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冲泡,6招实用技能教你分辨做旧老白茶,新老茶友都适用

丨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前曾接过一个房产电话,对方称,首付10W,包租10年的商铺楼,感不感兴趣?

乍一听,这样的条件分外诱人。仿佛只要将首付投进去,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

但转念一想,就立刻回拒了这个电话。

原因很简单,天底下不会白白掉馅饼,只会藏陷阱啊。

“稳赚不赔”的房产投资,早已经被一个又一个的前车之鉴证明,越是诱人的条件,背后藏着越大的风险。

一旦你信了,那么很容易成长为一根粗壮的韭菜,等着被收割。

将首付投进去后,后期种种状况接连“暴雷”时,无疑是铁锁沉江,进退两难。

到那时想要抽身出来,可就难了!

投资界里,这类的“稳赚”的经典骗局,不少人早已看清。

而在茶圈当中却有不少茶客,一次又一次陷入“做旧老白茶”陷阱,踩坑交学费。

其实结合房产投资看,白茶圈里臭名昭著的“做旧老白茶”,其实很容易看清。

当你掌握好下面的6招技巧,市面上十之八九的做旧茶,都再难逃过你的火眼金睛!

《2》

第一招,看年份

做旧老白茶是为何物?答曰,年份造假的白茶。

既然是“造假”,那么注定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真正的老白茶依靠多年岁月沉淀,当新白茶得到良好仓储且存茶时间不低于3年,方能冠上“老白茶”这个光环。

依据行情看,越是高龄的老白茶,存量越少,身价相对更高。

正因如此,站在生产“做旧老白茶”的不良茶农/茶厂/茶商立场看,既然要冒着生产假冒伪劣茶品的风险,那么自然要“放得开”。

将一款新茶经过渥堆、暴晒、高温烘干等系列做旧手段处理加工后,只往前虚报3年、4年,显然“不划算”。

索性就“玩大点”,虚标成“7年陈老茶”、“10年陈老茶”、“上世纪90年代老茶”等,才算划得来。

人有多大胆,茶有多“高龄 ”!

另外从利润方面考虑,将一款做旧茶的年份虚报得越离谱,定价时越好“漫天要价”。同时,还能讨好部分“买茶要越老越好”的茶客消费心理,何乐不为?

看清这点真相后,新手茶友们在买老白茶时,为了避开买到“做旧茶”的风险,应对方式只有一招——别买年份太高的老白茶。

尤其是你刚接触白茶不久时,建议买3-5年陈的老白茶,更加稳妥。至于年份再往上的,则不建议盲目入坑。

不然当你在买茶经验不足,分辨技巧尚未掌握时,很容易上当被骗。

第二招,看价格

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市场经济的真理。

一套包租10年的商铺,首付标价却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立马会让人觉得不对劲。

而在白茶里据称有近10年陈放历史的老寿眉,定价不过区区百元左右,背后显然不对劲。

抛开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等先不提,单从这10年的存茶成本看,就远不止这个价。

因为将新白茶存成老白茶,并非是将一箱箱茶随意放在角落,就彻底高枕无忧。

首先,是人力成本支出。

规范的存茶要请人负责入库与出库等库存盘点,以及请人不时查看存茶情况,避开仓储风险。

其次,是打包成本支出。

为了防止好茶跑气受潮变味,将白茶加工完毕就要及时“装箱”密封,用厚纸箱和食品级的内袋,层层密封起来。

最后,是设备支出与电费支出。

大批量仓储白茶,为了给白茶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存茶环境,有必要购入大型空调、抽湿机等设备,并且24小时开启运转,确保库房内的温度、湿度状态适合存茶。

除此外,还有库房的租金,以及不小心存坏一批茶时的损耗成本等等。

点滴成本相加,将一款妥当存储10年之久,可想而知有多么难能可贵。

这点有亲自存过老茶的资深茶客,想必都很清楚。

辛苦存出来的十多年老白茶,到头来只卖一个百元左右的低价,简直是亏本到姥姥家。

参考市场行情看,年份高,但标价却尤为“实惠”的“老白茶”,毫无疑问,背后的做旧风险极大!

第三招,看“库存量”

很多刚开始接触白茶的新手到网上买时,往往喜欢参考这个指标——销售量。

心里想着,反正自己也不懂,跟着别人买茶,肯定不易出错。

这种“从众消费”心理,本是人之常情。但是,背后却有不少风险。

一方面,关于“销售量”数据的真实性,你没办法判断是真是假,万一是刷单出来的虚假数据,怎么办?

另一方面,老白茶是“不可再生”产品,盲目跟风买爆款,容易踩雷。

时光不可逆流,岁月难以回首。

任何人都没能力,将时间再倒流到2010年之前,早早有预见性的大批量生产白茶,并且大手笔的建一个标准仓库,将当年生产出来的白茶,成吨成吨地储存起来,等将这批茶存放十多年后,到了今天再来批量“放仓”。

结合白茶的发展史,大家不难看出,早年间白茶比较小众。

早在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那还是铁观音、红茶盛行的年代,福鼎当地盛产的“白琳工夫”红茶在省内小有名气,彼时的“白茶”还养在深闺少人识。

了解过这点后,再来看一点做旧老白茶的常用套路。

某宝、某多、某东上,月销售破好几千,且库存不限量,将一款“爆款老白茶”一连卖了大半年,却从不断货的情况,它的年份真实性,显然有“注水”!

第四招,看叶片色系

下面,进入知识干货阶段。

市面上有关白茶做旧的手段,层出不穷,不一而足,难以逐一盘点 。

不过,有关白茶做旧手法的花样再多,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目的无非是一点——尽量将一款新茶,造假得像老茶。

既然是造假,故意给白茶化上“老年妆”,那么外观必然会露马脚。

比如,在叶片颜色上。

年份真实的老白茶,不论散茶或饼茶,不论春茶或秋茶,它们的叶片色系是很丰富的。

像是春寿眉,在存了3、4年后,叶片上还能看出深绿、浅绿、暗绿、黛绿等层次过渡,不会一下子,全变成咖啡色、黄褐色、暗褐色等。

而秋寿眉的叶片色系,更加典型。从2016白露寿眉叶片上,大家就能直观看到类似秋日山林,叠翠流金般的状态。有深绿、有褐、有墨绿、有土黄等,色系层次分明。

要是一款老白茶,叶片色系单调,死气沉沉,只有统一的暗褐、深褐、黑褐偏红等色系,颜色不自然,背后的做旧风险大。

第五招,看叶片色泽

随着一款白茶年份越存越久,它的叶片外观大致变化规律大致是:

色系不变,绿还是绿,黄还是黄。

但色彩的鲜艳度,会逐年改变。

会从新茶的阳绿、菠菜绿、葱绿等,逐渐变成更深沉一些的颜色,转变成暗绿、墨绿、深绿等。

这样带有“继承式”的外观颜色渐变,才是一款老白茶年份真实的佐证。

另外,还可以再辅佐上“色泽”这一点。

妥当加工,妥当保存,年份真实的老白茶,会保留自然的植物色泽。叶片上的蜡质层明显,有光泽感。

反观之,遭受过做旧手段(故意渥堆、人为暴晒、高温烘干等)得出来的做旧白茶,内质受伤严重,外观上容易出现这样的马脚。

要么,叶片枯黄,单薄,毫无光泽。

要么,茶梗干枯无光,如同朽木。

遇上肉眼看起来,“气色”就明显不好的老白茶,显然它的品质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第六招,看芽头状态

和叶片相比,白茶的芽头是个特殊存在,不易受做旧手段影响。

不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它们的芽头上一应厚厚覆盖着白毫。

只不过,银针的芽头粗壮饱满,而牡丹的芽头饱满度略次,寿眉的芽头粗壮度排在末尾而已。

但是,正因为有了纤细的白毫存在,可以提供鉴别白茶年份的重要线索。

新茶时期,白茶芽头的颜色,以银白、亮白、比较崭新的面貌呈现。这一点,并不容易受渥堆、暴晒等做旧手段影响。

等到逐渐变老后,芽头上的白毫会像老年人的白发那样,逐渐变成银灰色为主,没有当初那么光亮。

换言之,当你在一款高龄“老白茶”身上,看到簇新的、以银白为主的芽头时。

很显然,这不是真正的老白茶!

做旧老白茶

《3》

张爱玲写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将这句话用在做旧老白茶身上,倒也适用。

臭名昭著的做旧老白茶,即便它身上的光环再多,编造的故事再精彩,给出的条件再诱人。

结合市场规律看,看年份,看价格,看库存,这些低段位的“造假”把戏,分分钟就能看清!

另外,再往深一点切入。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一款经过做旧手段处理得来的老白茶,不用冲泡,光是从外观上看过去,就马脚多多。

多留心细节,网上那些黑乎乎一饼的做旧茶,瞬间就会被揭开伪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