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三国争霸29】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初平三年 公元192年
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
邕谢曰:“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马日磾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
【译文】董卓被杀时,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闻讯为之惊叹。王允勃然大怒,斥责他说:“董卓国贼!几乎使汉室灭亡,你是汉臣,应当同仇敌忾,而你却怀念他的私恩,反为他悲痛,这岂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当场就要将蔡邕逮捕移交廷尉府。
蔡邕认罪,说道:“虽然我如今陷于不忠的境地,但对古今君臣之义,耳中常听,口中常说,怎么会背叛国家而袒向董卓呢!愿脸上刺字,砍去双脚,只求让我写完汉史。”士大夫多怜悯蔡邕,设法营救,但终不能成功。
太尉马日磾[mì dī](马援六世孙)对王允说:“蔡伯喈[jiē](蔡邕字伯喈)旷世奇才,汉家史事典章了然于胸,应当让他继续完成汉史,这将是传世大典;而他所犯的罪微不足道,杀了他岂不使天下士人失望!”
王允说:“从前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他写谤书《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兵马就在郊外,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幼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又使我们这些人将来遭受讥讽。”
马日磾回家后对人说:“王允的家族可能要灭绝!人才是治理国家的要领;史著是治理国家的典章;毁灭要领,废弃典章,国家如何能够长久!”蔡邕最终死在狱中。
【解析】一、王允为什么执意杀掉蔡邕?
这一篇接:内卷式组织是没有前途的,成为独夫民贼只是时间问题!
大量的同僚为蔡邕求情,为什么王允一定要杀掉蔡邕呢?
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仇
诛杀董卓是王允和吕布等人策划的,董卓的死讯传来的时候,蔡邕正好在王允家里做客
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
这么关键的时刻,王允邀请蔡邕来自己家,这说明啥?
第一是王允和蔡邕表面上的关系应该还过得去,第二就是王允早已经对蔡邕起了杀心,恐怕诛杀董卓无论成败,王允都早已经准备除掉蔡邕了。
若成功诛杀董卓,则以蔡邕依附董卓而杀之;如若事败,则鱼死网破拉上蔡邕陪葬,反正蔡邕死定了。
蔡邕和王允有什么仇历史没有记载,不过肯定是暗仇,蔡邕不仇恨王允,否则蔡邕不可能跑去王允家做客。
而王允肯定仇恨蔡邕,否则不会不顾及同僚的求情,故意找茬,执意要杀之而后快。
2.灭口
蔡邕是蔡文姬的爸爸,非常有才华,董卓是蔡邕的“粉丝”。当年党锢之祸,蔡邕远避幽州,董卓以全家性命威胁,逼他入京为官。
王允执意要杀蔡邕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为了灭口,这一句是关键:
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其实王允和蔡邕是一类人,蔡邕干过的事,王允基本都干过,王允说蔡邕谄媚董卓,王允本身又何尝不是靠着谄媚董卓生存下来,最终逆袭呢?
王允能得到董卓的重用,必定是做了很多妥协和屈服,不可避免就要趋炎附势、奴颜婢膝,丑态百出。
蔡邕与王允同在董卓身边,相互之间,对彼此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心知肚明,而蔡邕又是写史的。如果被他如实记载在史书里,那王允在史书里的形象就是一副奴才相了。
出身士族高门的王允,怎么可能容忍蔡邕写的史书流传下来?
所以,王允不仅要杀蔡邕灭口,还要毁蔡邕写的史书,以维持自己在史书里的形象,蔡邕死于知道得太多。
3.争权
太尉马日磾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
当初董卓入洛阳的时候,逼迫蔡邕入京为官,三日之间,周历三公府,本意是希望蔡邕出来为自己出谋划策、执掌朝政,
但蔡邕不愿意,董卓也很尊重他,没强求,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侍中的职位,侍中这个职位,是长期呆在掌权者身边,可以接触到皇帝的。
现在董卓死了,以蔡邕的才学见识,都在王允之上,王允怎么可能允许皇帝身边有一个这么强劲的竞争者。
所以,王允处于排斥权力竞争者的需要,避免蔡邕和自己争权,也要先下手为强,趁这个时候自己大权在握,找借口杀了蔡邕。
二、蔡邕杀不得
从王允的个人利益上来讲,他想杀蔡邕无可厚非;但从全局上来讲,蔡邕却是万万杀不得。
王允自己也说了,此时刚刚诛杀董卓,董卓的部将还驻兵在长安城外,中央政权得以存续,完全是因为董卓的部下放弃董卓而得以维持的。
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
现在董卓的部下,个个都是手握重兵,同时他们都曾经跟着董卓胡作非为,只是因为皇帝下诏书,只诛杀董卓,不追究其他人责任,凉州军团才愿意服从朝廷。
布即出怀中诏版以令吏士曰:“诏讨卓耳,馀皆不问。”吏士皆正立不动,大称万岁。
形势刚刚稳定,王允就开始作死,蔡邕是曾经屈服于董卓,但你王允没有干过吗?朝廷的官员哪个没干过?
圣旨在前,依然承诺不追究其他人责任,而王允诛杀董卓后,又开始清算蔡邕,岂不是让朝廷失信于天下?
如果因为这个诛杀蔡邕,那该诛杀的人又该有多少?连蔡邕这种和董卓牵连不深的人都要被诛杀,那那些和董卓深度绑定的凉州将领心里又作何感想?
他们还信任朝廷吗?他们还信你王允吗?他们如果不信,必然就会起兵自保,到时候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岂不是又变成一团乱麻了?
这个时候,稳定压倒一切,第一要务是稳定人心,岂能大开杀戒?王允如果真是个政才,就应该大赦天下。
同时将罪孽较深的董卓部将,比如说董卓的女婿牛辅等人,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加以任用,以示不翻旧账,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安心,人心稳定才能有盼头。
而王允偏不,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王允偏要杀蔡邕,杀牛辅,解散凉州军团。
在这个时候大开杀戒,对董卓残部处理失当,这是导致刚刚稳定下来的形势再次乱起来的原因。
杀了一个董卓,却激反了无数个董卓,最终凉州军团反噬,王允身死族灭,献帝外逃关东,成就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允这是什么行为?有小谋而无大智,顾私利而忘公心,匹夫耳;岂不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