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上的田地
读《古文观止》卷之一
介子推不言禄
有的人天生就不爱讨赏,愿意在功成名就后隐退于深谷过安静自在的日子;有的人看破了名利以后,也愿意过一种清贫舒心的日子。也许隐居的结局不怎么如意,但至少他们敢于选择隐居生活。
不过我更赞赏那种自己选择了退隐的路,而且可以把隐居的日子过的有阳光有色彩,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取得晋国君位后,封赏功臣,而忘记了在流亡途中曾割股奉君的介子推。
其中介子推对母亲说的这段话让我很有感触:"言语,是身体的纹饰,身体将要隐藏,怎还用得着纹饰?这样做是去求显达了。"
母亲理解儿子对名利的淡泊,于是和儿子一起隐居而死。
难得的是介子推从内心就能接受淡泊名利,身体就可以坦然地放下名利对他的束缚和奴役。内心不纠结,心里就豁朗。隐居的日子就不觉得苦,他和母亲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本来隐居就是享受那份清静的快乐感受的,隐居了就不希望有和他不是一路人的其他干扰,但晋文公重耳偏偏要上介子推所在的绵上的田地去寻找他。
我想晋文公还是不了解介子推的秉性和为人的境界,也难怪他们可以同苦不可以同甘呢!
后来据说介子推和母亲死活也不下山,晋文公就让人放火催赶介子推母子下山,但介子推咬住牙坚持不为了名利辱节,不去为了一时的名利而玷污了自己的一世英明。他宁愿烧死也不想去封赏。
后来介子推和母亲就死在了绵上的天地---绵山上一棵卧柳树下了。晋文公得知介子推这般不为名利的高节,用介子推和母亲死的时候抱着的那棵树做了木屐,时刻提醒自己:奖罚分明, 是非黑白要心里有数。而且让后人更加敬仰这位真正不为名利的功臣---介子推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