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 | 草书学习探径(七)
你在古人那里得一瓢水都可以活几辈子,况且你还是对它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学习。我刚才说的怎么起,怎么行,怎么收是解决线本身的内容,也就是说你要追问古人的技术全部内容,线本身的就都在这。
第二,追问线的空间关系。在哪里起?在哪里行?在哪里收?智永《千字文》的第一个字是“天”字,“天地玄黄”第一句话。那么“天”字是在哪里起的?第二笔相对第一笔又在哪个位置?第三笔撇,撇在哪里?第一横和第二横在哪个位置,占据了一个怎样的空间,是右两横之外还是之内。最后一捺,捺是高还是低?都是空间。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怎么起、怎么行,同时都包含了在哪里起,在哪里行。只不过我们在研究的的时候,在解决线本身的时候可以忽略在哪里起、行。反过来说,我们研究在哪里“起、行、收”的时候可以忽略它怎么起、行、收。
中国书法包罗万象,可以说拥有无穷无尽的内涵,但是都是通过临贴。如果我们把握住了中国书法最核心的命脉规律,那么你就找到了方向。当然,在对古人的解读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类比。
我只讲几条我们在学习、运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第一,深入学习古人的捷径就是单纯的重复,很多问题往往都出在不知道把古人复杂的状态进行分解,让它变得单纯。一个起、行、收,为什么可以去追问呢?横与横的起笔,露锋起笔的对比,能够把它单纯化,你就OK了。
不知道单纯你就很难深入,分而合,合而分,局部的整体,整体的局部。任何一个局部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整体都是一个局部,更大的整体的局部。在我们追问一个起笔的时候,我们单纯从起笔来说它就是一个整体。起笔这个动作还可以分解出无数个局部,同样是行笔,行笔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分解,开始的行笔,中间的行笔,最后的行笔。
同样是收笔,要回锋的收笔,不回峰的收笔,逆势的收笔,顺势的收笔,边按边提的收笔,边提边收的,不接下一笔的收笔,要接下一笔的露锋收的,要接下一个藏锋收的,多少种形态,描述都描述不完。关键你要让它单纯得出来,人类的记忆特点就是单纯的重复。
举一个例子,一个屋里坐二十个人,让你每人握一次手,一个你都记不住。一个屋里只坐一个人,进去和他握二十次手,你一辈子都忘不掉。这就是人的记忆特点,你能够把它单纯出来你就成功了。反过来说,你能够把它融汇在一起,你的单纯才有真正的价值。
第二,分类的学习能够帮助你深入。同样的左右结构,同样的结构形态,同样的点画形态,同样的露锋形态,你可以归类进行对比学习。如果一个仓库什么东西都堆在那里,你能找到东西吗?我给你这里放轮胎那里放滚珠,这里是菜刀那里是砍刀。一分类,大砍刀,二砍刀,小砍刀,你走进去就能拿到。
反过来说,相同的帖我们可以做,不同的帖,可不可以这样做?相同的风格可以这样做,不同的风格可不可以这样做?你越比较越深刻,越比较头脑中的东西就越多,今天学三个,后天懂五个,你没有进步吗?什么都不懂你当个什么书法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