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老牛奔地头
这是村庄物语第258篇原创推送
皖北地势平坦,地貌平原,自古就是农耕之地。种子种在土里,就能收庄稼。不说“有得吃,有得喝”,裹腹总该不成问题的。如果不是特殊的时局世局,这里的人,都有一副悠然的安态。
用今天的话说,这该是实名相符的宜居之地。
因着农耕传统的浸润,从前的皖北农人,对一应农事都很在行。他们并且认为,这些农田作业的基本功,是一个人生活生计的“老巴本(根本)”。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部分,基本上就能冻不着、饿不着。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牛耕田。皖北村人说成犁地。那是庄稼播种的序曲。一具(两条)牛,一犁,一人。牛在前,人扶犁把,手扬鞭。半天的工夫,几亩地就犁翻过来了。
耕牛犁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往往,到一块地最后一趟,还剩小半,也就是快到地头的时候,那牛格外卖力气,呼哧呼哧地向前拽。皖北的农人说,那是“老牛奔地头”。它知道,一块地犁完了,就可以在地头喘口气,或者收工卸套,回家到牛棚里休息,吃草料了。
有经验的老农,都说耕牛懂人性,通人性。“老牛奔地头”,则是其中的一个表征。
更多的语境中,皖北村人说“老牛奔地头”,其实也就是拿人比牛。
确实。农人在田间劳作,天快黑,快收工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一个“奔”——突然间有了那么一股子力气,速度加快,脚步轻快。是啊。一天的任务,眼看着就完成了,再加把劲,就能完成得圆满,不把当天的活,拖到明天去做。于他们而言,那该是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成就感。
细究起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不留神,就会跟“老牛奔地头”打照面。孩子的学习考试,是这样;干很多事情很多工作,也往往是这样。越到最后关头,越有干劲,就好像浑身上下陡增了使不完的劲头。
以我的理解,皖北农人说的“老牛奔地头”,该是归于心理效应之内的。越是在最后的紧要之处,似乎就有一个声音在催促着:加把油啊!因为这个节骨眼上,成功已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了。只要再加把劲,在坚持一会儿,就可以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我的这个系列短文中,很多篇,也都是在“老牛奔地头”的状态下完成的。常常,写到一篇的结尾处,原本想歇一歇、停一停的念头,却让位于“老牛奔地头”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