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环境中新老企业的发展机遇
谁也没想到2020年是这样的开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猛烈撞击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也迫使国内率先按下了经济暂停键。
疫情期间,每个人的安全与命运都史无前例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疫情管控,中国正凭借着超强的疫情防控能力和国家决策及全民动员能力,正在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我们始终要牢记所有负重前行的逆行英雄们。
①政策导向
可喜的是2月中旬就完成了大面积的疫情防控局势,沿海各省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确保疫情防控总体部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率先提出了复工复产申请,企业更是铆足了劲,包机包高铁包车,迅速接回工人,这让大家看到了经济快速恢复的希望与动力。
与此同时,国家也明确了经济战略发展计划,并公布了具体实施方向。
3月4日,国家提出新基建,加快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又明确,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规模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区。很快,杭州市委也提出了950个老旧小区改造规划。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旧改不是大拆大建,更多的是盘活存量,比如小区立面翻新、水电气路改造、居家养老服务改造、加建停车场、安防升级、智能化系统、电梯改造等基础设施,同时新修学校、养老院、医院等公共设施来提升老旧小区的价值,有改造也有拆建。
特别是浙江省推广中的未来社区建设,涉及了居家养老、教育、医疗、创业和小商业群、绿色建筑、交通、治理、服务等9大类民生场景,更是各级政府在旧改和新建中综合提升未来更高品质的民生需求的投入。
旧改和棚改是完全不一样的,旧改并没有制造大量新的购房需求,但创造了社会劳动的大需求,当前政策推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国家有刺激经济的需求,二是城市形象和效率需要提升,三是在提升社区价值的同时坚定遏制房价上涨。
②先祖的智慧
你可能会问国家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呢,为什么不直接给企业发补贴抗灾呢?这样短平快的做法是不是更能刺激经济回暖?
其实先祖已经给我国留下了很多很多以工代赈的智慧。春秋战国时代《晏子春秋》记载,齐国发生了大饥荒,大夫晏子看到灾民流离失所,谏言请求开仓赈灾,但齐景公没有立即同意,当时齐国正计划修筑一个“路寝之台”,国库吃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齐国崩溃。
那就换个方法,于是晏子下令更改设计图纸,将“路寝之台”增大增宽,大幅增加招工数量,还修了很多道路,导致多次追加预算支出,干了三年才竣工。而齐国灾民正是依靠这个大工程,顺利度过了灾荒之年,保全了齐国的国力。
历史上,每当国家遭遇大灾大难时,国家都会及时提出基建大计划,引导国民自救,多难兴邦莫过于此。而像美国这样狂增国债发钱给个人和企业,一方面打击了劳动积极性,使民众产生了天上掉馅饼的心理错觉,关键时刻还要求国家给出不合理的企业政策优惠、补贴等等;另一方面快速增加了国家财政赤字,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短暂地解决了眼前的急迫窘境,自然懈怠抗疫抗灾。
现在我国提出的是新基建、旧改规模扩大一倍,新能源补贴3年扶持不变政策,一季度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减免及退税等等,都是以工代赈的及时雨,相信将还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房建项目持续推出,结合各地推出的民生消费引导和鼓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会持续较快地上升。
③发展机遇在哪里?
发展机遇就在新基建里面,那么新基建包含了哪些发展纲要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主要及延伸产业链。
与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不同,它是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为核心,提升全社会的运行效率。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当中,并没有因为封城造成基础民生相关的需求保障和医疗系统停滞,通过远程办公、大数据运算、远程医疗、健康码、网上授课、无人配送、无人机疫情巡察,甚至开启了全民“云监工”、云聚会、云娱乐、全自动热成像监测监控等新型产业形态,让“新基建”初露锋芒,极大地拓展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为全国上下争分夺秒地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很多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特别是在5G远程会诊、AI影像诊疗、大数据疫情追踪的实战中,新基建发挥出了超乎我们想象的能力。因此,结合我国庞大的高铁、高速和数不尽的道路管网及运输能力,把握新基建的时代脉络,就是把握未来。
规模齐全且组织能力强大的制造业,是支撑新基建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前提保障。我们看到很多制造业企业在抗疫初期就快速转型,争分夺秒完成了行业产能转换,强力爆发出了医疗防疫物资的生产保障能力,火速支援医疗体系。
餐饮酒店业等第三产业同样开启了切换模式,将线下业务转移至线上,结合强大的配送运力,在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同时完成了经营自救,降低了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涉及制造业、建筑业、酒店业、餐饮服务业等众多传统企业,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并不是说就没有机会参与经济转型和新基建,何况制造业和服务企业本身就涉及了数据庞大的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智能楼宇管控系统,并非纯手工产业,我们要正视从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企业。
传统产业不会消失,但是有阵痛,有的制造业、建筑企业、酒店业对行业嗅觉敏锐,早已开启了建筑机器人、酒店服务业机器人、餐饮服务业机器人、精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积极研发智能代替手工,在不断摸索中,必然会成功细化新基建中的产业链布局定位,进一步引发企业管理模式的进化。
在经济暂停的过程中,有诸多国内企业反而加快了研发应用的脚步,都在努力打通制造、物联、销售智能化,打造大数据应用能力,开发拓展线上平台。
试图在努力突破行业瓶颈的企业,必将在浪潮中完成产业升级、服务升级,能够扩大行业边界,机遇向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抓住机遇的才叫风口,懵懂犹豫不前的还得蹲村口。
当前的疫情,更是成为过往基础设施及城市都市圈经济建设的“试金石”,以及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在这里,我们不专门展开论述新基建对于科技公司的发展机遇如何重要,而是统筹地评估,无论是新型科技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应积极响应国家经济战略部署和政策实施导向,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要主动去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升级,及时抓住参与新基建、旧改中的建设项目和服务业的机会。这都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的活力动能。
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在疫情之后,新基建将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并提升我们的生活,就像4G时代互联网经济全面提升了经济发展局势,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消费习惯,这是因为每一次新的基础设施革新迈进,都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篇文章由邱云鹤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