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000人击败几十万,宇文泰、高欢是他的小弟,尔朱荣有多传奇?
啥叫军事方面的bug级人物?就得像项羽那样,不仅能以少胜多、获取在寻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胜利,还能通过一场战争、对天下大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的尔朱荣就符合这个标准:
他带领7000骑兵彻底击溃数十万大军,让风云飘摇的北魏王朝瞬息间转危为安;
他率军冲入皇城,一举涤荡腐朽不堪的统治阶层;
后来左右天下的高欢、宇文泰,在他面前也只是俯首帖耳的小兄弟而已;
南朝传奇名将陈庆之也被其击败。
在一些后世史官看来,尔朱荣以一己之力替北魏续命,不愧为“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豪杰。
《魏书》里还这样形容他:“苟非荣之致力,克夷大难,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
这段话看起来也许很眼熟,没错,描述曹操时也用过。不过,曹操那是在《述志令》里自我肯定,而尔朱荣是被后世的史官在官修史书里公开夸赞。
历史上的尔朱荣,确实是一位军事方面的奇才。不过,也许是这方面能力太过突出的缘故,在处理复杂的政治难题时,尔朱荣也延续了自己干脆利落、简单粗暴的一贯风格。最终,这位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天才,却在宫廷中死在了亲女婿的手里,38岁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人生犹如昙花一现般绚丽而短暂。
尔朱氏家族本为契胡族,这是羯族的一支。在北魏政权创业期间,尔朱荣的高祖跟随道武帝拓跋珪建功立业,被赏赐了方圆300里的封地,世代沿袭。其后的上百年间,尔朱家族作为部落酋长,祖祖辈辈为北魏政权效力,也享受了高官厚禄的回报,称得上是世代显贵。
与后世不同,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贵族世家很少产生败家子,而是精英人才的摇篮,尔朱荣的身上就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他自幼便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性格坚毅、办事果断。成年后,他喜欢在封地内打猎;每次出猎时,他都按照兵法的套路管理部众,做到了号令严明、令行禁止,宛如一名御军有术的大将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史书中强调了尔朱荣的外貌,“荣洁白,美容貌”,皮肤洁白、容貌俊美(可见古代人也喜欢小白脸)。我们的史书里向来注重男子的气度、而不是相貌;如果刻意描写了长相,那就说明真的很帅(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往后几十年的知名美男高长恭)。
用今天的话来说,尔朱荣是一位偶像兼实力派的官/富N代。
孝明帝在位期间(公元515~528年)爆发出的危机,为尔朱荣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早在20多年前,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推行了轰轰烈烈的全面汉化改革,帮助北魏全面进阶为中原封建王朝。然而,这一壮举也带来了副作用:迁移到洛阳的统治阶层垄断了利益,且日渐流于奢侈;而留在北方六大军镇的军人地位日益下降、待遇江河日下,不满情绪越积越深。
而在年幼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后,垂帘听政的胡太后掌握了实权,她胡作非为、纵性淫乱,政局一塌糊涂、官员离心离德、百姓民不聊生,“文武解体,所在乱逆”,除了北方军镇外,其他地区的战乱也陆续爆发,曾经强盛一时的北魏政权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
在这样的乱世中,一个人彰显能力、建功立业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打仗;相对于和平时期的按部就班,战争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一个人、将其送到权势的巅峰,这就是“乱世出英雄”原因。尔朱荣,就是那个时代需要的英雄。
眼见天下大乱,继承了部落酋长的尔朱荣不再经营牧场,而是以朝廷游击将军的身份招兵买马、训练队伍。随后他东征西讨,先后以一己之力镇压了爆发在秀容、并州、瓜州、肆州、沃阳等多个地区的起义,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毫无敌手,因战功逐渐加官进爵。公元526年,他已经被朝廷任命为镇北将军,同时在肆州已形成了自己的大本营,在镇压各路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力量。
尔朱荣的崛起,让不甘被母亲控制的孝明帝元诩看到了得力外援。公元528年,随着母子间矛盾的日益激化,孝明帝为了铲除胡太后一党、夺回朝政,曾密令尔朱荣进京勤王。正当尔朱荣组织军队、开向洛阳时,胡太后竟先下手为强、毒死了自己的亲儿子。
但胡太后低估了尔朱荣的狠劲。得到孝明帝莫名其妙驾崩的消息后,尔朱荣怒不可遏,他借着朝野愤恨的机会,以诛除太后男宠郑俨等人为由大举杀向洛阳。面对这些虎狼军人,胡太后的爪牙如鸟兽散,恶贯满盈胡太后本人惨被扔进黄河淹死。元子攸被立为帝,是为孝庄帝。
紧接着,面对错综复杂、已经烂到底子里的北魏朝廷,尔朱荣发挥了军人的一贯作风:快刀斩乱麻。他把共计1300多名宗室、勋贵、朝臣哄骗到黄河边,随后以贪婪暴虐、尸位素餐等罪名,派手下铁骑将他们全部杀死。眨眼间,洛阳城的的鲜卑贵族、汉族大族被消灭殆尽,史称“河阴之变”。
通过这次极具争议的屠杀,尔朱荣简单粗暴、但却高效地控制了北魏朝廷,同时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缓和了阶级矛盾。随后,他奉迎孝庄帝回宫,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其为皇后;在安排好朝廷的一切人事关系后,公元528年5月,尔朱荣自己带兵回到了晋阳,以遥控的方式掌握着北魏政权。
如果尔朱荣的作为仅限于此,那他更像一个董卓式的逆臣;但接下来的一系列表现,让性质全然不同。
河阴之变前后,北方边境的六镇起义逐渐蓬勃壮大;经过吞并与发展,葛荣强势崛起,他逐渐掌控了北方七州之地,手下军队多达三四十万,随后气势汹汹直逼邺城,作势席卷南下、一举推翻北魏朝廷。
此时已经掌控朝政的尔朱荣,自然那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9月,他在启奏孝庄帝后,亲自率领精挑细选的7000精锐骑兵往东开拔,杀向葛荣大军。鉴于兵贵神速,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两匹战马,日夜兼程、中途不作任何休息。
要知道,北魏向来尚武,葛荣手下军队主体更是世世代代以打仗为生的镇兵。听说尔朱荣试图以区区几千人前去挑战这数十万人马,人们议论纷纷:“这哪是去平叛啊,送死还差不多”;
葛荣本人也乐呵呵地吩咐部下说:“你们准备好长绳子,等尔朱荣他们来了直接下手绑起来。”也许是为了不让尔朱荣溜掉,葛荣摆下长蛇阵,东西铺开数十里、浩浩荡荡往南杀向邺城。
葛荣显然小瞧了自己的敌人。尔朱荣悄悄摸到邺城附近,首先把主力埋伏在山谷中,其后天女散花般派人到处策马狂奔、卷起浓浓烟尘,并且呐喊造势,让敌人摸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人马;紧接着,他给每位将士都配备了大棒做武器,并且可以叮嘱不需要抢首级计军功,只要获胜、功劳人人有份。
在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 尔朱荣亲自率军绕到敌人大阵后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冲锋 。葛荣一方猝不及防,他们看到数量不明的精锐铁骑挥舞着大棒、如狼似虎地向自己冲来,一不小心被敲到脑袋、立即毙命,无不胆战心惊;虽然他们竭力反抗,但由于气势上处于下风,没过多久就被冲得毫无队形。
在经过几轮左冲右突后,尔朱荣集中所有精兵杀向敌人中军,葛荣被活捉,全军随即崩溃、宛如失魂的野兽,要么四散逃命,要么举手投降。
为了避免俘虏太多难以掌控,尔朱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精明头脑。他先释放了全部人马,允许他们前往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数十万人作鸟兽散;随后估摸着对方已经彻底散开后,尔朱荣才派人分头前去安置,并且在其中挑选尤其善战、骁勇的人员,补充进自己的队伍。
通过这种迅速、高效而又出人意料的方式,尔朱荣举重若轻地解决了北方起义军,原本愤恨他残忍的人们纷纷转而对其表达出钦佩之情:“时人服其处分机速”。尔朱荣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终结乱世、稳定局面、匡扶社稷,完全配得上“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评价。
那时的尔朱荣,担任了柱国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太师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号,已彻底掌控了北魏政治。接下来,他击败了杀进中原、如入无人之境的南梁名将陈庆之,迎回了被赶出洛阳的孝庄帝;派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西进,扫平了关陇地区。到了公元530年,他已经基本清除了北方的的战乱,风雨飘摇的北魏政权再度归为稳定。
因此,“苟非荣之致力,克夷大难,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魏书》中的这句评价,尔朱荣当之无愧。
但性格决定命运,在迈上人生巅峰后,尔朱荣迅速盛极而衰。
在清除了朝廷外的各路敌人后,尔朱荣在北魏已经没了敌手,也许正是这种“独孤求败”式的处境,削弱了他的精明、决绝、狠辣,取而代之的是几分任性、骄傲、放纵。
当时,尔朱荣虽长期待在晋阳,但北魏朝廷已被其亲信牢牢把持;皇帝姓元,但实际的话事人是尔朱家族。以至于连县令这种小小的芝麻官,孝庄帝都没有自行任命的权力。此外,尔朱荣还把自己娇蛮的女儿立为皇后,使得孝庄帝内内外外都被人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回想起当初河阴之变的惨烈场景,孝庄帝不得不对尔朱荣起了杀心。
按理说,尔朱荣这种顶级军事奇才,应当能察觉到这种危险。然而,也许是因为太自信,也有可能是出现了情绪化的倾向(他到洛阳时经常与自己的女婿孝庄帝喝酒,动情处甚至痛哭流涕),他竟然完全放松了警惕。
公元530年9月, 带着几十人、赤手空拳入朝拜见皇帝的尔朱荣,陷入了早已设下的埋伏中。砍死他的,正是他的亲女婿——孝庄帝元子攸。此时的尔朱荣,年仅38岁。
尔朱荣一行被杀后,整个京城欢呼雀跃、人声鼎沸。然而,除掉了“首恶”,元子攸发现自己并不能掌控北魏政权。原本被尔朱荣压制的一众豪杰纷纷不再压抑自己的野心,宇文泰、高欢先后崛起,他们一西一东、瓜分了北魏,南北朝变成了三国对峙的新格局。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古时候,每逢乱世就会涌现出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然而,这种英雄往往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取代君主自立,要么因“功高震主”被清除。尔朱荣正值壮年,已经位极人臣、左右了北魏;着但他虽掌控了朝政,但却没有像王莽、曹操、司马氏那样采取进一步的举动,比如被公认为篡位暗号的“加九锡”,这就证明他并没有篡位之心。然而,所谓高处不胜寒,失去了帝王信任的他,若不进、就只有退,这注定了他难以善终。一代军事奇才,最终以一种窝囊的方式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