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苏童签名本琐事

苏童的黑框眼镜是块招牌,还有平头,让人一眼就能记住。

不知是否因为作协主席范小青是女士的缘故,江苏几个写书好的,发型都怪,毕飞宇不说了,基本光了头;叶兆言和苏童属于同一类型,短短的,经年不变;还有一类是荆歌型,留着马尾辩或散着。

很多人知道苏童是因为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由张艺谋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拍摄。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看到这部片名,脑海中首先呈现的是张艺谋、莫言、姜文光着膀子和巩俐的合影。仔细一想,这伙人里没有苏童,再一想,原来是电影《红高粱》的相关人员。

早期的影视作品,带“红”字的容易红。两部电影的创作班底,一下透露了南北方人的性格特点。一边粗犷,豪迈,另一边精细,含蓄。我猜测,如果用苏童把照片中的莫言换下来,他是绝对不会光膀子拍照的,至于是否会拿诺贝尔文学奖,那个和光膀子应该是无关的。

左起:金宇澄、李佩甫、王蒙、格非、苏童

世界诺奖,中国茅奖。2015年,苏童和王蒙、金宇澄、李佩甫、格非一起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苏童一身中式立领,在三位白头发和一位地方包围中央的发型中间,显得那么儒雅、年轻和帅气。

苏童获茅奖的作品是《黄雀记》,由于收藏红茅本的缘故,我购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茅版,并认真地读完了整个故事。故事依旧发生在香椿树街这个苏童的文学世界,苏童的香椿树街就像是贾平凹的棣花街,贯穿了苏童整个文学创作历程。在香椿树街,柳生、保润和白小姐两男一女三人,从青梅竹马到锒铛入狱到后期报复,写作的方式很苏童,各种爱恨情仇娓娓道来,带着苏童特有的虐爱。个人以为,《黄雀记》决不是苏童最好的小说,但也许会成为除《妻妾成群》外最有名的小说。至于获奖,好像有人说的,茅盾文学奖已经沦为老干部奖了,更多地体现的是终身成就,而非某一部突出的作品。

余华和苏童

苏童的文学创作属于早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二十出头的苏童就以先锋姿态在文坛崭露头角,他和马原、余华、格非、洪峰,被称为”先锋文学五虎将“。他们学习西方的现代主义写作,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艺术创作著称。读《贾平凹打官司》中知道,在《废都》出版不久,苏童和贾平凹等十余人曾合作创作过剧本,讲述模特生活的,当时拿的是天价稿酬。后来还改成了小说,被不法分子盗版,搞得贾平凹打官司,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

作为江苏老乡,我对苏童的关注虽不是太多,但多少有些了解。苏童并不姓苏,而是姓童。看过他的小说《私宴》,看过陶泽如主演的《大鸿米店》,也从书店买来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苏童精选集》,插一句,燕山出版社这套书很好,我一下买了路遥、贾平凹、余华等数部,且每一部都是精品。

其实苏童的签名本很久以前收过,签在《钟山》年度合订本上。我买了两年,上面除了苏童,还有范小青、陈应松。陈老师的签名很漂亮,一看就是练家子。苏童的也有特色,别人很难模仿。范小青的字中规中矩,有点王安忆的感觉,南方的两位省级女主席这方面很相似。北方的迟子建、铁凝多了几分豪爽,比较洒脱,我说的是签名。

荆歌与苏童

苏童是个惜字如金的人,至少在签名方面是这样,很多时候就只是一个名字,连时间都没有,更别提上款和题词。

我的第二本苏童签名本来自江苏作家荆歌。2019年,荆歌在湖边买了新房子,要搬家。也不知受了谁的蛊惑,居然要将自己家里的签名本捐出去,整理了好大一堆,给吴江区图书馆建立全国作家签名本专柜。为了避免后人不明真相,以为是经济利益驱使,他还要在书上盖捐赠章。在一堆拟捐的书中,我一眼看上了一本苏童签名本。但当时荆歌发图声明要全捐,我也不好夺人所爱。等了两天,终于忍不住欲望,在去内蒙古的路上给荆歌发消息,请他把苏童匀给我。荆歌爽快地答应了,连同潘向黎的作品集以及新出的《太平》一并寄给了我,让我受宠若惊。

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白沙》。《白沙》是苏童短篇小说编年卷第四卷,收录了苏童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期间的短篇小说24篇。这套书共有五卷,分别以《桑园留念》《狂奔》《十八相送》《白沙》和《垂杨柳》命名。

在书的扉页上,苏童写下了“荆歌雅正”,落款苏童,时间是2009年元月16日。书上上款就写了雅正两字,不说老兄,没有方家,就是一个直白的名字。一方面看出他们的熟络程度,另一方面佐证了苏童对文字的珍惜。这应该也是他小说好看的一个原因吧。

我收到书时距离签名整整十年有余,书页泛出了时间的气息,淡淡的黄色昭示着它的年龄,但品相很好,可见曾经荆歌精心收藏。这是一本珍贵的签名本,我很久以前说过,如果仅是签名人优秀,那可以收藏;如果上款人也优秀,则是可以珍藏的。毫无疑问,这本《白沙》属于珍藏品。

第三本收藏的苏童签名本是红茅《黄雀记》,时间就在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微店推出活动,出售几位茅奖作家的红茅本,包括了苏童、阿来、柳建伟、李佩甫等,由于这个系列构建的IP,几乎所有的书都是被秒光,我仅获得了一本苏童签名本。美中不足的是,是个穷款,上款、题词和日期一样没有。

苏童原籍是扬中的,那里特产是河豚,拼死一吃的河豚。所以苏童作品给人的感觉,和吃河豚相似。明知很毒,毒到可能致命,但还是忍不住下嘴。尝过之后,方知绝味。苏童的签名本,在河豚之外加入了鲜嫩的竹笋,亦或秧草,笋香草嫩鱼鲜,让人留连。长江三鲜,吾独爱河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