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导管的置入,送给初学者最好的基础教程
科普作者:陈舟医生,上海市长海医院
引言:颈内静脉导管的置入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操作。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每个步骤和细节都值得我们追求极致的完美。今天我会一名初学者的角度,和大家聊一下,如何快速掌握这一技术。
“理论”结合“实践”,是政治课本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快速掌握一项新技能,首先要做足理论功课。
看上图,颈内静脉导管的置入,是需要我们把导管末端经过颈内静脉,放置到右心房的位置,保障血流的进出畅通,头端分出动、静脉端为血液净化治疗建立血管通路。
如何实现?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一.确定【穿刺点】
对于颈内静脉皮肤入口的确定,根据的解剖位置确定,不建议摸颈动脉(除非患者有气管插管),股静脉皮肤入口的确定,主要是摸股动脉。
我们先来看一下颈内静脉的解剖:
如上图所示,颈内静脉在颈部前面是被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只有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露出一点点,在这个点理论上最容易穿刺,但是位置比较低,容易误穿到胸腔,引起气胸,所以位置得上移,尽量在颈三角(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形成的三角)的顶部穿刺。
但是这个部位有肌肉覆盖,穿起来有点麻烦,如何充分暴露颈内静脉呢?方法有的,让患者立正平躺,尽量向左侧摆头,如下图:
头左摆之后,颈内静脉的位置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右侧转到了颈动脉的右上侧,这样的位置,会让穿刺变得更加容易,如下图所示: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颈内静脉穿刺变得容易,就是让患者头低脚高位,这样会让静脉“怒张”,充盈的更好,如下图:
好,接下来,我们说一下非常重要的颈三角,现在欣赏两张美颈:
第二张图片,更加明显,我就不打辅助线了,大家欣赏一下:
当时,现实情况下,遇到的患者不是每个都这般美丽清晰,很多患者不明显,那该,如何浮现?方法也是有的,让胸锁乳突肌绷紧收缩,嘱患者抬头即可显现,如下图:
如果患者不能做抬头的动作,那只能靠摸来确定颈三角了,是摸肌肉,而不是摸血管的波动。初学者建议买一个手术记号笔,来画出三角的界限,如下图:这样,即使盖上手术洞巾,自己心里有数,因为直接看的见。
颈三角出来了,下一步就是确定皮肤的穿刺点了,我个人的习惯是在锁骨以上两个横指这个位置,接近于颈三角的顶点区域。还有就是患者如果颈部较长,位置可以再靠上一点,较短的患者,靠下一点。
如图:显示的是皮肤穿刺点和角度,助手视角
这是术者视角,图片展示的是颈内静脉穿刺点和角度,注意血管穿刺点位置与皮肤穿刺点是有一定距离的。
以上介绍是盲穿时,确定的皮肤穿刺点,个人临床体会穿刺的成功率大概在80%,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B超看血管相对会容易一些,0基础的话,开始可以先找个超声医师带你入入门。
我们先看一张模式图,了解一下右侧颈内静脉的解剖比邻。
接下来,看一下超声实图显示的右侧颈部正常的解剖结构,从图我们可以看到:颈内静脉(蓝色箭头)、颈总动脉(红色箭头),胸锁乳突肌(SCM)、甲状腺(T)。B显示当应用超声探头向下按压组织时颈内静脉会被压塌陷,而颈动脉不易被探头压瘪。
了解了颈内静脉的位置和比邻,接下来,我们再测量一下它的深度,以我为例:
上图,这是我自己坐位状态对自己血管深度的测量,供大家参考:颈内静脉(红)深度(D1)0.78cm;蓝色为颈动脉,深度为1.2cm(D3)。可见,人体颈内静脉距离皮肤是比较浅的,因此,用5ml空针试穿刺时心中要有数。
这是患者仰卧位时,颈内静脉的超声显示图,我个人习惯是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笔点明皮肤穿刺点,如果准确确定了穿刺点,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二.消毒、局麻、试穿
具体步骤不说了,说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细节一: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上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针深度约为1.5-3cm(计算式:1-2cm*1.414),因此,穿刺的时候,用5ml空针即可。初学的时候,我也测量过针头的长度,见下图:
5ml空针钢针的长度约为3cm,与其针筒4ml的刻度相当,1.5cm的长度对应是2ml处,大家在实际穿刺过程中可以留意一下,做个参考。
细节二:手指固定与针尖斜面
讲一下,穿刺时的注意事项,穿刺点确定后,建议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皮肤,不要用力按压皮肤,因为有时候患者血管充盈不好(比如血压低)时,用力按压会压瘪颈内静脉,导致穿刺失败。这个时候,应该让患者头低脚高,轻压皮肤,穿刺针针尖的斜面向上,以锐角方式刺穿血管,如果针头已经较深,必要时可负压回抽空针。
细节三:判断是否是静脉血
如果是误穿动脉,需要及时按压止血,避免血肿形成压迫静脉,造成穿刺失败,再一点如果把管子放置到动脉了,后续拔管会比较麻烦,建议请血管外科协助,到手术室拔管,所以说动静脉的判断非常重要。
临床上有时候会比较复杂,尤其是患者血压低、贫血、氧饱和度低,以及股动脉容易误穿。
通常判断是否是静脉血,一看颜色,二看压力,如果颜色和压力都很难分清的情况,可以急送血气辅助判断。关于颜色和压力,静脉的颜色通常是暗红色,而动脉的颜色是“新鲜、有活力”,新鲜是指颜色正红,有活力指的是动脉压力会比较高。
三.导丝的放置
细节一:放导丝应无阻力
穿刺粗针,回抽到静脉血后,建议再往前推荐2-3mm,再次回抽和血液,确保穿刺针尖在血管里,并保持针尖斜面向上,这样更利于导丝的顺利向前置入。
同时注意导丝上的刻度标识,了解相应不同穿刺针的长度,置入合适的导丝长度。
还有需要提醒初学者的是,放导丝时,正常情况下是顺畅无阻力的,如果有阻力,首先怀疑穿刺针已经不在血管里了,需要退回导丝,进行确认。如果不在,重新穿刺,并用手指固定穿刺针,保持好角度和深度。若在,应调整穿刺针角度,适当压低穿刺针,必要时换导丝尾部重新置入(危险操作,建议请示上级医师协助),或在超声下查看血管情况。若导丝放置阻力较大,切不可以暴力插入,防止误穿破血管或置入纵膈!
细节二:适度扩皮,不可直角和暴力
如果是放置较粗的血液透析管,小刀扩皮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年龄大于70岁皮肤比较松软的老年人可不切口),切口后,扩皮器会比较容易进入皮下组织,可预防暴力扩皮导致的导丝成角打弯,如果在退出导丝不畅时,需要想到这个问题,建议穿刺针和导丝同步撤出,避免暴力拉断导丝引起不良后果。
通过上图可以了解一下血透临时导管的长度和构造,以及辅助工具的长度和设计,导丝建议放置长度为25cm左右(穿刺针约5cm+导管15cm),扩皮器深度为大腰处约4cm,太浅了不合适。
细节三:放置导管要到位,务必检查是否在血管里
导管放置到颈内静脉后,必须再次回抽动脉端和静脉端,确定血液进出都畅通才行,如果不畅或血流量极少,需要排查是否放置到血管里,必要时血管超声或行胸部正位片查看核实,或重新放置导管。
细节四:缝合固定有技巧
(全片场,我唯一画的一幅示意图,手指笨拙,大家海涵)
缝线固定导管时,建议缝线与导管中轴平行,拉住导管飞机的两翼,防止导管向外脱出。如果采用导管中轴垂直角度缝合,是不利于固定和预防导管外脱的。
细节部分,暂时这里,还需要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自己体悟和总结,欢迎分享自己的经验。后期我会分享一下临床真实患者的穿刺置管视频过程,供大家学习。文字整理仓促,若有错误或歧义,多谢提醒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