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台阶》课堂实录(一)
执教名师:孙鸿飞
师: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已经认认真真地读过了课文?
生(点头)
师: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齐答):32个。
师:好的。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清晰洪亮地领读一下字词。
(屏幕出示)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漫长 若有所失 很倔的头颅 膝盖 半晌 庄稼茬
师(对一生):好,谢谢你。
生领读,其他学生跟着读。
师:好的,谢谢。读得很准确,如果再能做到清晰洪亮就更好了。准确、清晰、洪亮,这是我们语文课表达交流的基本要求,让我们一起再来清晰洪亮地、准确地读一下这些字词。
生(齐读)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漫长 若有所失 很倔的头颅 膝盖 半晌 庄稼茬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我们再提高一点检查预习的要求,这篇文章很长,文字很多, 谁能试着讲一讲这篇文章的故事。注意,请仔细认真地听清要求,希望可以用上屏幕的词语, 可以不全用,谁来试一试?
生(思索片刻)
生:他原来我们家有三阶的台阶,后来父亲又经过努力盖了九阶的台阶,但是父亲觉得他失去了很多东西,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师:好的,请坐。概括得很凝练,在课堂我们说的时候要清晰洪亮,听的时候仔细认真,这是我们课堂上的要求。明确了吗?
生(点头)
师: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课前交流“一石三鸟”:读清字音、整体感知内容、明确课堂要求,也达到短时间和学生们了解沟通的目的)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台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作品,我们将共同地品读本文塑造的人物形象——
生(齐答):父亲。
师:是的,提起父亲,在你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师:(对一生)好,谢谢你。
生:在我的心目中,父亲高大魁梧,为家人出力,劳苦功高,后来却变得比较老的形象,茫然若失了。
师:好的,你对文章非常熟悉,结合了文章的内容。
生:我觉得父亲就是懂得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在外边努力工作, 在家里又非常体贴我们的人。
师:是的,巍巍高山般的父亲,给我们山一样的呵护,山一样的保护。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很高大的形象,具体的就像现在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中的主题曲唱的一样(生唱)“爸爸我们去哪里呀,有你在天不怕呀地不怕”,我觉得有父亲就有安全的感觉。(众人笑,鼓掌)
师:感谢你,孩子,这就是父亲啊!是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不大丈夫”,优秀品质的父亲深沉地呵护着自己的子女,这是我们生活中了解的父亲,但是,父亲还有我们并未深刻认识的内涵,希望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走近父亲、理解父亲,学会心疼我们的父亲。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来到1988年,25年前的乡村,走进文中的农民父亲。
师:在父亲的乡村,有一个十分特别的风俗:
生:这个地方的风俗就是哪一户那一家的台阶高,就是这家主人的地位比较高。
师:所以,家中只有三阶台阶的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生:我们家的台阶低!
(屏显)我们家的台阶低!
师(对一生):请你清晰洪亮的读出这句话。
生:我们家台阶低!
师:请你用父亲的口吻读一下这句话。
生(略带情感):我们家台阶低!
师:请你浓重父亲的情感读一下这句话。
生(略带情感):我们家的台阶低!
师:好的,文字渐渐有了温度,有了生命。我想请问一下,你体会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就是觉得自己非常卑微,自卑。
师:自卑、失望、无奈。那如果作者只想表达这种情感的话我觉得加一个感叹词, 这种情感表达会更强烈,试一试。
生(加入一个感叹词):哎!我们家台阶低!
师:好的,谢谢,但文章中没有这个感叹词“唉”,那么这看似表面的自卑情感的背后你还读出父亲的什么样的心理。
生:父亲非常地坚定,坚定要盖很高的台阶。
师:是的,自卑背后就是一种热切的向往,失望背后就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这就是心有不甘,胸怀梦想,有着强烈渴望,自尊自强的父亲。男人当自强,责任肩上扛!
师:父亲的梦想是——
生:盖一个高台阶的房子
师: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意,但是在八十年代,对于一个农民父亲,仅靠一已之力,赤手空拳去实现,这无疑是一个宏大的志愿,浩大的工程,但我们的父亲没有止于心中有梦,而是为了梦想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屏显)“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师:请清晰洪亮地读一下这句话。
一生读
师:请读出准备时间漫长的感觉。
生: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重读“漫长”)
师:我们能不能读出在十分漫长的准备的过程中父亲的艰辛?
生: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重读“十分漫长”)
师:看来这句话很难读,读懂了这句话,读懂了“十分漫长”,也就读懂了父亲的艰辛,读懂了父亲。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真正要把这句话读好,还要读下面的内容,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读一下10—16段,父亲准备建造台阶的过程,哪些细节能让你感受到体现了父亲漫长准备中的艰辛。
学生认真读课文10-16段。
生:第11自然段中“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父亲这一年中都没有在休息,一直在忙碌中, 为这个搭建高台阶的房子在忙碌。
(屏显)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师:是啊,父亲一直在艰辛准备着,一年12月,365天,年年如此,日日辛劳,5年过去了,我还是个儿童,我就看到心有梦想父亲这样艰辛的准备
生(读):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师:10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少年了,我仍看到可敬的父亲这样执著地准备着。
生(读):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师:20年过去了,我已经长大了,我还是看到我的父亲呀,竟然半辈子都这样艰辛而又执著地准备着。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师:父亲就这样艰辛地准备了大半辈子,这样执著地准备了大半辈子。父亲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请你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十分漫长”这句话。
师生: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重读“十分漫长”)
师:是的,我们还在一些语句中读出了这种漫长准备中父亲的艰辛。
生: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从“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这句话中体现出父亲早出晚归,让人感受到他的不容易。
(屏显)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师:谢谢。你发现的这一段是非常细致的描写,那是对黄昏砍柴归来的父亲的描述,在这段作者的细致描写中,有一个词特别触痛我们的心,表现出父亲砍柴后劳累的状态。
生(齐答):很疲倦。
师:什么是“很疲倦”?同学们,生活中你有很疲倦的经历和感受吗?
生: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些课外辅导班,作业也布置得比较多,然后就特别晚的时候睡觉,就感觉很疲倦,眼里布满血丝,马上倒头就可以睡着的感觉。
师:是啊,这就是很疲倦,这种感受就是很疲倦。
生:有一次上辅导班上的很晚,上到八点多的时候,正好遇到堵车,回来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感觉非常的困,然后就想睡觉。
师:好的,就想歇一歇,就想睡一睡,就想停一停,这就是很疲倦,过度劳累的不舒服就是疲倦,这是透支生命,我们疲倦的父亲没有时间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艰苦地坚持着,第二天鸡叫三遍时出来,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疲倦地坚持着,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很疲倦的人的样子吗?
生:每天父母工作很晚之后坐到那里动都不愿意动了,我们做了什么她就对你发脾气,甚至实在是累得连搭理都不愿搭理你,这就是很疲倦,劳累到极点了。
师:劳累到极点,长期的疲倦就会损伤身体,透支生命,这就是很疲倦。
生:我爸爸工作很辛苦,每天还要按点回家做饭,做完饭之后就躺在床上,连动一下都不愿意动了。
师:我们看见的样子就是很疲倦的状态,这就是疲倦的父亲的样子。父亲就是这样疲倦地坚持着,深山砍柴的父亲黄昏归来,步履蹒跚——很疲倦,而父亲又何止是砍柴后的疲倦,我们仿佛看到父亲终年劳作,长年疲倦,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各种场所劳作的父亲疲倦的身影:我们仿佛看见耕作种田的父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就是——
生:很疲倦。
师:我们仿佛看到拾石捡瓦的父亲,弯腰躬身,汗流浃背,这就是——
生:很疲倦。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回到那个冬天的乡村,清冷的黄昏,用情地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在疲倦中坚守的父亲。
生(充满情感觉地齐读):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师:是的,父亲就是这样执着地准备了大半辈子,坚辛地准备了大半辈子,疲倦地准备了大半辈子,长期的疲倦必然使父亲身劳体伤,父亲疲倦的身影一直深深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十分漫长”。
生(动情地读):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另一生(动情地读):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师:一起来读——
生(充满深情地齐读):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师:是的,漫长的准备,漫长的坚守,漫长的疲倦,这就是愚公移山,这就是精卫填海,这就是春燕衔泥,这就是积沙成塔。同学们,将父亲漫长的准备过程凝缩一下,就是一首小诗:
师:我的父亲啊
生:您自尊自强,用艰辛的劳作兴家立业
生:您执著进取,用疲倦的身躯建造台阶
生:鸡叫三遍是您的出发号
生:月色星光是您的归家曲
师生齐读:春夏秋冬,苦涩的汗水浇灌着田地
师生齐读:寒风冰雪,健壮的肩膀扛起了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