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城关镇

四、历史人文遗址

1、历史遗迹:乾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已查明有88处古遗址,在古村落遗址中有3处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4000年前乾地为黄帝之后的郮 [zhōu]国属地,是黄帝祭祀天地的地方。夏、商为雍州之域,周太王徙居岐阳为岐州属地,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

秦家庄遗址:在乾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漠谷河东岸,西距老巨州村200米左右,北靠秦家庄村,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遗址内发现灰坑多处,呈袋状,一般距地表2米左右,径2~2.65米。文化遗存有石斧、陶器等,主要是夹砂红陶和彩绘泥红陶,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该遗址现为耕地,保护一般。

梁山宫遗址:继1988年咸阳考古队确认吴店乡瓦子岗为秦梁山宫遗址之后,马振世在县城西门外偏北约1000米处一夯土台周围,发现秦砖汉瓦残片散布于地,并首先发现云纹瓦当、回纹铺地砖残片和刻有篆书“梁宫”字样的筒瓦,后何汝贤、袁富民也多次从这里找到秦半瓦当、云纹瓦当、葵纹瓦当、回纹和勾连纹铺地砖残片、“梁宫”字样残瓦、散水石、础石和陶水道、陶缸、陶盆等器物残片。

这里属一龟背形缓坡地带,遗址范围颇大,东西约1000多米,南北约600多米,占地60万平方米。遗址北距梁山约9里,东距秦好畤故城约12里,西距漠谷河(漠水)约1000米,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载:“梁山宫俗名望山宫,在雍州好畤县西十二里,北去梁山九里”。又据《水经注》载:“莫(漠)水注之,水出好畤大岭泉,南经梁山宫西,故《地理志》曰:'好畤有梁山宫,秦始皇起’。”《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四载,“梁山宫在永寿县南八十里,秦始皇建宫皆纹石,亦名织锦城。”这里地望与史书记载完全相符,且瓦上有“梁宫”字样,秦梁山宫遗址当在此处。而瓦子岗则与史书记载相悖,可能为秦代其他宫殿遗址。

另,1958年修建乾陵水库期间,在漠谷河畔挖掘出大象化石,当地人称“龙骨”。在漠谷河两岸,还有众多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的遗迹。现在举步漠谷河流域,河畔依然可见散有的夹砂绳纹灰陶缶、鬲,红陶罐、盆等器物残片,还有石斧、石刀、石铲等。

2、古建筑:

古城墙: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德宗皇帝采纳了国师桑道茂谏言,扩筑奉天城,令京兆尹严郢带领军士及民众数千人扩建县城,城土用石灰、砂子、硝根混合组成,名“三合土”,城分内外两部分。子城(内城、奉天旧城)周长5里;罗城(外城,扩建之城),周长10里,高2丈2尺,壕深2丈,宽3丈。外城内有马道宽3丈,城门4个。

奉天县城按国师桑道茂之意取象玄武(玄武即乌龟),故筑以龟城,北门狭长伸出,称为龟颈,瓮城即龟头,南门短秃为龟尾,东门、西门、小东门、小西门为龟之四足。城内南北什字高秃,酷似隆起的龟背,纵横街巷,宛若龟背上的花纹图案。

昭宗乾宁二年(894),曾以奉天县置乾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废乾州,改置醴州。

元世祖并奉天入州,奉天县城始为州城,至明、清时期。明太宗洪武元年(1368)重建城垣;明洪武年间(1574)以砖包砌城墙;明万历二十年(1592),增开小东门、小西门;明崇祯五年(1632)补筑城墙;清康、乾年间,重修州城;清道光年间,增修城上炮墩;民国九年(1920)、二十二年(1933)也曾分别补修过城墙。

奉天龟城建国初尚保存完好,60年代毁坏较大,现仅存龟头西北部分城墙,经勘测,上宽4米,下宽8米,高 10米,仍可见古城高大雄伟旧观。

可喜的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名城保护工作,把遗存的古城墙列入保护范围,在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施。乾县古城墙遗址公园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该项目旨在对乾县现存长1687米的奉天故城墙进行保护,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的建成必将改变乾县县城无公园的现状,必将促进乾县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也必将极大地而改善乾县人民的生活质量。

鼓楼:亦名谯楼,位于县城北十字西北隅,县政府东南角。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明知州杨殿元重修,题额曰“响彻奉天”。民国年间,曾将钟楼之金泰和钟移其上,作为防空警钟(现钟已不存)。鼓楼建在一高5.6米,南北宽18.55米,东西长12.50米的砖砌方台上。台中有东西过洞,洞高4.20米,宽2.75米,为县衙东偏门。楼分两层,下檐高(至台上部)3.3米,二层檐高(至第一檐)2.5米,五檩四椽。屋脊饰以砖鸡及透花砖,四周有10根明柱。该楼于1995年拆除。

3、古寺院遗址:

城隍庙上殿:位于城内西大街北侧,乾县二中院内。上殿居北,距大门约250米,南临新建成的教学大楼。五间,东西面宽22.2米,南北进深14.8米,建筑面积328.56平方米。七檩六椽,前檐下饰有木雕龙头。屋脊有砖刻鸟兽等。为明代建筑物,年久失修。(见照片④)大门原有古建木牌坊一座,建筑雄奇,雕刻精美,巧夺天工,于“文化大革命”中拆毁。

文庙遗址:位于县城内东大街中段南侧,现乾县师范学校即其旧址。始建于明。原庙门面南,建大成殿五间,前有丹墀,东西庑各十间。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殿上高悬“万世师表”匾额。文庙西为儒学署,上有明伦堂三间,堂之南,东西对峙为分教斋三,会馔堂一,又有诸生号房东西各十间。戟门外东为文昌祠,西为斋宿房,又其外为棂星门,往南为学门。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建国后尚存大殿及东西庑,后因乾县师范扩大校舍,仅留古柏3棵,石碑4通。

龙崖寺遗址:位于漠西乡马桥沟以西1000米处,东宇村、吴村与寺背后村之间,北倚北原,东近沟壑,西南面为平地。其范围南北约600余米,东西近100米,面积10亩有余。建国后改建为龙崖寺小学,尚存上殿、前殿和偏房,后扩建校舍逐步拆除。上殿古朴高大,室内绘有壁画。砖瓦残片到处可见,并有清代重修龙崖寺碑记。为寺庙遗址。

司郎庙遗址:又称药王庙、高庙、文殊阁。位于城内东边,踞高庙巷东口,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00米,原建有廊房、陪房、上殿、戏楼等,民国时改建为敬业小学,建国后为高庙小学,历经修葺,古建筑拆毁殆尽,仅留石柱础50余个,础石雕有花纹,鸟兽图案,残砖断瓦俯拾即是,并有大量完整的阴刻“奉天”砖,现室内铺地。院内遗留清代碑石数通。始建于明末清初。

赵后庙遗址:位于长留乡赵后庙村刘家与张家之间,建国后改建为赵后庙小学,原有大殿两座,山门、戏楼、偏房等数十间,后建校拆毁,残砖碎瓦散见,院内尚留元代重修庙宇碑记一通。始建于唐玄宗时。

       兴隆寺遗址:位于长留芗老巨州村东,居前后两村之间,东北300米处为秦家庄村,现为秦家庄小学。遗址南北80米,东西40米。原有大殿一座,三间箍成窑洞式,并有偏房数间,后拆毁。始建于清。

兴国寺遗址:亦称北寺。位于城内西北隅步家街,南北长300米,东西宽70米,现有正殿五间,偏殿三间,楼房十四间,是乾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兴国寺始建于隋末唐初,选址于梁山之南,漠水之东,位于秦梁山宫遗址的东北方。是一块依山傍水,林木茂盛的风水宝地,也是清静优雅,景色宜人的佛国净土。寺院当时占地100多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雕梁画栋,宝塔玲珑。僧众济济,香火鼎盛,信徒众多,远近闻名。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设立奉天县以祀乾陵。北寺位于县城外西北方,与县城相呼应。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扩建奉天城,筑子城周五里,罗城周十里,北寺被包容在罗城内的西北方。后来的北寺街即因北寺而得名,故尔当地人说:“先有北寺,后有奉天。”

唐德宗为避朱泚之乱,于建中四年(783)驻跸奉天,曾多次亲临北寺顶礼膜拜,祈求佛祖佑护,早日平叛,使大唐国祚绵延。朱泚之乱平定,唐祚中兴,唐德宗升奉天为赤县,封北寺为兴国寺,使其受到国寺的礼遇。就连寺院内德宗皇帝饮用过的一口甜水井,亦被寺为“御井”。

元末动乱,兴国寺遭毁,明洪武十八年,知州蒋伪重修,古建连袂,有前殿、中殿、上殿、偏房、廊房等数十间。塑像多而精美,并有钟、鼓等物。

寺院分东、中、西三院,东院为僧舍膳房,中院为大殿经楼,西院为塔院,有大小宝塔七座。正统四年,知州苏璟再次捐款维修,兴国寺更加宏伟兴盛。成化二年,僧人在寺内掘土得玉匣,内装琉璃瓶,瓶里藏有佛舍利。当时管理佛教的僧正司就设在兴国寺。僧玉悟晓把佛舍利献给朝廷。宪宗皇帝龙颜大悦,认为佛舍利现世,乃国家祥瑞之兆。于是钦赐朝廷珍藏的大藏经全套,号称“龙藏”。并交还舍利,勅赐舍利宝藏予以珍藏之。这件事在明、清、民国州县志书均有明确记载。梁山坊里强村发现的明代“重修大佛禅寺碑记图”石碑亦有明确记载。

清代,兴国寺一直受到官府保护,民众尊崇,四方香客络绎于道,八方信徒虔诚礼拜,钟声佛号不绝于耳,梵音真谛教化万民,依然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

民国十七年,寺院被驻军拆毁,尽为瓦砾。民国二十四年,乾县地方绅士捐募,民国二十四年,乾县地方绅士捐募,又建正殿五间、卧佛殿五间、山门三间、中殿三间、厦房五间、兴国寺香火得以延续。

1966年“文化革命”期间,兴国寺僧人被迁送到外乡去参加劳动,寺院于1972年被乾县党校占用。1987年落实宗教政策,仅归还寺院原有面积的六分之一。

般若寺(bō rě):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关镇丈八东村。般若,佛教词语,亦作“波若”、“钵罗若”等,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或“般若波罗蜜”。为巴利文音译,梵文意为'智慧’。不是日常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洞视彻听、一切明了的无上智慧。为了跟普通的智慧相区别,所以用音译而不用意译。

据乾县县志记载:唐大历年间,此地曾修建一座丈八寺,该村位于寺前,故名丈八村。丈八寺前一带,南接平川,北依高岭,地近城邑

据该村老人们回忆,土改前此座寺院还存在,位于村东,规模相当宏伟,有碑文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将唐时的丈八寺名改为兴盛寺。现在寺名为般若寺。

般若寺占地2670.68平方米,常住僧人4人。建筑物有大雄宝殿3间,殿内供奉3尊2米高的汉白玉石佛像。有卧佛殿3间,殿内供奉1尊5.6米长的汉白玉石释迦牟尼卧佛像,有念佛堂3间,堂内供奉3尊1.5米高的汉白玉石西方三圣站佛像。这大小7尊的汉白玉石佛像,皆从缅甸请回,庄严殊胜。有法堂3间,供奉收藏许多珍贵经书法宝。有斋堂3间,灶房2间,僧房8间,水电等皆齐备。

今日之般若寺,既是出家僧众修学佛法之胜地,又是广大信众及参观游客进香拜佛之圣境。

三官庙:在县城内三元巷。

火神庙:在长留乡亓母村。

郎庙:在漠谷河临乾陵一带,已淹于乾陵水库之下。

太白庙:在县城西大街,明天启三年(1623)建,今县二中学校北半部为其旧址。

吕祖祠:祠纯阳祖师,在县城内学习巷。

名宦祠:位于县城东大街南侧,距大东门约400米,为文庙之组成部分,今乾县师范即其旧址。祀唐贾隐林、苏弁、宋杜衍,明赵时、李维祐,清戴盛聪、杨允昌、谢嵩龄、叶柳、田瑛等10人。

乡贤祠:与名宦祠同址,祀唐赵隐、赵植,元杨奂,明宋廷佐、李时茂、王恭、步文政、赵天一等人。

黎公祠:在县城内文昌路南,祀明大司马黎玉田。

4、古树木:在城关镇,存留着大量的古树木,其中:在木坡村有2株皂角树,分别距今300年和260年;在柴市巷有1株槐树距今300年;在原乾县师范学校,有3株柏树距今都已1300多年;在漠西吴村有1株距今900年的槐树,有1株龙爪槐距今400年,1株皂角距今400年,1株龙爪槐距今300年,2株槐树距今400年,1株槐树距今140年;白虎门村有1株槐树距今360年;柳池村有2株槐树距今500年;乳台村1株槐树距今300年,1株皂角树距今200年。

5、古墓:

桑道茂墓:桑道茂,唐代术士,为德宗所宠信,曾建议德宗修筑奉天县城“以备非常”。后朱泚之乱,德宗出逃长安,避难奉天达五个月之久。其墓在本县城南300米处,长方形,边长7.5米,宽2.5米,高4米。《陕西省志·陵墓》(卷七十)记载:“桑处士道茂墓,在州南,道茂有神术,后从德宗出幸,死于是,葬焉。”《关中陵墓志》记载:“在南城门外,有神道碑。”1970年咸阳市无线电元件厂建厂毁墓,遗迹不存。

杨奂墓:杨奂,元代乾州人(本志有传)。与父振墓俱在本县长留乡草谷村东南郊,有墓碑二通。

宋钦墓:宋钦,明乾州人(本志有传)。墓在县城西南角,距南门500米,墓前有石碑、石马等。

夹道村墓葬:位于乾县城西的夹道村东,漠谷河西台岸台地之上,东北距乾县县城约2.5公里。为配合西(安)平(凉)铁路(陕西境内)建设工程,2010年8-10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乾陵博物馆联合组队,并在乾县文物旅游局的鼎力支持下,对位于夹道村的五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夹道村秦墓发掘在乾县上述首例,填补了该地秦墓葬空白,亦扩大了关中地区秦墓分布范围;已发掘的4座小型秦墓年代跨越战国早期至晚期;M3 “同穴合葬”为研究战国时期葬俗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结合文献记载,这批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与战国秦置“好畤邑”的历史背景。

据考古调查材料,今乾县城以东二公里处有好畤村,即西晋以前好畤县城所在地,村北一公里有上旦村与底旦村,两村之间有已圮废的祀天之地“好畤”遗迹,与墓地隔河相望的秦汉“梁宫”遗迹也被发现,表明文献所载战国时期秦人在好畤一带活动的据实性。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0)

相关推荐

  • 文化散文 || 袁富民:帝陵三叹

    帝陵三叹 文/袁富民 乾陵之憾 我的家乡袁家庄偏踞乾县城西南隅,村西是蜿蜒北来的漠谷河,村北正对着巍峨耸立的梁山,可谓依山傍水了. 小时候,并不知道这山叫梁山,只知道它叫"姑婆陵" ...

  • 解放 : 村名与文化——万泉村

    村名与文化--万泉村 ◇ 解放 万泉村是唐初建的县城所在地,以万泉县名叫响历史1331年,直到1951年县城搬迁到解店镇,这儿才叫成古城村.又过了32年,才恢复了万泉之名,不过此万泉已非彼万泉,它已由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张汉轶事一二

    张汉轶事一二 乾州碎娃 张汉先生的老家和我家(灵源镇佛北村)很近,只有三五里的路程,所以对先生的大名多有耳闻,惊羡不已.因为机缘巧合,自己在县委办公室综合材料组待过一段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综合素养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周城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 1.教育: 境内有初中1所(周城初中),小学5所(公办4所,周城中心完小.慈母完小.新庄完小.董城完小:民办1所,新世纪小学).幼儿园3所(民办2所,董城村红太阳幼儿园.周城小天鹅幼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新阳镇

    三.新阳名人录 1.杨森(1908-1936),又名杨宗楷,乾县新阳乡小咸阳村人.1917年入私塾读书,两年后入乾县临平高级小学就读.1924年高小毕业,考入陕西省职业学校农林科.1926年4月,镇嵩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峰阳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3.历史传说 (2)窦氏双烈 乾县峰阳镇窦村,北枕巍峨高耸的五峰山,南望奔腾蜿蜒的杨家河,村里古树环绕,村外台塬如阶.从唐朝至今,这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据新.旧&l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阳峪镇

    三.阳峪镇名人:(补充): 周宏策,1935年生,铁佛乡白虎门人,毕业于西安冶院,任职于咸阳市城建局,高工. 何儒聪,1935年生,阳峪乡冯市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任职于兰州大学,教授. 徐光煜,1936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临平镇

    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4.羊毛湾水库:羊毛湾水库位于陕西省乾县境内渭河支流漆水河中游,龙岩寺以上10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洞.溢洪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王村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2.窗花剪纸:本县剪纸流传甚广,能手辈出,每逢春节或新婚嫁娶,都要剪贴窗花,装饰卧室.新房,其内容多为祝愿吉祥.喜庆丰收或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之类,如"双喜临门" ...

  • 【行走在乾县之修订版】梁村镇

    四.社会经济文化: 大北沟水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南部,漠谷河下游.梁村乡倪家窑(村)北之峡谷--大北沟,水库因此得名.1958年动工修建,中途下马,1969年复工,1971年基本竣工,1982年投入使 ...

  • 【行走在乾县制修订版】梁村镇

    三.近现代名人 4.赵永一,1928年生,梁村镇桑园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就职于西安医神大学,副教授,著有<医用普通英汉词典>等 . 5.陈光,1939年生,乾县梁村镇塬上村人.中共党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