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字有筋骨肉,人存真性情 ——张希望老先生小记
【前言】在观摩先生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先生行楷创作所具有的刚柔兼济、自然流畅的特点。这也许和先生的待人和善、为人笃诚,不矫情不媚俗的性格特点有关系。还有就是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技法的研习,更需要感情的融入。也就是先生所说的,功夫在字外,要想写好字,先要做好人。做人要有坚守,要有风骨,要有精气神。
字有筋骨肉,人存真性情
——张希望老先生小记
知道张希望老先生的大名已经久矣,虽然也曾有幸在笔会上得到过先生的墨宝,但却无缘走近先生,与先生面谈,聆听先生教诲,让我引以为憾。
2021年元月1日,在屈兄军生的玉成下,得以在泰山庙街11号先生家中见到了他。刚一进入先生客厅,我就被墙上所悬挂的横幅“吾母即佛”(吾母即佛,求佛择道不必远求,诚心用在身边,万事和谐,福寿康宁。)所吸引。说句实话,内容这样直白的书法作品以前还是很少见到,可是仔细想想,却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很多时候大俗即是大雅,就像屈兄喜欢的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脚跟做人”一样(据说这副对联和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没有考证)。上联所讲对待吃饭的态度,即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下联所讲做人的态度,则与众人所指的左右摇摆的墙头芦苇形成鲜明对比。直白浅显,却蕴意深刻,胜过很多华丽辞藻的堆砌。
这副对联让我想起了阿城的小说《棋王》,尤其是王一生在火车上吃饭的情景。吃白米饭,没有菜,一勺勺塞进嘴里,甚至把勺子也舔个干净,有一粒饭粒掉在茶几缝里面,他费了很大力气把那粒饭抠出来,然后含在嘴巴里面,慢慢咀嚼品味了好长时间才咽下去。看到一碗泛着油花的清水,他简直就是如获至宝的感觉,一饮而尽没有半滴剩下,看的对面的人都怀疑他吃的是满汉全席。他对吃是虔诚的,对于下棋是痴迷的。
很多事情看似简单,但仔细琢磨之后,你却会大有收获。比如说,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那么多的名言警句,有那么多的感人故事,有那么多的法律规章和道德规范,每个人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渴望被子女孝敬,但为什么却有那么多的老人没有得到孝敬?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觉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都有一杆秤,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进行取舍。最起码的要求是自己的付出和回报能成正比例,甚至希望自己的获得能够大于付出,否则的话就认为自己亏了。人间所有的至情(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被我们当做了生意,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到底是应该注重感性还是理性,是注重物质利益还是人间亲情?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付出和获得斤斤计较,那么我们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不知所措,并最终迷失自我。所以,我认为人生还是“难得糊涂”才好!
以上感悟是在我和张老先生在交谈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也许他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但是他却无怨无悔,甘之若饴,先生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也许是为了强化孝亲敬老的效果,所以在这幅作品一旁还有一副“拜佛何必万水千山,家中老母即是真佛”的作品,也是李甫运先生所做。
李甫运,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秦隶研究专家,潜心于秦隶的创作与研究,有“华夏秦隶第一人”之称。他的秦隶书法深受国人喜爱,多幅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
在先生的客厅共有四幅书法作品,包括李甫运先生的三幅作品(包括一幅秦隶作品)和先生自己书写的一幅行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李甫运能够为先生书写三幅作品,也许是被先生的孝心诚心感动,也许是同为书法界人士,惺惺相惜。也许,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先生是如何去说,如何去做。
先生曾经当过民办教师,也曾经过商卖过布,让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长达30多年),这可是今日中国最小的官,也是最劳心的官,最接地气的官。虽已年过古稀,且有抽烟喝酒的陋习,但因为性情豁达,所以倒也精神矍铄。每日读书习字,怡然自乐,趣味无穷。若要问为什么,我觉得也许是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只求耕耘不问收获,所以不仅字写得好,人也格外有精神。
在观摩先生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先生行楷创作所具有的刚柔兼济、自然流畅的特点。这应该和先生待人和善、为人笃诚,不矫情不媚俗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我还认识到书法创作中不仅需要技法的研习,更需要感情的融入。也就是先生所说的,功夫在字外,要想写好字,先要做好人。做人要有坚守,要有风骨,要有精气神。也许,先生院中那一丛青翠的修竹就是这种精神和坚守的最好见证。
附:张希望书法作品结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