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澜:什么是真正值得你拍的照片?

摄影家王文澜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和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百日、周岁、从小学到大学、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生命的延续与生活的轮回,都是在镜头前呈现着。
现在,我们又用镜头去拍摄人,抓拍人的心态,人的精神,人的处境,人的一切;内在的和外部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照片里有了活生生的人,有了酸甜苦辣的生活味道,照片就有了灵魂。

80年代,北京三里屯,蒙娜丽莎、蛤蟆镜、挂鞭儿、林青霞、成龙、膀爷……

刚学摄影的时候,技术对于拍照最重要。我的兴趣是从留影开始的,先给别人拍,或让别人拍自己,要不然就自拍。从印出来的小样里,用放大镜自赏自乐,照片里几乎都是“到此一游”。照片开始时比较容易,相机越自动,摄影越显得容易,器材在某种程度上帮了忙,我们过分依赖它,逐渐丧失了对自身的信心。

我有一种紧迫感,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推我,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拿相机时间长了,陷入难以自拔的麻木,相机陪伴我到农村、进工厂、去军营。经历是一笔财富,但也会不断的消耗,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完了电的蓄电池。

北京八大处郊游的女青年,1981年

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觉得技术对于摄影不是最重要的,关于拍什么有了新的想法。我开始关注新闻事件,被“冲击力”所左右,调动一切营造手段,仿佛摄影就是为了“决定性瞬间”,每一个画面都应该达到完美的艺术素质。

邓小平会见《重访中国》国际新闻代表团,1985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觉得艺术对于摄影也不是最重要的。我不刻意追求光线、构图、角度,按快门也成了全天候了,不管室内室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原来觉得没意义的,现在也变得有价值,仿佛拍下来就行。

法国LV箱包在天坛展示,1992年

跨入新世纪,我觉得摄影也不是最重要的。生活之广,历史之厚,一个镜头只是一个碎片,我力求给变化的生活留下一些痕迹。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按动快门,摄影早已不是一种仪式,而是随时随地的释放,我想说的也都在这些照片里了。

山西运城,2001年

好照片是来之不易的,用照片说话,说得明白,说得幽默,说得有份量,就要下功夫了。拍不出好片子,是摄影者经常面临的处境,这恰恰是产生好照片的土壤,关键在于取景框后面的头脑,这比手中的相机更重要。

1987 河南洛阳

好照片是千载难逢的,有价值的影像每分每秒都在消失,到了下个世纪回头看,人们可以写,可以画,可以演,唯独摄影过期作废,一不留神,我们只能留下空白。

非典时期故宫古装留影,2003年

好照片是不言自明的,摄影是门技术,也是一种精神。所有的智慧都在“咔嚓”之中了。瞬间千变万化,在一生拍摄中,好照片只是凤毛麟角。照片好坏之间只差一点,早点儿,晚点儿都会与好照片无缘。我的照片几乎每张都差一点儿,我这辈子就是为了这一点点。

北京昌平,2013年

很多摄影人说,我这辈子拍了十万张底片,拍了百万张底片,但是当几十年转过头来去整理的时候才会发现,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照片是非常罕见的。就像我,拍摄了半辈子,但是最终拿出几张代表作,都非常地困难,难得无能为力。

上海光新路口,1991年

我希望拥有情感的快门,再加上一些理性。我每次采访拍摄的数量越来越少,可能是业余习惯一直在起作用。小时候,新闻记者在我眼里是一个神话,他们的工作最让我着迷。后来我到了《中国日报》当了摄影记者,真不可思议,可能是缘分。

新闻照片既是新闻、有成为艺术,同时显示现代科技成果的工作,圆了我的梦想。在现实中,新闻工作远不是那么浪漫,进了报社,就像拧在机器上的螺钉,永远转个不停。摄影容易使人产生激情,也容易使人灰心,对虚荣心更容易满足,挂一脖子的相机,在场面上应酬、凑热闹,跑来跑去,搞不好拍不成照片,倒成了器材展示的模特。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我每天所面临的局面都是和不好的照片在打交道,拍完了一天回来,党刊底片全都是不满意的,真正能从一个画面里讲得清楚、讲得精彩、讲得有深度,特别难。为什么?就是在平常处理每一张照片的时候,都想把更好的东西留到下一个画面,等下一回再补上,长此以往,就会和好照片无缘。

罗丹代表作运抵北京中国美术馆,1993年

拿相机的人,在不拿相机时要想得更多些,这样在拍摄时就知道拍什么和怎么拍。手脚勤到处跑是必要的,脑勤才是更重要的,否则白跑、白吃苦、白费时间。“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龟兔赛跑”的故事从小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有韧劲,戒浮躁,认准目标走到底。

北京国家体育场,2007年

改个开放的社会进程,最初发生在思想层面和社会生活的深处,这些细节不太好表现,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犹如地下的岩浆,这些时代的潜影让你无从下手。我记得当时一些外国摄影记者的作品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们选取的拍摄对象似乎很普通。但内涵深厚,看似寻常,完成了对社会生活的忠实记录。

北京西单商场,1981 年

北京龙潭湖,1986年

摄影师应该放下架子,把自己真正置于社会生活当中去,才能找到真正值得你去拍的东西。

更多王文澜摄影作品:

1985 贵州黎平 农户一家人在稻田里秋收

1976 《四五运动》北京天安门广场

1976 《唐山大地震》被埋压13天的卢桂兰获救

1981 北京朝阳门小街

1981 北京永定门火车站

1982 北京前门

1983 北京展览馆 抢购衬衫的顾客

1985 北京朝阳门

1988 北京朝阳门外

1988 广西梧州 搬运家具的人们

1984 北京天安门广场

2015 北京天安门广场

(0)

相关推荐

  • 【每天老照片】-1万-183-这些北京老照片,连老北京人都不一定见过

    颐和园的茶水部 一位农民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 但是没人管 荷花盛开的夏季,人们在小桥的攀谈着,浪漫而美好 上学的孩子们,女孩子们花棉袄.红头绳,男孩子们深色棉袄 「北京板爷」那时的天安门前,三轮车是可以 ...

  • 行摄丨古镇游埠之郎静山纪念馆

    去游埠,郎静山纪念馆是必去之地. 郎静山纪念馆,设立在游埠镇里郎村,与"江南早茶第一街"隔街相背,喝完早茶,逛两步就到了.该馆原为郎先生捐修的家祠,清代建筑,三进二天井,雕梁画栋, ...

  • 这些精选的国庆照片,值得我们永久收藏

    10月1日上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日晚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 这些精选的国庆照片 值得我们永久收藏! 好看!收 ...

  • 要单反何用?手机照样拍出自行车大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骑行,许多骑友喜欢记录骑行时的美景.趣事,留作纪念.在看到许多精彩的自行车照片,有些车友萌生了"非单反不照片"的想法.确实,拥有一台单反,在摄影时有器材优势, ...

  • 王文澜:找到真正值得你拍的照片

    北京西城 1983年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和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百日.周岁.从小学到大学.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生命的延续与生活的轮回,都是在镜头前呈现着.现在,我们又用镜头去拍摄人,抓拍人的心态 ...

  • 5个穴位,值得你拍!

    ​拍一拍就能祛湿? 1.腘窝--膝盖后的凹陷 这个穴位走膀胱经,这里不畅通可能会导致关节炎的发生 2.肘窝--常规抽血的位置 这个穴位走心肺,增强心肺健康 3.腹股沟--髂骨最上端与腹肌外侧缘相连的水 ...

  • 豆瓣9.6,这剧值得再拍100季

    从容.典雅.克制,一直是院长心目中英剧的代名词. <傲慢与偏见>里达西与伊丽莎白拧巴又可爱的爱情氛围. <浴血黑帮>里,黑帮大佬们规规矩矩穿着英伦长大衣,不像要去械斗,而像是去 ...

  • 山里拍的照片!震撼至极!!

    以前的兄弟照!太珍贵了,血浓于水,看看几十年前你是不是这样过来的! ................................. .......... ..................... ...

  • 这才是普通人拍的照片,平凡而珍贵

    新鲜出炉 象君在五一假期发起的 #捕捉5·1快乐瞬间#美照征集活动 后台收到了超多象粉的留言 今天直接来个大公开 看看哪位小伙伴最会拍 (文末抽奖送福利哦~~) 01. @Cx330

  • 大牌摄影师拍的照片,美的不可方物!

    来源:老连环画(ID:laolhh 你是否见过 这张赫本站在窗后看雨落的照片? 赫本坦言, 在她的众多照片中, 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张, 因为它足够脆弱.真实. 而赫本这张极为少见的悲伤照片, 则出自美国 ...

  •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拍的照片也会不一样!

    在使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时,手机对主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也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我们通常把拍摄角度分为仰视.平视和俯视,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仰视 仰视角度很好理解,我们抬头仰 ...

  • 普通游客和摄影师拍的照片,差距也太大了!

    外出旅行当然要拍照, 但是会不会拍照,差距可就大了. BusinessInsider网站收集了 部分Instagram上的照片, 做了对比: 摄影师:意大利海岸边的小镇,看起来有丰富的色彩和吸引力 ▼ ...

  • 8个经典拍照姿势,人像照这样拍,照片颜值高起来

    摄影.美景.美人.旅游.时尚 怎能没有你的欣赏 满满的全是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