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消费升级”
#本文系刺猬公社X快手“2019还乡手记”非虚构故事大赛作品
作者 | 南蛮夕晗
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湖北恩施的一个小村庄。
县城的火车站,我忘了是什么时候修的,年代应该不久远,因为我第一次去武汉的时候,是坐的汽车,花了整整10个小时。和现在的高铁相比,真的是“从前慢”。然而今年的我不用再挤上脏乱的公交车,因为——我爸买车了。
对,他会来接我。
父亲买车记
今年1月份,父亲买了新车。父亲从来都很喜欢车,在学了驾照的一年半后,终于买下来一辆SUV,在农村来说,这算得上奢侈。今年,父亲50岁。
我和父亲刚刚洗好的车
我们家如同恩施农村很多普普通通农村家庭一样,靠着种植烟草维持一年的生计。种植业望天吃饭,2016年一场冰雹,将家里十几亩地的烟树全部损坏,导致一年颗粒无收。
2017年暑假,我爸说,要是去年没受灾的话,今年就能买车了。我点点头,父亲确实应该买一辆小汽车,他的摩托车还是2005年在一个朋友那里买的,骑了13个年头。
这13年里,我长大了,父亲也老了,骑摩托车需要的反应力和敏捷度,对于他来讲,已经一年不如一年,摩托车毕竟是高危交通工具。而且,父亲由于常年骑车,膝盖已经受了风寒,每到变天的时候,便疼得很。
父亲第一次提出买车的想法的时候,我就很支持,从选车到提车,我也很上心,因为在预算内如何选一辆性价比高的车,是我们一家人的需要考虑的事情。一边是买车的喜悦,一边是经济上的窘迫,每当家里因为钱的问题而恼火的时候,我都恨自己为什么不能为这个家分担一些重任,不至于让父亲那么累。
一辆车要支出将近10万元,对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并不轻松。虽然纠结,但是父亲每天都要打开手机上的汽车之家APP,仔细研究一遍。
年初,我还在外地,父亲发图来了——车买回来了。
对于家里买车这样一件事,我总觉得仿佛是一瞬间,也像是在做梦。
如果在十年前,买车这种事情,在我们这种家庭,是不敢想的,一是经济上困难,而是观念上的守旧。记得父亲买第一辆摩托车的时候,5000多块钱还是赊账,分几年还清,那时候如果说要买小汽车,不要说别人,自己都觉得在胡扯。
二是我父母亲是经历过苦难的,在他们观念里,很长一段时间被“吃饱”这样一个概念所束缚,而私家车这种东西是属于享乐主义的范畴,观念上很难接受。
这种观念其实在很多老人身上能够看出——明明自己有钱却不舍的用,宁愿整天吃苦,结果一直到去世都在受累。
寒假里,车几乎成为我们全家的核心,父亲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车,弯下腰看看底盘,或者踢一下轮胎有没有松动,而我自然而然被父亲安排了一个洗车工的角色——负责维护他最心爱的东西,我也很乐意。
一大早,父亲钻进车下面检查底盘
其实不只是我们家,我这次回家之后,发现在农村的很多家庭中,有的买了小汽车,有的新盖了小洋楼,有人在家中办起了工厂,有人收完农田后去大城市旅游……很多都在改变,这种改变背后,首先是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村人的消费升级,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肚子,而是由追求物质生活水平转向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这样看来,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我家也进入了网络时代
说起WiFi,在大城市肯定无人不知,但是在农村,大多数人对其却很陌生。
我家安装WiFi的步伐,是走在全村前面的。因为家在恩施的一个小山村里面,报装拉网线工程量很大,所以我为我们家选的是一种不需要网线就能上网的路由器,相当于办了无线网卡套餐,这样就解决了全家的上网问题。
我在家里的工作台
想当年,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智能手机,被其丰富多彩的功能吸引,回到家里讲给父亲听,记得父亲当时从手机套里拿出那种老式直板手机黑着脸对我说:“手机耐用就行,能打电话,能发短信就可以了,不需要上网这种花里胡哨的功能!”
然而前天他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我问他还记不记得当年说过的话,他表示从未说过。
通过网络,人们才能够快速地了解这个世界,以前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要想富”,除了修路,“通网”也很重要。
这次回家,我发现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如此之快,“山沟沟”里的叔叔伯伯们,都走进了信息时代,他们用农村淘宝买农机、买服装、买年货,用手机查天气预报……以前他们在下地之余,用电视来放松自己,现在有了手机之后,有时候父亲一天中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我还多呢,智能手机让他们在这个时代有了更多的生活选择。
以前,农村淘宝刚刚在农村推广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在手机上也可以下单,就必须跑到农村淘宝的服务点去,那里有一个电视,要买什么东西直接给服务人员说,他们帮忙找商品然后下单,买家给现金就行。
可是这次回家,我发现农村淘宝的服务点几乎没有人在现场选商品下单了,相反那里成了一个快递点,每天都有很多人取快递,这是怎么回事呢?回家之后我看见母亲在手机淘宝上买年货,父亲在手机淘宝上买剃须刀,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家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今年家里的电视也换成了液晶电视,这样电视也能接入互联网了。其实,农村的网络时代步伐一直很快。
在家里待的这段时间,让我觉得啼笑皆非的是,一直以来反对我长时间玩手机的父亲,竟然也能整个下午坐在火炉旁刷短视频,有时甚至开怀大笑,这也许就是网络带给他们这一代人的改变吧。
母亲总是沉迷于逛淘宝,一个寒假,我去快递点给她去快递就有十几次,有时候想,这也是个网购达人呢。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每个人的改变是巨大的,让每个人多了一种方式来了解我们这个世界。也许,父亲这辈子不会都去布达拉宫,但是我发现——他的高德地图上却有着详细的出行路线搜索痕迹。
山村老龄化趋势严重
这次回家的另一个发现是,我们村庄里的老人越来越多了。前天村里有家人家办喜酒,我竟然发现和我同席的人都是50岁以上,年轻人很少。他们孤独地坐着,和熟人互相敬酒,也没有太多寒暄。
他们的孩子,有些和我一样,在外读书,有些过了读书的年龄,在外打拼。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年到头都很少有和子女团聚的机会。孤独,这几乎是我对农村老人的全部概括。他们对互联网感到新奇,但是却又很少有他们这个年纪的人能够把互联网玩到特别溜的,他们想要与人交流,但是现在的农村早已发展成独门独院,电视上的那种热闹景象,我很久就没有再见过。
每当到了连着几天下雨,父亲总会出去转一圈,与周围的邻居唠唠家常,或者是寻寻牌友,倘若这一圈下来没有聊个尽兴,他有时也会睡上一觉,等睡醒,又是晚饭的点了。
而即使过年,当子女真正回家之后,父母与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话可以说,因为有代沟。就我过年走亲戚来看,是这样的:孩子们玩着手机游戏、刷着短视频,即使父母和孩子都在看,他们的话题也永远不在同一个频道。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机会也更多一些,所以年轻人都争先恐后跑出去,他们怀着年少的梦想外出打拼,家中的父母除了默默支持别无其他。他们多想子女留下来,但又清楚留在家乡这种地方远远没有在大城市的机会多,他们很矛盾,但是不能抱怨。这样的后果是,他们越来老,而且是孤独地老去。
那些岁月里和我玩耍的哥哥已经变成了大叔,小时候的抱过我的人,已经都变成了老人。小山村里的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
老龄化的出现,这是不是也是家乡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