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涧水注》考略

○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出新安县东南,东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山海纪》曰:北流注于穀。挚仲治《三辅决录注》云: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涧、穀二水之交,作五门客舍,因以为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仲治所记,水会尚有故居处,斯则涧水也。即《周书》。所谓我卜涧水东者是也。

新安县,新安故治在渑池县塔泥和义马市千秋镇石河村一带。[1]

白石山(广阳山),白石山,《民国廿八年新安县志》认为渑池广阳山,亦名白石山,在渑池东北二十三里但与位于新安县南的白石山却非同一地望,不可混淆。

函谷东坂(八特坂),在今河南新安县东。《水经·涧水注》:“《地理志》曰:涧水在新安县东南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晋书·载记·刘曜》:“曜前军刘黑大败季龙将石聪于八特坂。”即此。[2]

挚仲治,即挚虞,西晋文学理论家。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晋泰始中举贤良,累官至太常卿。后遇洛阳荒乱,饿死。其才学通博,著述不倦。撰有《三辅决录注》等。[3]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文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4]

△东南入于洛。

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迳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详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谓之慈涧,又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旧与谷水乱流,南入于洛。今谷水东入千金渠,涧水与之俱东入洛矣。或以是水并为周公之所相卜也。吕忱曰:今河南使水,疑其是即此水也,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

 渑池山,即白石山。又名广阳山。在今河南渑池县东北二十里。《寰宇记》卷5渑池县: 广阳山 “亦名渑池山”[5]

涧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中部洛河支流涧河。《尚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尚书·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所指下游即今洛阳市西洛水支流涧河的一段,上游各家解释不一:一说指今源出新安县南东北至洛阳市西注入涧河的王祥河;一说即今源出渑池县的涧河;一说即离山水,源出今新安县东北,下游入于今涧河。[6]

至于《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认为涧水上游各家解释不一的缘由,估计与上述郦注“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的影响密不可分。

按王祥河即孝水(俞随之水)非涧水[7];故王祥河不大可能是涧水上游。源出今新安县东北的离山水,因与注文“涧水出新安县(渑池县塔泥村一带)东南”的方位描述不大符,故亦基本排除。比对之下,本文姑从第二说即涧水上游约今渑池县涧河。

(0)

相关推荐

  • 原来真的有个大池塘叫渑池

    不谦真人一直好奇,河南渑池县究竟有没有渑池呢,今天终于知道,确实有个渑池,只是如今的渑池县人民并不知道渑池在哪儿.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渑池是古池名,因为有黾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

  • 万古奇观妯娌岛

    万古奇观妯娌島 黄河从三门峡以下,主干流上最浪漫的地方是妯娌村,妯娌村处在新安县.济源市(县).孟津县三县交汇处的黄河水中.老妯娌村和寨根村就处在黄河水中的这个孤島上,我们暂且称这个孤岛为妯娌島.妯娌 ...

  • 骑行穿越游黛眉大峡谷,推车行走黛眉山

    看了三门峡户外高人"高天流云"的<黛眉大峡谷>游记,而且听他讲峡谷内可骑车而行.于是攻略下穿行路线约上好友"那些年"中午12点从洛阳西大门谷水出发, ...

  • 南园思哲涧水长流

    徒步南公园,边走边想,见物思景,细腻想象,写下了这首<南园思哲>:"一人立,双人依,众生皆联系.无山石阶上下愁,残池鸳鸯晨勤戏:朝红云,暮丹霞,早晚种因果.徒步影长前后怜,荒滩野 ...

  • 卷四(2/3)

    君祠.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养父母,石龛木主存焉.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回,梗曲而上,可高六丈余.山上又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涉, ...

  • 竹和云涧水河照片

    竹和云涧水河照片

  • 卷四(3/3)

    流,又有崖水,出南山北谷,迳崖峡,北流,与干山之水会.水出干山东谷,两川合注于崖水.又东北注橐水,北流出谷,谓之漫涧矣.与安阳溪水合,水出石崤南,西迳安阳城南,汉昭帝封上官桀为侯国,潘岳所谓我徂安阳也 ...

  • 《水经注》卷十六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考略

    <水经·谷水注>考略 摘要:<水经·谷水注>(卷十六)是研究洛阳地域最重要的基础性历史文献之一.本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 ...

  • 《水经•甘水注》考略

    ○甘水 △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 山在河南陆浑县故城西北,俗谓之纵山.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故世人目其所为甘掌焉. 鹿蹄山,<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鹿蹄山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 ...

  • 《水经.斤江水注》略考

    △斤江水出交阯龙编县,东北至郁林领方县东,注于郁. <地理志>云:迳临尘县至领方县,注于郁. 王成组认为郦注最后五卷分散的支流,构成相当完整的鬱(今简称郁)水与溱水两系,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西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初稿)--《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卷四十 ○渐江水 A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迳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十)----《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2 江水东迳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也,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九)----《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D2 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嶀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八)----《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2 浙江又东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侯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溱山阴是也. 柴辟(亭),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七)----《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A7 <吴越春秋>云:句践炼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故其间有炭渎.句践臣吴,吴王封句践於越百里之地,东至炭渎是也.县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遯世栖迹此山.湖北有三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六)----《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A2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匮山,石形似匮,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的状若射侯,故谓射的.射的之西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五)----《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 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勖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