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梦境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劳碌命。昨晚有点累,陪儿子做完作业后,玩了下手机,我10点多点就迷糊入睡,没想到半夜3点又醒了,睡不着,看书了事,直到5点才又迷糊起来。没想到久不做梦的我,倒做起了梦,且这梦能前后连续,不像以前前后不搭、断断续续、稀奇古怪的那种,颇有意思呢。试记叙之。

先是自己无意中进入一个大院,看到一个高堂大屋,颇有古风的一幢建筑。入屋,里面干净整洁,雪白的墙壁,整个屋子亮堂堂。靠东的这边,中间一条长弄堂,弄堂地上铺着席子,席上的被子也十分干净,有十左右号人,或躺或坐在地面的被铺上,男女老幼皆有,皆穿戴整齐,唯有面色憔悴,无精打采的样子。最里面靠窗底下有一年轻妇人怀抱一幼儿,正在哄其入睡,阳光照在她和孩子的身上,暖烘烘的样子。见我进弄堂来,他们一起抬头看我,眼神迷惘,皆不言语。我好奇,同他们打招呼,也不搭理我,只是用眼神和转头动作示意我注意身后厅堂,我转头,看到一老头和一老太在大厅里正观望注意着弄堂里呢。

老头不时地走到弄堂口来近距离的瞧瞧。弄堂和大厅是敞开的,直通。奇怪,他们怎么不出弄堂,到大厅走走呢,干嘛呆坐在地上,不言又不语,干坐着。弄堂的那头是墙壁,没有门,一米高左右开了个玻璃大窗户,木框,与房子的风格协调一致。阳光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斜照在窗户近旁背靠南墙怀抱幼儿哄其入睡的妇人身上,将妇人胸前低头蜷缩的小孩尽数纳入暖阳之中,小孩睡得正香,全然不知弄堂里又进来一个人。

窗户外是空旷的场地,青草绿油油,有年轻男女在草地上或走或坐,一派祥和宁静。草地边上有高大的芭蕉树,草地中间有一更古色古香的两层建筑,掩映在高大的芭蕉树和大树下,纯粹的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堂模样啊。

阳光明媚,青草地,绿茵茵,他们干嘛不出弄堂,跨步高堂大屋之外,来溜溜看看,干嘛坐地上发呆无聊。我百思不得其解。

梦境片段一下子又转到另一场景来。一个中等偏下,瘦个中年男子,走到弄堂口,告诉大家跟他走,谁先到达某地,就算赢。于是,大家默默起身,他领着我们出弄堂,朝某一地方而去。他在前,走步速度很快,走又不像走,跑又不是跑,反正抬腿特快,我是跑着才跟上的。还好,我是紧跑慢跑才跟得上,而他们那些人,则落后了一大截。

他领着我们从一高大似古旧水塔般的建筑顶部而下。奇怪,有楼道,但楼道上一路堆放着破旧的课桌椅子,满是灰尘,似乎几十年都没动过了。需要先清理了这些东西才能走动而下,他在前面从杂堆里奋力扯出交叉绞在一起的桌椅,我在后面给挪到边上去,好通过,辛苦又灰尘扑鼻。本是给后来者开道之意,可我们下了二楼左右,回头看,后路楼道又复归杂乱,灰尘布满了,好似我们从没来过动过。而头顶上叽叽喳喳的他们,离开了至少三层的楼道这么远,看都看不到,只闻其声而已。

又辛苦搬离了一个拐弯(两节)的楼道东西,再下一层,实在太累,于是坐下休息。满脸灰尘,眼花脸花的我们开始讨论是不是仅此一路,无它路可下,我认为只有如此一条道而已,而眼睛会说话的他则认为可能还有他路,说这样下楼不行,得另找它径。于是抬眼观望窗外,而楼道之外远处则是楼房和树木,窗口底下的外面看不到什么,可能是太高了,悬空嘛。

只见他边摸墙壁,边手指扣墙,突然,他停住了,操起一把破椅子,对着墙壁砸开了,三两下,就哗地给砸开了一个大口子,红砖纷纷散落墙壁外,听不到落地的声音,一个幼儿园里常见的滑滑梯的凹槽,闪闪发亮,紧靠着破洞呢,而凹槽之外的空间漆黑一团,凹槽也只是墙洞处可见,其下如何,看不到。管他三七二十一,他跨步而过墙洞,呲溜而下,一会儿底下传来他的声音,叫我快下。于是,我也跨步过洞,忐忑着闭上眼睛,也呲溜着到了底端。

就如孙行者的探险“水帘洞”一样,滑滑梯的落处,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那是两个五星级宾馆一样的房间,连在一起,柔和又明亮的灯光,高床大被正等着我们呢。于是,各自上床,斜靠床头,聊开了。

此时,他才告知我,说那弄堂是在做实验,看能否在一个礼拜时间里,陌生的人,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互相不说话,看谁能坚持住。

从高楼杂物楼道而下,看有谁能想到砸墙另找它路,有谁能有此破坏式的创举不?

此时边聊天的我,思考着若不是我跟的紧,跑的快,哪有斜躺倚靠松软大床,正和他聊天的享受。肯定也还在努力搬开破桌烂椅子,满头满脸的灰尘,咳嗽流汗呢。

我在想,不说话,一个礼拜时间,于我,最是合适不过了。我可从书架上选上一大堆的书,抱上它们,独坐,尽览,正合我意呢。管你窗外阳光明媚,人声鼎沸,反正边上他们不吵我,虽然近在咫尺,也无妨啊。

可是,设若我一个人,从堆满杂物的高楼而下,肯定也和他们一样,按部就班地大花力气,灰头土脸,最终能成功到底还说不定呢。肯定想不到砸墙这个破坏性的一招来,因为思维里从来就没有这么个念头,连一闪而过的火苗苗都没有存在过啊。

还是要有个好的领路人啊。但若你自己步子不快,跟不上他,也就只能怪自己了。

是为梦,记之。

(2020年11月12日早上)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门窗槽巧清理

    很多人家里都安装了推拉式的门和窗.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空间,但是这类门窗的凹槽里非常容易积攒下灰尘,由于面积太小,所以特别难清理. 1.喝完酸奶后把盒子留下来,把酸奶盒盖剪掉,剩下的部分撕成长10厘米 ...

  • 【随笔】天牛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五一放假,不想凑热闹,于是载上大小,赶回老家,和二哥喝喝自吊的谷烧,也陪陪老妈,才是惬意的假期.平时周末儿子要补课,每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来回,这个假期休息五天,十分的难得.晚饭后,陪着老妈 ...

  • 【随笔】劳动的快乐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哪儿都是劳动光荣劳动者快乐的话语.也是,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劳动神圣,劳动者光荣,劳动快乐嘛. 但劳动者快乐,这句话只能现在这么说.夏衍的<包 ...

  • 【随笔】 夜晚池塘里的小鱼虾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晚上,儿子作业做完,我提议到小区不远的公园里去遛遛,带上小叉子,到那水边看看有没有小虾可叉,权当放松,也乘乘凉.可儿子说要看电视,不去,没伴了,我也就作罢. 这叉子是去年暑假我没事找事,说 ...

  • 【随笔】 玻璃外的蜂窝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现在,环境改善,经常有布谷鸟麻雀屌(贬义意,意即麻雀很讨厌)等的飞到城市房屋的楼顶,咕咕咕或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显示了祥和与宁静.近些年,城市中各种生物能与吵杂拥挤的人群和平共处,互不干扰 ...

  • 【随笔】也是囊萤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晋书·车胤传>有"(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就是"囊萤夜读".夏天的夜 ...

  • 【随笔】清纯的眼神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有两张照片,是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从外表上看,对比过于鲜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感觉诧异,印象十分深刻. 一张是她17岁时,穿着花衣裳,戴个时代特色的塑料黑框眼镜,长发扎在脑后,额前细碎的刘 ...

  • 【随笔】 有无之境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有段子说飞机飞进四川盆地,就能听到麻将声,闻到麻辣火锅香,这表明这地的休闲和美食的闻名程度.确实,四川人将劳动工具的锤子和铲铲都时常挂在嘴巴,摆起龙门阵来能一整天不得休,自然是佛系的养身为 ...

  • 【随笔】屋檐下的大黄蜂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和老妈电话,过问了她的身体和吃的药还有没有之后,就是瞎扯了.当然,以她说为主,我只不过偶尔插插嘴,这应该是游子与待在乡下老家的父母(尤其是老妈们)最常见的电话交流方式(内容)吧. 从菜地种 ...

  • 【随笔】也说母爱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周末,早上,陪儿子早读,听到其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啦.我手拿剪刀,修剪花盆里雨后茂盛的枝条,很惬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