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导师工作:一起吃苦的幸福
一起吃苦的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导师经历。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养狗,经常给家里养的狗买好多狗粮。有一天这个人又买了新的狗粮回来,于是他就抱着狗,把狗的嘴巴撬开,拼命把狗粮往狗嘴巴里塞,狗拼命挣脱,最后把狗粮撒了一地,狗主人非常的生气,觉得这只狗真是太没有良心了,自己好心好意喂它吃狗粮,竟然受到如此对待。就在这时,那只狗又跑回来吃撒在地上的狗粮。我在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感概,这只狗不是不喜欢狗粮,只是不喜欢主人投喂的方式。这多么像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模式。以“爱”之名,却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当然,这个类比有些不雅,敬请谅解。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选择去责怪和埋怨,当学生不领情甚至抗拒的时候,我们有时就会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太没有良心了,自己明明是为了学生好,才会去教育他、才会骂他,爱之深、责之切,最后还是受到学生的抗拒,觉得孺子不可教。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在这种抱怨中和学生的心越走越远。
现在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导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导师工作有一些帮助。
我觉得导师工作研究的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以心换心的事业。那么,该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提高沟通效果呢?结合理论和实践,我准备从以下6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努力上好一堂课,这是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前提,也是我们老师安身立命之本。“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才可能亲近你,进而可能听从你说的话。因此,我们导师要在备课、上课、反思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翘首以待的课堂,而不是成为如坐针毡的课堂。
第二,找学生聊天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在开口前,学生就知道你接下来要说什么话,那么这种谈话就是无效的,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一周找一位同学谈心,那么在这一周你就要密切关注这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该生存在的问题、突出的表现等情况,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找这位学生聊天,这样谈话才更具有针对性,绝不能使你的谈话内容,变成了换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说的客套话。就像著名教师李镇西老师所做的那样,他规定自己每天找一位学生聊天,这样可以迫使自己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第三,做一个目中有人的教师。认真对待学生向你反映的问题,学生在向你反映问题前,也许他已经先在自己内心经历了很多次的犹豫和挣扎,最后才鼓足了所有勇气向你去诉说,如果换来的是你态度冷淡、敷衍,也许学生的心门就永远对你关闭了。相反,如果你能够诚心对待学生反映的问题,急人之所急,那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的很多问题,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在学生眼里可能就是当前最大的事,这件事要是没有解决,就会没有心思学习。对此,陶行知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般的恐怖。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这启示我们做一个目中有人的教师多么重要。
第四,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我们会发现其谈话效果完全不一样。在谈话过程中要考虑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一开口都是暴力式的沟通,比如:当学生违规违纪时,如迟到,我有时候会说:“你怎么又迟到?昨天晚上干什么了?”;当一个知识点老师刚讲完,但是出现在考卷上学生还是不会做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说:“讲了很多遍,怎么还是不会做?”;当学生鼓起勇气向老师提问,老师发现问题非常基础和简单的时候,有时会说:“不是吧,这个问题不难啊。”当讲解一个知识点很长时间但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时候,我有时会说:“怎么讲了这么多遍还是不能理解呢?我都不知道到该怎么讲了?”当学生向你诉说烦恼的时候,我们常会说:“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烦恼这个,耽误了学习,才是得不偿失的事”,如此等等,没有调查就下结论、没有了解就给建议、没有感同身受就妄加评论、没有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就给指导,这也是我在和学生沟通中经常会犯的错误。所有人都是有被尊重的需求,一旦人们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那么就会采取防御或者对抗的心态,沟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请记住,我们老师无心说的一句话,可能像一把刀子,插进了学生柔软的内心,而你却不自知,甚至还去埋怨学生不懂事。关于沟通能力的培养,我冒昧地向大家推荐两本书,分别是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和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感兴趣的同仁可以去翻阅。
第五,注意沟通形式的多样化。沟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我们最常用的是语言表达。其实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外向的学生我们可以和其直接当面语言沟通,而性格内向、不怎么说话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书信或短信、微信等文字的形式进行沟通。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我给班上45位同学写了45封信,从学生毕业后给我的留言上来看,很多学生对我的信充满了期待和感谢,还有的学生表示会一直珍藏。当你发现学生有一些小问题但是不好当面说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在班里还算可以,高三后期学习状态不是很好,上课的时候会打瞌睡,考试成绩跟过山车一样起伏很大。有一次礼拜天下午的模拟考试睡着了,被我查班的时候发现了,我先把她轻轻叫醒了,叫她继续考试。后来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考虑到这位学生总体而言比较听话,不好拉出来说教,于是我决定采用书信的形式,提醒她在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学习,要调整学习状态等,通篇没有提到她考试睡觉的问题,但是从后来这个学生在班级日报上写的东西以及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写的话,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我的感激,甚至在高考第一天一大早就给我发了微信说:老师,我一点都不紧张,跟平时一样。最后,高考也发挥出了正常水准.
第六,要牢记谈话目标。在和学生谈天之前,我们都会有一个想要达到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因为学生的态度或者情绪使我们忘记了谈话目标。比如,本来想解决学生迟到的问题,结果由于学生拼命找借口,或者态度不好,导致我们忘了解决学生迟到的问题,进而转到学生找借口或者责怪学生态度的问题上来了,这样谈话效果就没有了,甚至还伤害了师生的关系。牢记谈话目标,这样才能掌握谈话的方向,提高谈话的效果。
要谨记一点的是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不求每一次谈话都能见效,因为教育是由一个个点累加起来的渐进过程,但是每一个点都有意义。不要寄希望于谈一次话就能转变一个学生,学生问题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这样才有足够的耐心,并做好付出持续性行动的准备。
以上所分享的这么多,一部分来自我自身的经验、教训,还有一部分来自理论学习,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沟通技巧、懂点心理学、会点读心术,必要的时候还要是个合格的侦探、调解员,有的时候还要是个励志大师,所以,保持终身学习才是我们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对待学生的问题,我们要以一颗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不要总是抱怨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调皮,就像医生从来不会抱怨病人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而是在研究疑难杂症中提高自己的医术,我们老师这一点和医生很像,要在处理学生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我们一定要会在学生导师的角色上做的更出色。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期待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