼,我们基本确信这个资料是实地总结的,应该是可靠的;而其他一些资料更是含糊其辞,令人摸不着头脑。
因此搞清楚秘密寺塔群的现存状况,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大雪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为了不被困在深山之上,我们不得不加快考察速度而不能慢慢悠悠,因此大多数塔铭我们没能详细拍摄。不过我们至少搞清楚了秘密寺塔群的数量和大致的残留状况--- 秘密寺塔群现存完整竖立的砖塔两座;被推到而散乱的石塔九座,总共残存有砖石塔及其遗迹11座;时代从宋到明。
从我们现场看到的情况来说,即便是《三晋古塔》所说的也是一塌糊涂,根本不足为信,至少该书把两座砖塔混淆了。另外,如果这本书不是完全不足信的话,书中还提到一座砖塔也是完好的,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事情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该塔已经塌毁无存;二是根本就没有这座塔,是书的作者搞错了,把别处的塔张冠李戴弄到了秘密寺名下;三是由于我们时间紧迫而没找到。
其实以往也有一些寻访者实地到过秘密寺现场,但是他们大多是歪打正着的偶然涉足,比如:一直到今天,我们手中的普通旅游图依然把繁峙县的“岩山寺”标注在秘密寺的位置上,有不少寻访者其实是奔岩山寺和她那著名的金代壁画去的,结果歪打正着到了秘密寺。这样他们的心情自然相当沮丧,根本没心情仔细观赏秘密寺,所以随便拍几张图了事,在叙述时自然也就语焉不详。
还有一些旅游者,是奔秘密寺优美的神话传说去的。在秘密寺众多的传说中,关于“龙洞”的传说最奇妙,故事的大致梗概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五个龙子听说五台山文殊菩萨有一件宝贝--- 清凉石,便去抢夺,但是五龙法力完全不抵菩萨,没几个回合就被拿住,囚禁在秘魔岩的一个山洞中,这个山洞就是所谓的“龙洞”。另外,在现代武侠小说中,也有提及这个“龙洞”的描述,这也增强了“龙洞”的传奇。
事实上,所谓的龙洞其实是秘魔岩上自然形成的山洞,不算太大,在龙洞外的山崖上有几尊明代的摩崖造像,并且寺僧在龙洞口开凿了观景平台,据说景象异常壮观,只可惜我们突遭大雪,未能攀上秘魔岩龙洞一览风采,此行的遗憾即留于此。
【回望来时路】
此番我们就为解开其他资料所含糊其词的秘密寺的神秘而来,虽然突然遭遇大雪给我们造成了一些遗憾,但是却也使我们拍到了难得的雪景美图,而且此行总算大致解开了神秘的秘密寺秘密。然而作为自以为是深度的寻访者,秘密寺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新的秘密:秘密寺作为一座看上去平凡普通的清代建筑,她究竟是凭借什么样的神通,在早期古建筑高手如云的晋国,竟然能如此轻易地通过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独木桥”呢?
第六批“国保”中关于秘密寺的公布信息是:秘密寺·清。既然“国保”明确标识着秘密寺的时代是“清”,那么秘密寺附属的若干(唐)宋- 清的塔群、造像、碑刻等文物在不在保护范围内?如果不在保护范围,这些多的附属构筑物和石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价值较大,撇开她们去保护一座清代的房子,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事实上这些附属建筑才是秘密寺更大的价值所在。
如果这些附属建筑均在保护范围内的话,那么秘密寺的时代就不能标注“清”,因为这些附属建筑不仅是清代以前的遗存,而且是秘密寺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附属的塔群,几乎都有清晰的塔铭,记载了众多的关于秘密寺的历史演变进程,对于研究秘密寺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