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若能活着回荆州,如何处理于禁和3万魏兵,这些俘虏去了哪里
公元219年7月,关羽开始攻打襄阳与樊城,襄阳太守吕常和征南将军曹仁分别据城死守,几乎是同时,曹操派出左将军于禁率领七军支援襄樊,所谓的七军就是七支成建制的军队,按照当时的编制,七军是三万多人。
《华阳国志》: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涨,皆为羽所获。
到了8月,普降暴雨,汉水猛涨,淹没了整个襄樊地区,当时关羽攻城是有备而来,带着水军,这是关羽训练十多年的水军,是从长江沿着汉水一路北上的,而于禁的七军全部是陆军,没有水军,交战区被淹没后,一片汪洋,于禁等人只能撤到地势高的地区,于禁军队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不仅装备全被淹了,就连后勤补给也没了,关羽的军队则在水军的支援下乘船攻击于禁军队,于禁及七军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关羽。
关羽
庞德不愿意投降,就被关羽所杀,如果于禁不投降,下场肯定和关羽一样,于禁没有选择赴死,而是选择了投降,于禁和手下三万魏军投降之后,被关羽押送到南郡江陵城关押,关羽一下子多了三万人要吃饭,压力很大,后勤供应也很紧张,于是就发生了关羽擅自取用湘关的米。
关羽为什么不让于禁及手下七军三万人投降,然后为自己而战,却要送回江陵关押呢?
很简单,关羽不敢用。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左将军,还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是曹魏手下外姓将领中地位最高的,于禁是唯一的,当时曹操本人率领主力军还远在长安,正在返回中原的路上,于禁被俘虏后,曹操改派徐晃统领军队救援襄樊,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晃手下的军队都是新兵,而且还一直在等其他军队到来,包括殷署、朱盖十二营士兵,就连镇守合肥的张辽也被曹操调往襄樊。
于禁
徐晃手下之所以是新兵,根本原因就是曹魏这个时候没兵来救援,这些新兵很可能是征调的屯田兵,曹魏的兵制主要是分为三部分:中央军、边防军、郡县兵。郡县兵是不可能动用的,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不强,边防军是需要防备边防的,轻易不会调动,而中央军主力被曹操带到汉中,正在赶回中原的路上。
于禁手下的七军三万人是曹操留守中原的最后一批中央军,是负责保守曹魏都城和重要城池的,是曹魏的精锐军队,曹操选用军队首选的就是忠诚,其次才是战斗力,像青州兵这样既不忠诚、战斗力又不强的军队,曹操是不愿意用的,况且于禁七军的士兵家属全部控制在曹操手中,这些人对曹魏是忠诚的。
所以关羽不敢用这些人,一旦用了,在战场上很可能会反戈一击,但是关羽又不想杀这些人,这可是三万青壮年劳力,又能当兵,又能充当劳动力,蜀汉缺的就是人,所以关羽就暂时把这些人关押在江陵。
如果关羽能活着回到荆州,那他会如何处理于禁以及七军三万魏兵俘虏呢?
三国军队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蜀汉最需要壮大力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抢掠人口,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之战,表面上是刘备赢了,夺取了汉中之地,但是曹操在战争中把汉中的人口迁走了一大半了,只要有人口,就有实力,所以关羽如果能回到荆州,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把于禁和三万俘虏的魏军收编起来。
关羽可以先把魏军审问一番,把那些顽固分子或者不愿意投降的魏军官兵斩杀,然后就把剩下的魏兵全部打散编制,分散编入自己的军队,这样就能完全消化这三万人,至于于禁,他愿意投降为蜀汉效力最好,于禁不愿意投降的话,也就只能软禁了,至少于禁愿意投降,他就是不想死的,多半会为蜀汉效力。
襄樊之战进行的同时,孙权就和曹操暗中勾结并密谋,紧接着孙权就开始偷袭荆州南郡,关羽留守荆州的傅士仁、糜芳等将领在吕蒙的忽悠下投降,整个南郡包括江陵城就归属于吕蒙,吕蒙拿下江陵城之后,采取安抚的手段,不仅安抚关羽荆州军将士的家属,而且释放了于禁。
《三国志 吴主传》: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
这里只说了吕蒙释放了于禁,这里所谓的释放,只是说没有关在牢里罢了,事实上于禁还是处于被软禁状态,因为他不能离开江陵城,后来于禁被孙权遣送给了曹丕,因为曹操去世了,孙权之所以遣送于禁,是向曹丕称臣,以应对刘备可能的报复,避免两线作战。
于禁被俘虏
于禁回到曹魏之后,日子也不好过,这个时候曹丕都称帝了,曹丕见到于禁时,表面上安抚于禁,不要计较投降,并且还列举古代荀林父、孟明视投降后努力雪耻的例子来安慰于禁,背地里却让于禁去祭祀曹操,同时让人在曹操陵墓的墙壁上画上于禁投降图和庞德宁死不降图,这摆明了是正面安抚于禁,背地里却摆了于禁一刀,于禁看到墙壁上的画后,明白了曹丕的用意,羞愧而死,死后还被曹魏君臣加了恶谥厉侯。
很明显,曹丕是想处死于禁的,因为他是投降敌军的人,但曹丕又不想让人说他小气、不够大度,于是想了这么个办法,曹丕这个做法有点不厚道,于禁在历史上的结局很清楚,被曹丕逼着羞愧而死,而七军三万魏兵去了哪里?
史书没有记载,大概率是被孙权吞并了。有以下原因:
孙权不可将三万魏兵交给曹丕
一、没有记载被送回曹魏。
于禁被释放,没有这三万魏军被释放的记载,于禁被孙权遣送回国,也没有这三万魏军的记载,既然没有记载,当然就没有送还给曹魏,否则一定会记载的。
二、时间原因。
于禁及七军被俘虏的时间是在219年8月,之后便被送到江陵城关押,10月被吕蒙俘虏,而于禁被遣送回曹魏的时间在221年曹丕称帝之后,于禁在荆州及江东生活了一年多,孙权为什么不马上送回于禁?因为要跟曹魏谈判,孙权把于禁当成了政治筹码跟曹丕谈判,谈好了才会送还,谈不好,孙权不会送还于禁的,而三万魏军同样如此。
三、政治原因。
三万魏军对于孙权来说也是一股精锐的力量,当时对土地和人口的争夺,本质上还是人口,人口比土地重要,孙权当初跟曹操约定偷袭荆州时,曹操是答应把江南地割让给孙权的,江南地指的荆州,是否包括襄阳,还不能确定,但是即使孙权与曹魏合作,双方还是不断发生了冲突。
曹丕不如曹操
《三国志 吴主传》引《魏略》记载了曹魏大臣华歆给曹丕上了一封《奏讨孙吴》的奏章,其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先帝委裘下席,权不尽心。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希托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
也就是说在曹操去世那会,孙权还派兵攻打襄阳,这个有可能是曹操当初答应,牺牲汉水南岸的襄阳,总比关羽攻打樊城要强,但是曹丕不同意了,孙权攻打襄阳时,曹丕就派兵攻打东吴,双方就发生了战争了,所以政治这东西,就是看谁的利益多了,从孙权的角度来看,他不可能会放弃这三万人的军队,这是一支精兵,于禁只是一个人,而三万魏兵可是三万人啊。
除非曹丕能够给予利益交换,否则孙权不可能会把三万人交给曹丕,换了谁也不会给,看看刘备借荆州就知道了,要知道曹丕可不是曹操,曹丕新即位,正是需要孙权这样的割据势力的臣服,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不到万不得己,曹丕不会跟孙权翻脸, 包括在夷陵之战曹丕坐壁上观的态度就显示了他眼光的短浅,而孙权已经拥有了这三万人的实际好处,是断断不会还回去的,而是继续维持现状,曹丕如果不想翻脸也只能默认了,所以大概率这三万人被孙权吞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