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救了!清代名医消渴方,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治疗上西医往往重视“控制指标”,发明了胰岛素、快速降糖的药品,可谓是“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准吃饭、不准吃糖,结果呢?糖尿病患者不为健康,只是为了达到检查的数据标准而过日子,把指标控制住了,真能使糖尿病患者延年益寿吗?
案例
家住朝阳农村的王从根(化名)两年前发现总是无缘由的浑身没劲,老觉得口渴,尿量大,吃得挺多却逐渐消瘦,到医院糖尿病中心一查,血糖高得吓人,比正常人的3倍还高。老王每天坚持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的很好,可没多久眼睛已经开始模糊,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指标控制好了,
合并症还是很快早上门?
西医看待糖尿病,主要是以血糖与胰岛素的含量作为医学指标。而中医理论中,没有血糖和胰岛素的概念。中医把糖尿病视为消渴症,中医又将消渴分为三消。在治疗上也是消除症状为出发点。
医宗金鉴:消渴篇。
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量多。
三消皆属燥,热病也,然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非三消皆燥热也,亦有寒者矣!
西医发现糖尿病的治病因素是胰腺除了问题,而中医没有胰腺的概念。中医上所认为的胰,只是脾脏上的一块肉而已(《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也就是说,胰是脾的副脏,是脾脏的一部分)。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脏不能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气血运行紊乱。《灵枢》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消渴起于中焦”。 说的白话一些就是吃肚子里的营养,不能被脏腑吸收,只能留存在血液之中。这些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呆久了,反而变成了“热毒”侵蚀人体五脏六腑。
中西医在糖尿病上有个共同的认识:西医认为血液中的血糖和中医认为血液中的“热毒”,都是侵害脏腑根源物质。不控制好,就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那么为什么控制好血糖还是会有并发症的出现呢?其中中西医最大的分歧就在于:
热毒不单单只是血糖
中医能治疗糖尿病吗?医学界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分为三步走。
一、补脾健脾
治病根
糖尿病的病根在于胰腺的糖代谢能力下降,而我们通过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帮助胰腺分解糖。这就像一个懒汉,干活慢,我们不改变他本人,而是总派人帮他干活。他看到有人替他干活,久而久之只会变得越来越懒。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根本要义就是健脾。上、中、下消只是消渴症表现的形式不同,治疗根本都是要加强脾脏运化能力。如果是在糖尿病发病初期,还没有注射过胰岛素,通过健脾还是能从根本治疗糖尿病的。
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有一治疗糖尿病的经典古奇方——三十六味消渴方,兼顾上中下三消的同时,重在健脾。其中白术、苍术、薏苡仁、山药、白薇、蛤壳等健脾中药,就重在激活脾脏运化功能,刺激五脏六腑吸收血液中的营养,从根本上将血液中“热毒”断流。
如果已经注射胰岛素,对胰岛素产生依赖的糖尿病患者,虽然已经摆脱不了胰岛素的依赖,但健脾的意义依旧重要。坚持健脾才能有效扼制病情进展,防止脾脏的进一步退化。
二、清除热毒
治症状
中医治疗糖尿病重在治症状,而重中之重就是清除体内的“热毒”。这种“热毒”并不单单是血糖,中医在清热解毒上也没少下功夫,每一代中医都在不断探索。
内经:灵枢五变第四十六篇,黄帝问于少俞曰:善病消瘅(能吃能喝而瘦为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则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诊断)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皮肤薄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是为情志不调之病。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死于上,气为之留,皮肤肌肉为之充塞,而血脉不能通,所以蒸而为热,热则消肌肤而消瘅之病成矣!
高士宗曰: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
朱永年曰: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
消渴的原因在于燥、热之气,中国清朝之前治疗消渴都是以滋阴为主,虽然也兼顾补气,但补气的中药,不是偏于燥热就是药效不够。直到17世纪西洋参传入中国,糖尿病的治疗上有了很大进步!
说起西洋参,不得不提起我们的大补神药“人参”,西洋参的成名之道和人参还有着很深的渊源。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17世纪初,一位在中国的英国传教士对的人参特别感兴趣,带了一些人参回国,并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参药用价值的论文。加拿大魁北克的拉菲太神父看到了这篇文章,他雇用很多人在当地森林寻找人参类似的植物,在加拿大南部发现了这种植物,也就是西洋参。后来,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发现了这种植物,而产于美国的被称为 “花旗参”(美国旧称为花旗国)。自此,西洋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7世纪90年代,康熙皇帝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造成人参供应紧张,在此背景下,西洋参传入中国。
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施今墨的三十六味消渴方中就重用西洋参!西洋参配伍石斛、麦冬、天冬、黄连、黄柏、夏枯草、地黄、熟地黄、青黛等,起到清热解毒、补气固元的功效。然而旧病必伤肾,糖尿病晚期多为阴阳两虚,在滋阴的同时,施今墨又在方中配以制首乌、五味子、阿胶、狗脊等温阳扶正,强健筋骨。36味大方,有泻有补、有凉有温,脾肺肾三脏同调,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
在20年代就已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大名医,为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上,也不主张中医故步自封!西医在降糖方面擅长,中医在清“热毒”方面见长。许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合并发症才可怕!而偏重于降低血糖,或偏重于清热解毒,都不能完全抵抗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
治疗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是关键。西药降糖(非胰岛素),中药清热解毒,才能更好的阻止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而中药解毒的同时,不仅清除血管中的“热毒”,还能清除长期服用西药的毒素。
三、忌口禁欲
防复发
控制血糖、清除“热毒”加补脾健脾,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但只重视治疗,不重视生活习惯也是不行。在《千金方》的记载中:“消渴症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这段文字的记载,不仅体现了中医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更体现了中医深厚文化的博大精深。
糖尿病人除了吃必要的药物外,还需严格控制饮食,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降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