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老板用监控窥视,还会回家“监视”自己的孩子吗?

疫情这只“黑天鹅”,全面改变了大家跨年的时候对2020的愿望,一开始可能是想暴富,想拥有爱情,想走上人生巅峰,后来变成了简简单单的想活着。

相信居家隔离这段时间,因为我们线上工具的发达,“社畜”们的工作也从未间断,随时感受被zoom、腾讯会议、钉钉、飞书等支配的恐惧。

你我都是被科技“监视”的都市人。

无时无刻的线上会议,尽管提供了一些便利,我们称其为灵活办公,但我们确实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扰,生活有一种被“窥视”的感觉,但离开会议后,我们依然能放肆做自己。

不过据国外报道,部分公司偷偷上线了监视设置在工作计算机上,悄悄地在后台滴答作响,和人们共同工作着。

透过网络摄像头,远程办公的员工将被24小时在线的视频服务器监视着。

在不需要去办公室的办公模式里,老板现在可以随意通过屏幕截图、登录时间和击键次数,来确保员工的注意力和生产力。

这实在是让人细思恐极,原来老板时刻想窥探你的生活,让人不得不想起班主任在后门窗户上使劲地观望全班同学的经历。成年人在面对生活冲击时,不免会想到之前自己的受挫经历,以及最初的印象,那种感受保留了很久。尽管随着生活发展会被淡忘,但只要这种类似情景再次出现,那种感受将被再次激活。

窥视孩子的欲望,是爱还是私欲?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引发大家热议。
父亲因为孩子成绩下降,沉迷网络,在孩子房间安装摄像头,却反被孩子报警,声称父亲侵犯隐私,新闻视频中父亲的反驳是“你有多少隐私?”
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谁对谁错,也许孩子成绩下降是事实,父亲想要用此方式监督孩子学习是事实,但儿子报警抓老子却是实打实的事实。
在以前这算是大义灭亲的戏码,现在居然成为了孩子自救的一种方式,让人不得不啧啧称奇。
整个事情的荒唐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儿子报警抓老子这种戏码,还荒唐在于部分家长居然认为孩子不同意装监控荒唐,这种双重荒唐不得不成为魔幻现实的具象化表现之一了。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以爱之名粉饰包裹起来,随时监控另一方,甚至有的摄像头进化出了语音对讲功能。
一方面是父母、老板为了提高孩子、下属的学习工作效率;一方面是孩子、员工在大肆诉苦,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似乎变得越来越分裂?
究其背后,到底监视者和被监视者他们的心理机制和成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从被监视者的角度来看,这一方往往是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对着镜头控诉、指责监视者不是,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激烈反应?
被监视者为什么会痛?
1.恐惧。
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这是大众再熟知不过的词汇,但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不了解、不确定而产生的感受。
时刻被人监视,不知道自己的动作、行为是否符合对方的期待,更不知道是否对方正在观看,每一刻都充满了不确定,导致被监视者疑神疑鬼,过度敏感。
但恐惧是有作用的,让我们感知到害怕这种情绪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确威胁是什么,但在这一刻,人们的心理是处于失衡状态的,人们需要去向外界诉说,以此得到一定的支持,这才能够觉得心里面舒坦了。

2.自我意识的成长。
这里更能解释被父母监视的孩子的心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而自我意识在青春期阶段的成长是最为猛烈的。孩子们在生活逐渐寻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认识,而父母的持续监视,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机会。
“不要弯腰驼背,把胸挺起来!”
“不要用0.5的笔芯,不好看!”
“你在看什么弱智小说,给我删了!”
父母以自己的视角,去尽量的管控、“帮助”孩子,在孩子表现出任何父母认为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后,便立刻出手,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存在,这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你什么都会做,生我出来干嘛?这就导致冲突势必发生。
3.个人空间的需求。
环境心理学早已证实,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也是办公室工位分布的一个支撑理论。
当摄像头入驻办公室时,这种个人空间距离被大幅度缩短。距离越短,人的内心也就更不安全,会产生以逃跑为主的行为念头。
当老板的摄像头耳听六面、眼观八方时,老板工位在一千米之外又如何呢?
大家虽说不会明目张胆摸鱼,但同样,你可能只是看了一眼朋友的微信,甚至还没回复,就有可能被老板判定为故意旷工。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监视者?

在了解被监视者面临的心理困境后,我们来看看这些给别人造成一定伤害的监视者,又是如何的。
全能控制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感觉自己可以对周围的世界进行全面掌控的心理状态。父母认为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难,自己可以控制,于是以安装监控的办法来控制,方便自己随时处理“失控”的孩子,把孩子保持在正常行为水平。
问题不出在控制行为,而是出在控制所有行为。
孩子可能偷懒、三心二意,心思不在学习上,甚至打架斗殴,不思进取,这些是父母应该去把孩子修正的行为,但孩子偶尔偷懒,对某个科目不上心等,父母依然要去强制修正,我们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亲子冲突。
换到公司之中,老板同样认为只要我这样做,我就能管控所有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不再有人摸鱼,同样,工作效率不高有可能是工作本身就难,需要员工不断钻研,也有可能是分配任务的小领导分配比例不当,更有可能是员工能力就是不够,但这些是一个摄像头就可以解决的吗?
线性思维
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指思维沿着一定的线型或类线型的轨迹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
出门撞到人,别人的问题,干嘛直愣愣的站在哪儿啊?
学习成绩下降,没学好呗,学得好成绩能下降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思维方式,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可以省去很多精力去认真思考,简化了我们的认知过程,但简单往往也让问题复杂化。
孩子沉迷游戏,成绩下降,很有可能就是对其父亲的一种呼唤,因为其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家里无人照应,也有可能是为了躲避现实生活,比如被校园霸凌。
但新闻中的那位父亲不会做这么多思考,成绩下降?
好啊,安个摄像头,看你小子还敢不敢不认真学习!
老板同样,工作效率下降?
好呀,安个摄像头,看你们这帮员工还敢不敢偷懒!
可谁说学校、工作效率不高不好,只是因为那一个原因呢?

监视,作为一种不太被社会赞许的行为,在应用的时候会面临极大的冲突,因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论是监视者还是被监视者,首先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再进行相应的行为,然后做一个简短的沟通,达成一致后,方可实施。
孩子想要一定程度的自由,父母想要对学习的把控,那我们就要约定好,父母可以通过监控去管孩子学习中的拖沓、偷懒等行为,甚至于安全问题。但除此之外,孩子的行为不在监控开启时间范围之内。
老板可以在上班时间监控员工有无不当行为,但除上班时间外,比如休息时间段的娱乐行为,则不在监控范围内。
当然,更具体的东西还需要双方去商定,明确监控只是一种行为,背后的需求是必须要表达告知对方的,否则这种监控,无异于是一种刑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