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笔记

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笔记

动静交相养赋(并序)

居易[1]常见今之立身从事者,有失于动,有失于静,斯由动静俱不得其时与理也。因述其所以然,用自儆导[2],命曰《动静交相养赋》[3]云:

天地有常道,万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终静,济之以动;性不可以终动,济之以静。养之则两全而交利,不养则两伤而交病。故圣人取诸《震》以发身[4],受诸《复》而知命[5]。所以《庄子》曰“智养恬”[6],《易》曰“蒙养正”[7]。吾观天文[8],其中有程[9]。日明则月晦[10],日晦则月明。明晦交养,昼夜乃成。吾观岁功[11],其中有信。阳进则阴退,阳退则阴,进退交养,寒暑乃顺。且躁者本于静也,斯则躁为民,静为君[12]。以民养君,教化之根,则动养静之道斯存。且有者生于无[13]也,斯则无为母,有为子。以母养子,生成之理,则静养动之理明矣。所以动之为用,在气为春,在鸟为飞,在舟为楫,在弩为机[14]。不有动也,静将畴[15]依?所以静之为用,在虫为蛰,在水为止,在门为键[16],在轮为柅[17]。不有静也,动奚资始?则知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吾何以知交养之然哉?以此有以见人之生于世,出处相济,必有时而行,非匏瓜不可以长系[18];人之善其身,枉直相循,必有时而屈,故尺蠖不可以长伸[19]。嗟夫!今之人,知动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时,动亦为凶;知静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静亦为贼。大矣哉!动静之际,圣人其难之。先之则过时,后之则不及时[20]。交养之间,不容毫厘。故老氏观妙[21],颜氏知几[22]。噫!非二君子,吾谁与归。

笔记:

[1]居易:即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省),曾祖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遂为下邽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贞元(785—805)间进士。有《白氏文集》七十一卷。《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四十四)有传。

[2]儆导:警戒引导。儆(jǐng):使人警醒,不犯过错。

[3]赋:文体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东汉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溯其源流,“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信兴楚而盛汉”(《文心雕龙·诠赋》)。

[4]取诸《震》以发身:《周易·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震,动也。”《周易正义》:“震是东方之卦,斗柄指东为春,春时万物出生也。”“震象雷,雷奋动万物,故为动也。”

[5]受诸《复》而知命:《周易·复卦》:“《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王弼注:“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故为复则至于寂然大静,先王则天地而行者也。动复则静,行复则止,事复则无事也。”《周易正义》:“‘雷在地中,复’者,雷是动物,复卦以动息为主,故曰‘雷在地中’。‘ 先王以至日闭关’者,先王象此复卦,以二至之日闭塞其关,使商旅不行于道路也。……君后掩闭于事,皆取‘动息’之义。”又“‘冬至阴之复,夏至阳之复’者,复谓反本,静为动本。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动复则静,行复则止,事复则无事 ’者,动而反复则归静,行而反复则归止,事而反复则归于无事也。”

按,《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云云,即芸芸,白玉蟾高徒彭耜(字季益,号南岳先生,自号鹤林)《道德真经集注》:“‘芸芸’,喻万物也,以茂盛为动,以凋衰为静。‘云云’者,喻人事也,以逐欲为动,以息念为静;义同。盖经有‘根’字,故作‘芸芸’。”

[6]智养恬:《庄子·外篇·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成玄英疏:“恬,静也。古者圣人以道治身治国者,必以恬静之法养真实之知,使不荡于外也。”

[7]蒙养正:《周易·蒙卦》:“《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北宋程颐(1033—1107年)《周易程氏传》:“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

[8]天文:指日月星辰等在天之象。与“地理”相对而言。《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周易·贲》:“《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淮南子·天文训》高诱注:“天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皆谓以谴告一人,故曰天文。”

[9]程:法度,法则。

[10]晦(huì):昏暗不明。

[11]岁功: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

[12]躁为民,静为君:《道德经》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按,《管子·心术上》:“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13]有者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机:“机”与“機”在古代是两个字。“机”本木名,即桤(qī)木树,如左思《蜀都赋》之“春机杨柳”。现在“机”是“機”的简化字。機本义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说文》:“主發謂之機。”

[15]畴(chóu):疑问代词“谁”。“畴”的用法有二:

一是做主语。① 《尚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畴”字句:[唉,]谁能顺应四时变化而获得功绩呢?)②《列子·天瑞》:“粥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 ……往来相接,间不可省, 畴觉之哉?’”(“畴”字二句:谁能觉察它呢?)③《汉书·司马相如传》:“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能存?”(谁倒行逆施而能久存?)④《后汉书·张衡列传》:“神逵昧其难覆兮,畴克谟而从诸?”(神道 昏昧而难于明白,谁能理解清楚而顺从它呢?)⑤《陶渊明集·自祭文》:“识运知命,畴能罔眷?”(知道只能活到知 天命之年,谁能不眷恋?) ⑥《陶渊明集·感士不遇赋》:“苍旻遐缅,人事无已。有感有昧,畴测其理?”(或有感应或无感应,谁能测知其中的规律?)

二是在动词前作宾语。《尚书·五子之歌》:“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天下人都仇恨我们,我将依靠谁?)

[16]键(jiàn):竖着插的门闩。《字书》:“横曰关,竖曰键。”《淮南子·主术训》:“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

[17]柅(nǐ):挡住车轮不使其转动的木块。《周易·姤卦》:“初六,系于金柅,贞吉。”王弼注:“金者,坚刚之物。尼者,制动之主。”孔颖达疏:“柅之为物,众说不同。王肃之徒皆为织绩之器,妇人所用。惟马云:‘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王注云:‘柅,制动之主。’盖与马同。”

[18]非匏瓜不可以长系: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匏(páo)瓜,即葫芦,亦作壶芦。《群芳谱·葫芦》:“匏也,一名藈姑,蔓生。茎长,须架起,则结实圆正,亦有就地生者。大小数种,……陆师农曰:‘项短大腹曰瓠,细而合上曰匏,似匏而肥圆者曰壶。’”按,《周易·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孔颖达疏:“匏瓜为物,系而不食。”

[19]尺蠖不可以长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尺蠖(huò),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的统称。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虫》:“其行先屈后申(伸),如人布手知尺之状,故名尺蠖。”南朝宋·鲍照有《尺蠖赋》。

[20]后之则不及时:《淮南子·原道训》:“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1]老氏观妙:《道德经》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2]颜氏知几:《周易·系辞下》:“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颜氏之子,即颜回。东汉虞翻:“几者,神妙也。颜子知微,故殆庶几。孔子曰:回也其庶几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卷十四引)《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引述了这段对话。裴骃集解:“何晏曰:‘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