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一招制敌: 不仅要“上大学”,还要“下大学”
崔 瑞 逻辑
高考报考,一招制敌:
不仅要“上大学”,还要“下大学”
这几天,电话几乎被打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如此。
家里的亲戚、朋友,在孩子高考之后,一起商量高考报考事宜。
这个时候,终于感觉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
嗯。
我一般会建议,做好“三个选择”:
1. 选择城市。
找一个适合自己分数、生活节奏、饮食习惯、距家距离的城市。毕竟至少要在这里生活4年,并且有可能要生活一辈子,遇见一个合适的人。
2. 选择院校。
看看往年的分数线,最好是近5年的,原则上讲,波动上下不要超过10分。
可能是我自己年纪大了,总感觉孩子复读太苦,不如早走。
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看分数。
3. 选择专业。
这个东西,其实很有意思。
我个人感觉,专业选择,其实就如同一架飞机,
当你真正借助自己的努力,进入“平流层”,专业的限制,反而很少。
一般来讲,行业内顶尖的人物,除技术类学科外,大部分都是“跨专业”。
常识来看,中国没有“校长”专业,但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长。
找个适合孩子性格、发展的专业,如果本科不满意,还可以就业后深造。
高考不是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斗。
更远的人生,在前方。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我和我亲爱的亲戚、朋友,老讲一句话,不仅要“上大学”,还要想好“下大学”。
就是,孩子的大学生活,应该如何收场,大学生活,应该如何落幕。
比如,有个孩子,文科,分数很高,两个选择:
一个是四川大学的经济类热门专业,
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冷门专业。
如何选择?其实,两个都很好,但是分数限制,只能选其中一个,要么好学校的热门专业,要么名牌院校的冷门专业。
这个时候,应该换个思路,想一下“下大学”的问题。
比如,这个孩子,是文科,数学成绩拼死才考到这个分数,川大经管专业,微积分未来考试,可能挂科。
另外,考研、考博都会被数学拖累,出国也受阻。
人大的哲学,尽管很冷,但是读了之后,学习压力不大,大二转专业有机会,再有考研、考博跨考的机会,还有在人大修双学位的机会。
设计好“下大学”,“上大学”才有意义。
再有就是,艺术类的两个选择:
一个是,某省工业大学,工美专业。
一个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工美专业。
前者在二线省城,学校名字很好,很大气,学习氛围好。
后者在“老区”,四线城市,并且名字不好听,感觉像是一个专业学校。
但是,但是。。。
中国CHINA,是世界瓷国,景德镇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陶瓷研究院校,它有一套完整的工美产业链:也就是说,它能把“美术”,转化成产业,并且在世界上最好的陶瓷殿堂实现设计理念。
也就是说,它提供了一个“下大学”的平台。
“上大学”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下大学”!
崔瑞逻辑
Right to Me
院校资讯
难题易解
学习规划
考研故事
崔瑞心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