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当然是汉族的祖先
黄帝当然是汉族的祖先
文|黄饮冰
在《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2018年2月20日满族文化网,作者慕容北瑶)一文中,作者故意设立了一个陷阱,把红山文化归属于蒙古。作者说:红山文化是【蒙古红山文化】。蒙古一词,就不是地域,而是民族了!作者为什么不说【内蒙古红山文化】呢?他的用心就是通过“蒙古”一词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把红山文化归属于蒙古族。
但是作者通过【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与【匈奴鲜卑 柔然 突厥 契丹 女真 蒙古都是同一体系(阿尔泰)】的证据联合,就把中国电机记载的所有北部非华夏族群归属到了蒙古历史,而不管他们是不是处于现在的蒙古地域了。
当然,作者用蒙古一词,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的题目就是《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那么请问:内蒙古人是不是中国人?回答当然就是“内蒙古人是中国人”。根据作者的理论惯性,“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那么“黄帝就不是内蒙古人的祖先”,内蒙古的主族是蒙古族,那么黄帝就不是内蒙古蒙古族的祖先,既然黄帝不是内蒙古蒙古族的祖先,黄帝也就不是与内蒙古蒙古族同一族的外蒙古蒙古族的祖先。这样的话,作者还跟汉族争黄帝干嘛?莫名其妙。
先说说猃狁(xiǎn yǔn)吧!猃狁是古族名称。出现于周代。猃狁即犬戎,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如果按照地域确定的话,说猃狁是中国古族是理所当然的。作者在说红山文化时用“蒙古”一词一下子就轻松地把红山文化划归蒙古族,却要陕甘一带的古族猃狁归属于蒙古历史,其逻辑的蛮横可见一般。
猃狁与蒙古有没有族源关系呢?《后汉书》就有猃狁的记载:【昔高辛氏有猃狁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猃狁在高辛氏时期就存在。到汉朝,在原来猃狁活动范围内曾出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西戎白狼国。到东汉明帝时,据《后汉书》记载【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白狼等百余国自愿归属东汉。这个白狼国就是猃狁国的变种,白狼王则是猃狁的后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并以白狼为图腾的部族。白狼国的存在,也可以证明猃狁所崇拜的白犬演变成了白狼国崇拜的白狼。这个特定的白狼和蒙古族的狼崇拜可能有关联,但是由猃狁到白狼国,这个族一直在原地生活,并没有北迁到蒙古草原的迹象。猃狁与蒙古的族缘关系并不十分明确。而且白狼国自愿归属于东汉,他们也没有去做蒙古人祖先的意愿和可能。所以把猃狁扯入蒙古历史,有点逻辑蛮横的味道。
黄帝祖族黄人起源于东北黄水(西拉木伦河),但黄人是地地道道的农耕族群而非游牧族群。黄帝本身也出现在黄人南迁中原之后,所以黄帝本身就不是上古的蒙古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也就是上古华夏人。黄帝所说的语言,当然是上古华夏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用现代蒙古语解释黄帝时期的上古华夏语,想证明黄帝是上古蒙古人,并不一定具有说服力,倒是能够证明现代蒙古语与上古汉语很雷同。换个角度看,与上古汉语相同的语言多了去了,并不止蒙古语一家。既然那么现代语言与上古汉语有缘,上古汉语处于祖语的地位就很牢固了。作者的论据越多,作者的论述就越是在为加固上古汉语的祖语地位添砖加瓦。(作者具体论证请看原文去)那种要求黄帝说现代汉语的思维,其实是幼稚可笑的。我们现代汉人,也不可能去说上古汉语,但谁敢说我们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
黄帝的出生地在哪里呢?《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古代就一直存在争议。《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莆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五帝本纪》认为黄帝生的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即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有人据《白虎通义·号篇》曰:“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和《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一语认为黄帝生于河南新郑。
至于具体出生地点,现代史学界也没有统一的观点。一般认为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四种争议。
有史学家考证,姬水和姜水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的渭河流域一带,姜水位于宝鸡,但姬水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对于这样的考证,与我对黄帝族群的迁徙历史的考证是不符的。既然漆水河与沮河都以姬水的发音不符合,那么姬水为什么不能使古济水呢?我就认为第一代黄帝出生地就在鲁西豫东之间,我倾向于古寿张。山东的寿丘和河南的新郑,我是肯定这两个地方是某一代黄帝的出生地。据《春秋命历序》说黄帝一共传10世,1520年。既然黄帝不止一代,多代黄帝有多个出生地是应该的。根据我的叙述体,我肯定的是黄帝不可能出生在陕西和甘肃。
黄帝的出生地,无论多大的争议,但到不了内外蒙古。因为黄帝的祖族黄人在东北时期,还处于母系姓族社会,男系黄帝在黄人南下以后才能横空出世。
黄帝的葬地(陵墓)在哪里呢?《史记》一句“黄帝崩,葬桥山”就完事了,至于桥山在哪里,司马迁没有交代。但司马迁在《史记》中特别交代,陕西黄陵是“衣冠冢”,仅此一句,把陕西桥山之黄陵归于假陵之列,尽管陕西黄陵做的那么红火,终归是“衣冠冢”。
中国叫“桥山”的地方很多,这个名字跟黄帝的母族有喬氏有关。在有喬氏游耕的过程中,把有喬氏的祖山——桥山的地名到处带,导致桥山的地名很多了。
有两处黄帝陵在这里介绍一下。
一处是河南荆山。荆山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后因名其地称鼎湖“其弓曰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并建庙祭祀。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每年在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这处黄陵与陕西黄陵的传说很雷同,某一代黄帝死在这里也很有可能。
一处是河北桥山。据传黄帝葬于河北桥山,直至后唐仍有黄帝庙并享有祭祀,直至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从此断祀。这一处恐怕才是最后一位黄帝——轩辕黄帝的陵墓。《史记.五帝本纪》“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黄帝轩辕氏在涿鹿之阿建立城邑,黄帝在河北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无论黄陵的争议欧多大,但黄帝死于中国是肯定的。黄帝不会跑到蒙古去驾崩。黄帝生死都是上古中国地,是地道的上古华夏人。
黄帝是汉族的祖先吗?当然是。
黄帝的子孙很庞大。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这十四人共得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十二姓,这就是我说黄人是十二姓联合体的由来。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中国上古到三代都是黄帝的历史和血脉的延续。
汉族一直是以华夏族的后裔自居的。这个有历史记载可以证明。汉族还有一本《百家姓》。在《百家姓》中,绝大多数大姓氏都是黄帝后裔姓氏,比如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黄等等,他们是被称为黄帝后裔的八十六个大姓氏。
《百家姓》中只有少数的姓氏是炎帝的后裔姓氏。所以汉族是“黄帝子孙”的说法更符合实际。
黄饮冰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