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从,也是一种爱
没有人规定,百年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普世的活法也不一定符合众生的想法,所以,有伉俪情深的,也有自在一身的;有有钱有闲的,也有小富即安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最好的。
可是我们总习惯拿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去衡量别人,去规劝,去指导,甚至去要求。因为我们曾经是被要求过来的一代人,所以,也习惯于拿父辈要求我们的,去要求下一代。拥有自由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下的下一代人,似乎,对我们当年对父母敢怒不敢言的要求,居然毫不在意。你说你的,他做他的,不像我们当年那样逆来顺受,甚至他们丝毫不考虑父辈的想法,完全我行我素,让我们根本无法介入他们的世界。
那是他们的人生,我们知道;我们无权干涉,也知道。可是,我们的建议,他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
无须考虑,直接打脸。
上午听书《背房贷的年轻人,脾气都不敢太差》,得知,喜欢骑行的朋友山鹰,最终在父母哥哥的要求之下,买了房,相亲,怏怏不乐但是很理智的打算结婚,应了父母那句,安了家,娶了亲,就拴住了。仿佛孩子是风筝,线始终在父母手中攥着呢,什么时候收线要求风筝停止漂泊,风筝就应该适时听从。山鹰的志向,一直是《国家地理》杂志里的世界各地,哪里是老家信阳可以拴住的?如今,一只翱翔雪域高原的山鹰,被老老实实的困在了信阳的体制内工作中。也许,他一样能够有稳定的乐趣,能够从建立的小家庭里找寻到四处漂泊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可是,作为作者的朋友,按部就班工作买房结婚生子的朋友,却遗憾深深,似乎,山鹰在帮助一大批稳定而不敢漂泊的年轻人实现了自己无法实现的远大梦想,如今,山鹰都停歇了飞翔的翅膀,我们的诗和远方,怎么去实现,由谁去代言?
可是,生活里的屈从,也是一种爱,因为他的稳定,父母哥嫂都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听35岁的年轻人,被父母要求回家乡体制内工作,一年相亲23人,最后还独自一人, 不禁悲从中来,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有房有车有工作被稍微错过一点的帅小伙儿,却在家乡成了剩男?着实无法让人理解。在大城市待过,难道回到小地方就要翻船吗?被错过的原因,的确很重要吗?从大城市回乡,就如此被另眼相看吗?无言!
这样屈从的爱,最后会不会得到自己的真爱?
老家的一个哥哥,定居北京,儿子今年40多岁,终于打算结婚了。喜讯传来,整个村庄都欢喜一片,似乎迷途羔羊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浪子不惑之年终于回头,大家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他给张艺谋开过车,曾经见过他和老谋子的一张合影,是看惯了娱乐圈的分分合合,对婚姻爱情不再相信?还是见惯了诸多影星的美貌,审美上实在无法降低找个普通人?总之,忽然在某一天,问及父亲,下一代人起名该从哪一个字里取,才被老父亲窥见端倪,然后喜笑颜开,抓紧报喜。
忽然感觉,这个侄子并非屈从,这老哥,早已经在数年催婚未果后,彻底失望,多年来,不再提这样的话题。侄子应该是醒悟,是走遍了诸多路程,疲惫的心需要传统家庭的温暖,需要天伦之乐的抚慰。忽然感觉,这样的传统家庭,是祖先早就设计好了的港湾,早晚大概都要到这里避风、停歇。纵然漂泊半生,最后依然要回归家庭。
一个70后女性,一心发展事业,不想要孩子。多年后,事业有成,孩子却再也要不成了。常常懊悔不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每每眼睛馋馋的。人们常说,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最好不要错过。虽然没有人规定,人必须按着这样的时间去生活,可是,有些事情一旦错过,的确无法挽回。如此看,如果既要自在生活,又要回归传统,那么,请掐算好时间点,免得到站后,悄然错过,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无论是屈从,还是顿悟,是自在,还是回归,尽享生活乐趣是前提。无论你们是什么选择,父母对你们的爱和尊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