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汤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辨证要点]

本方以温阳化饮为主,适用于阳虚而中焦水停之证。所见之厥而心下悸,由于阳气内伏,不能卫外,而致手足厥冷,阳气内伏使水气内停而出现心下悸。与由于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肢体的厥有着本质差异。临床上见到冲气上逆,呕吐,心下悸,不欲饮,小便不利,指尖凉,或微有寒热者,即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与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三方均可治疗阳虚停水之证。用药除茯苓、桂枝、甘草外仅差一味。本方所治之证为胃阳虚,水停中焦,悸动在胃之上脘,并可见胃中震水音,故用生姜健胃散饮;苓桂术甘汤所治之证为脾阳虚,水停中焦,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而心悸不安,用白术健脾行水;苓桂甘枣汤所治之证为心阳虚,下焦寒水上冲,脐下悸动而气逆欲作,用大枣补脾益气,培土制水,并重用苓桂,通利下焦寒水之气。

[名医验案]

1.叶天士医案

一:胡某,受湿患疮,久疮阳乏气泄,半年奄奄无力,食少嗳嗳难化,此脾胃病,法以运中阳为要,方用:茯苓、桂枝、炙草、生姜加生于术、苡仁。

青龙按:本方可以实为叶天士加味茯苓甘草汤,由治疗中焦胃饮变成中焦水湿,因为所加之药皆是祛湿要药苍术薏米仁也!

二:吴(氏) 脉弦。背中冷。左偏微痛。食少欲呕。四肢牵强。此饮邪内

结。议通阳气。

桂枝 茯苓 半夏 姜汁 炙草 大枣

青龙按:本案背冷,伤寒论当中明确记载有苓桂术甘汤,附子汤两方。然而叶天士没有直接套方,根据食后欲呕,四肢牵强,判断饮邪在胃,因此给与茯苓甘草汤加半夏强胃去痰饮而止恶心,加了一味大枣健脾之意。全方祛胃饮为主,叶天士所云通阳也是仲景之意;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

三:李(三八) 劳伤阳气。内起痰饮。卧着气钝饮阻。其咳为多。痰出稍通势缓。且体常汗泄。非风寒表邪不解。并不热渴。亦非火炎烁金。仲景云。饮家而咳。当治饮。不当治咳。

茯苓 桂枝木 苡仁 炙草 姜汁

青龙按:本案也是治疗水饮痰湿,故而加薏米仁加强祛湿排脓;其思路估计来自千金苇茎汤。

2.刘渡舟医案

陈某,夏天抗旱,过劳之余,口中干渴殊甚,乃俯首水桶而暴饮,当时甚快,来日发现心下动悸殊甚,以致影响睡眠,屡次就医,服药无算,然病不除。经友人介绍,请余诊治,令其仰卧床上,以手按其心下,则跳动应手,如是用手振颤其上腹部,则水在胃中漉漉作响,声闻于外。余曰:此振水音也,为胃中有水之证。问其小便尚利,脉弦而苔水滑。处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生姜汁一大杯,炙甘草6克,嘱煎好药兑入姜汁服。服后便觉热辣气味直抵于胃,而胃中响动更甚。不多时觉腹痛欲泻,登厕泻出水液甚多,因则病减。又照方服一剂而悸不发矣。

3.刘渡舟医案

阎某,心下筑筑然动悸不安,腹诊有振水音与上腹悸动。三五日必发作一次腹泻,泻下如水,清冷无臭味,泻后心下悸动减轻。问其饮食、小便,尚可。舌苔白滑少津,脉象弦。辨为胃中停饮不化,与气相搏的水悸病证。若胃中水饮顺流而下趋于肠道,则作腹泻,泻后胃饮稍减,故心下悸动随之减轻。然去而旋生,转日又见悸动。当温中化饮为治:茯苓24克,生姜24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药服3剂,小便增多,而心下之悸明显减少。再进3剂,诸症得安。自此之后,未再复发。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水液排泄异常背后的逻辑(二)

    之前发的几篇文章,有些人的回复,是真的让人气愤,装逼的条友挺多啊.我也不来回复你,因为没必要,你也别来让我信你那一套,谁也不要试图去说服谁,都没必要,每个人临床经验和读书学习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一 ...

  • 经方应用之茯苓甘草汤医案|甘草|桂枝|茯苓甘草汤|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姜|心下悸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导读 伤寒发汗后,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上逆于心则心悸:胸阳被阻,则阳气不能通达敷布,则四肢冷:水饮停于中焦,水津尚能敷布,故口不渴:舌苔脉象亦均为水寒之象. 点击 ...

  • 白发伤寒论|第十三讲(73.74.76)

    第十三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小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对比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汤里面,有茯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73,74条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从71条的小便不利微 ...

  • 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

    读伤寒论得这么读,这是在无字上的语言,有人说这伤害论怎么读啊,说在无字上下功夫,这就是指的这种地方,你别人看不出来,这没写他看出来了,因为说五苓散一定有小便不利,没小便不利,他不用五苓散,用不着说你就 ...

  • 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苓桂术甘汤

    [原文]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论>(67)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

  • 茯苓甘草汤[中药]

    心下停水.<伤寒论临床实验录>:程某,男,年48岁.平素脾气衰弱,常患噫气胃满,消化滞呆之证.后在溽暑季节,贪食瓜果,而患腹泻.服健脾利水之剂,腹泻止,而胸脘满闷异常,逆气上冲,烦躁不宁, ...

  • 自主调节利尿法 茯苓甘草汤,中医本能系统医学方法

    自主调节利尿法 茯苓甘草汤,中医本能系统医学方法

  • 经方心裁(53)茯苓甘草汤:妊娠恶阻、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怕冷)

     茯苓甘草汤 [原文] 1.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73) 2.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

  • 经方心裁(54)茯苓甘草汤: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怕冷)、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原文]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65) 2.此文又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中,文字相近. [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忧: 苓桂草姜合成剂,须知水汗共源流. 组成: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 功效: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主治:脾胃阳郁水气证.症见心下悸,或胃脘有振水声,口不渴,四肢不温,或 ...

  •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茯苓甘草汤 [原文]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 ...

  • 娄绍昆: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的鉴别

    在外感热病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发汗或者不正当的泻下等原因往往会造成水液代谢紊乱,也就是所谓中度脱水的"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状态. 古人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苓桂类方通阳利水来纠正脱 ...

  • 茯苓甘草汤、水胃病

    胃里的水声,果然有"咣当咣当"的声音.伸出舌头一看,舌面上尽是水,她告诉我有时不自觉地流出口水. 这都是水停在胃的表现,<伤寒论>指出,水停在胃的特征是"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