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溧水 | 百里秦淮深处,寻觅溧水时光印记
初见溧水,是因为一片大得不能再大的湖。
在网络上、电视上看到的,被称为华东地区的“天空之镜”,偌大的湖面颜色深遂了无边际,天空的倒影在湖面上清晰可见,一桥飞架南北,桥上来往穿梭的汽车火车,在仿佛镜面般的湖面上匀速前行,一直到视线看不见的远方。
当我来到溧水,第一件事,就是亲眼去看看这片神奇美丽的湖水。
当走近这片水域,才发现它远远不止天空倒影这一点点魅力。
不似一潭碧波万顷但了无生机的死水,石臼湖的水会动,会如同海水潮汐般有规律地、不断冲刷着堤岸,会裹挟着湖中的鱼虾在水域中迁徙,会把一个故事自某处带来,又带向远方。
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流动着的湖水,因而清澈无比。
初见溧水,便知道,这是一片充满灵气的“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
名字中便有 “水”字的溧水,从不缺水的滋养。
除去面积超大的石臼湖,这里还有“百里秦淮源头”的东庐山,从某种程度上讲,关于金陵的种种美好传说,便是从这里开始缓缓流淌起来的。星星点点的方便水库、中山水库、爱国水库分布在溧水广袤的土地上,长久地滋润着这片人杰地灵而又韵味悠长的土地。
历史上,文明的诞生和精神的滋养也都离不开水。
人类四大古文明,无不诞生于水边——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恒河,还有长江与黄河。
灵魂在水的浸润下迸发出灵感,灵感在水的流动下汇聚成河流,河流流向远方,在远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人们在土地丰饶的水边聚集,建立了村庄;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生活,开始有了生产、创造,诞生了文明;文明丰富了灵魂,灵魂需要引领,便诞生了信仰与宗教。
在溧水,便可以见证这些时光印记:70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人在此安居乐业的石山下古村,收集着古往今来文化遗迹的中国最大私人博物馆——周园,还有百里秦淮源头处、香火鼎盛的东庐山观音寺。
百里秦淮源,共觅时光迹。
700多年历史的古村。
悠然碧水绕城郭的宁静致远。
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心志的庄严祠堂。
见证中国经济变化史的中国供销社博物馆。
入口清香、回味甘甜的石山下桂花米糕和米酒。
两株几百年高龄的桂花树,枝叶挂满祈愿的丝带,在盛夏的微风中翩翩起舞。
田间一条不算宽敞的沙石小路在前方就到了尽头,两幢谷仓建筑的酒店伫立在村庄最外围。沿着不太平整的碎石路进村,身后某棵树下,村民散养的家禽呼朋引伴,与行李箱轮子在石子路上滚动的“咔哒”声彼此应和着。
庄严肃穆的刘氏宗祠就伫立在村子入口最醒目的地方,与古戏台对面相望。古戏台由古老的洪山桥相连,如今大多要到逢年过节的节庆或祭祀时才会使用。
刘氏宗祠为三进的大宅院,除了保存有刘氏先祖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器具外,还有战争时期这里曾保有的红色遗迹,刘氏祖先曾留下的牌匾、家训、书籍资料等。
如今,祖先的排位被供奉在祠堂最里一间,家中后代定期来此祭拜,已成为了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祖宗留下的家训仍时时提点后人为人处世之道,使这间祠堂成为一代代人永久的精神家园。
可以说,看懂了这间祠堂,才算真正读懂了这个古老的村庄。
位于村子一隅的中国供销社博物馆,诉说的便又是另一种历史了。
这种起源于我国二十世纪初的经营组织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便得到了全面建立和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间博物馆,便是收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事业的有关史料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各种生活票据、生活用品等,全面地展示了我国供销社体系的发展历史。
整个场馆共有三层,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供销合作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我国供销合作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新面貌以及江苏省内供销合作事业的特色与成就等,实景展示区内更是还原了一系列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虽然时间距离久远甚至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但却是一个最好的窗口,通过博物馆去观察到曾经鲜活的历史与生活。
和这个村子一样古老的,是村中两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一株位于村子中央的主路旁,一家小院门前,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向上延伸,人们系上的祈福的红丝带犹如天然生长一般密密地从树枝末端垂下。
500年的树荫下,猫猫狗狗在此躲避正午毒辣的日光,有人经过微微睁了睁眼,伸个懒腰翻身继续睡去了。
金桂树对面的“未见山石山下乡居酒店”内,也有一株300余年的银桂树,虽然隔着院墙,到访的人气却不见稀少。每逢秋高气爽,满树桂花开,百余年来积累下的芬芳飘散到空中,古村便笼罩在浓郁的桂花香气之中了。
这家古老乡村中的酒店,延续了古老的乡村院落特色,将房间又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庭院隔开,仿佛置身丛林之中的同时,又保证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和私密性。
推开贴着红色对联的实木大门,踏上木制阶梯,房间里原木的质感气息让人踏实放松。
窗外,枣树、石榴树的枝头早已硕果累累。耳边,是鸟叫虫鸣狗吠此起彼伏。眼前未见山,却仿佛早已身在此山之中了。
“石山下米糕”和“石山下酒酿”面对面,经营的都是这个村子里最地道的手工小食。
每天一大早,新鲜的糯米被打成米粉,黑芝麻搅打成喷香扑鼻的馅料,然后一个一个包起来放入蒸笼。蒸好的米糕雪白软糯,散发着清甜宜人的米香。放入口中,松软而不粘牙,随着咀嚼愈发香甜,回味无穷。
桂花酒酿也是这个仿佛周身散发着桂花香的小乡村最为显眼的味道。自家手工酿制的酒酿只在当天出售,加了桂花冰镇之后,入口冰爽清甜,桂花的香气在口中蔓延开来,随后是淡淡的带着酸甜味道的酒香,是这个盛夏最让人难忘的解暑佳品。走至口干舌燥的时候,来一杯桂花酒酿或是桂花红糖冰粉,都能一瞬间将暑气驱赶得干干净净。
傍晚归来,迫不及待如约前往村中“桂香饭店”用餐。招牌老母鸡汤需要文火慢炖,所以一大早便与店家约好了这一锅汤。
用砂锅盛放的鸡汤刚一上桌,还在锅体的余温下“咕噜咕噜”冒着焦急的气泡,表面的油脂不安分地流动着。用勺子舀起一勺带着蘑菇的鸡汤,蘑菇末端的汤汁滴到砂锅边缘,“嘶”地一声化作一股白烟溜走了。
几小时炖煮后的鸡汤,已经泛着微微的乳白色,鸡肉也变得松软无比。蘑菇的加入增加了清香,却不喧宾夺主。静候多时终于入口,舌尖便被一阵令人惊艳而柔和的鲜美占据了。
手抓鸡也是到溧水不得不吃的。明明是类似白切鸡的做法,神奇之处便在于鸡肉嫩滑却又紧致,皮和肉都散发着诱人的油光,只蘸着酱油或是一点辣酱就可以吃,调味但一但却能吃到鸡肉本身的鲜美味道。如此看来,这只鸡也算是“死得其所”啦。
这是中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北有故宫,南有周园”赫赫美誉的收藏馆。
一条百米长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的佛像长廊。
一座穿越百年、阅尽沧桑的古建筑经典——周家大院。
几百架古床、上千樽佛像齐聚于此,共同传承着中华文脉。
周园,位于溧水区白马镇。第一次听说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
从停车场进入景区的外大门气派非凡,是崭新的中式大门,上绘着红、黄、蓝、绿为主色调的彩绘。
内大门是一座雕龙画风的四柱三楼檐门山,左侧摆放着巨大的九龙壁。山门前,哼哈二将石雕不怒自威。
步入园内,红墙灰瓦檐是典型的中式院墙,崭新的朱砂红色墙壁尚未显露出岁月的痕迹,墙外的竹叶自墙头斜斜地披下来,枝叶疏影,随风摇曳。
正门入口一走进来,便是四合院文化收西藏,由六个主要建筑组成:御膳房、尚书房、养心斋、太和殿、保和斋和狮龙堂。整个院落布局规整对称,有一种气势非凡的感觉。
主建筑狮龙堂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气势恢宏,金碧辉煌。二楼可以登上,收藏了很多木雕石刻,有些已经颇有年代感。
四合院转角走出,便邂逅了佛道千佛廊。两侧的佛龛中供奉着不同时期、不同宗派,风格迥异的1000余尊佛像,是佛界大千世界众佛的代表。整个周园处处是惊喜,但这却是让我最为震撼的地方。千余尊佛像霎时呈现在眼前,只感觉心灵仿佛被重击了一下久久无法迈开步伐。每一尊佛像,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佛像的面部神态、肢体动作也各不相同,在这背后,也一定蕴藏着更多各不相同的故事。有些佛像表面已经斑驳磨损,他们从何而来?又经历过什么?是否经历过“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荣盛况?还是从三武一宗灭佛中幸存下来再一次重见天日的?有些故事早已找不到答案,此时尚存在着,便是最好的答案了。步行其中,耳中回响着清净悠远的佛教音乐,很难不觉得六根清净,内心庄严肃穆。
余秋雨先生说,即使是一代鸿儒,听到诵经的声音,也会陷入沉思;即使是士兵,即便是劳动者,他听到晨钟暮鼓,也会怦然心动;即使是王族的贵胄遇到古寺名刹,也会焚香敬礼。
大概,这就是佛教、是信仰的力量。
百床馆、根雕馆收藏了上百件具有代表性的古床榻和根雕艺术品。其中“床王”便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旅居天津卫时所用的云龙纹嵌玉石红木床,雕刻精美,极尽奢华。根雕馆中的香樟一百零八将几乎占据了馆中一整面的墙壁,由一整棵香樟木雕刻而成,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千年花梨木桌王重达10吨,树龄约为3000年,是名副其实的“木中之王”。
园内一隅,竹林幽静的深处,一间红色凉亭隐蔽其中。有这样的景致,足以看来,周园在建造过程中,除去广纳藏品,在景物布局上,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周家大院占据了周园内很大的一部分面积。这座涵盖着牌楼、祠堂、天井、戏台和多间房屋的中式院落汇聚了周家人五代的收藏精华。牌楼大门气势恢宏、建筑精美,善宝堂、雍睦堂内部装饰大气考究,励志亭则引入了活水入宅,如今成为锦鲤嬉游的天堂。“白墙吻红叶,飞檐拥浮云”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仿佛穿越回“无梦到徽州”。
石臼湖太大了。
大到在地图上占据着一方天地,轻而易举就能找到。
水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横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区。
据说因为湖形酷似石臼,因而得了这个名字。
所幸在溧水的时间还算久,可以多个角度去领略这片湖水的魅力。
位于溧水区的诸家村一带,依着石臼湖而建,村民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皆在湖畔。高高的堤坝将湖水与村庄隔离开来,每天,村中的老人聚集于堤坝上的一棵古树的荫凉之下,在此聊天打牌,打发时间。堤坝上修建了台阶,可以直接走到水边,便有当地人每日在此打水、洗涤,或是乘一叶扁舟到湖中央落网捕鱼。
偌大的湖面如海洋一般无边无际,一群白鹭安逸地栖息在扁舟之上,任由小船随着湖水的起伏上下摆动,哪怕丢块石头过去,也不为所动。
回望村庄,一汪潭水被堤岸拦截在村庄一侧,房屋的倒影呈现在水面。微风拂过,与水草一起,摆动了起来。
位于石臼湖东岸的张许村,呈现出的,又是截然不同的风貌。岸边有一条长长的栈道直通向湖水中央,据说是曾经民兵打靶修建的。如今,这里已经近乎被闲置,只有成群结队地白鹭每天在栈道的扶手上停靠休息。岸边,一座瞭望塔可以将湖景尽收眼底。
每逢夕阳西下,这里便是另一番景致。可惜当天云层太厚没能邂逅夕阳,但当太阳落山后,湖水蔚蓝静谧,也是一幅人间美景。
论壮观,大概没有哪里能比得上石臼湖特大桥。这座长约13km的大桥连接着湖的南北两岸,桥中央为火车轨道,两侧为汽车道。从桥的一端看过去,笔直的公路自镜面般的湖水上伸向远方,一直在天的尽头交会。湖水之上,倒映着白云的倩影,仿佛一伸手就触碰得到。
桥上不能停车,但桥南北出入口附近皆有可以暂时停车的小路。站在一旁,看湖水倒映着天空和桥梁,一列火车从桥上缓慢开过,“天空之镜”仿佛从童话中走向了现实。
溧水的“百里秦淮源头”,位于东庐山。
《寰宇记》卷90引山谦之《丹阳记》云:“溧水县西八十里有庐山,与丹阳分岭。俗传严子陵结庐于此。或云山形似庐舍,因以为名。”
疫情原因,车辆不能驶入,但也恰恰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可以用脚步丈量这座不算是高大险峻的山峰。站在山脚下,几座新的寺庙正在建设,半山腰处的观音像已经落成,被身后的石壁和两侧圆形的长廊簇拥环绕着。依着山势再向上,便是大名鼎鼎的“东庐山观音寺”了,圆通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寮房斋堂等依着山体的走势高低错落地伫立着,形成了一座层次分明、庄严肃穆的寺庙群。
抵达山顶的路不太好走,雨水又增添了几分泥泞。当终于抵达山顶的主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秦淮源头”的石刻以及《秦淮源头碑记》,被池塘、树木环绕着。再往前,刻着“吉祥如意”的大钟等待着被祈福的人们敲响。
从近处抬头仰望,高处的寺庙更加显得气势十足。层层叠叠一直到山的更高处,身背后仿佛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托举着。站在山顶俯瞰,建筑物皆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整体上无比和谐统一。中轴线上,一尊释迦摩尼像面朝寺庙微微低首,目光神态平静安详,将世间万物了然于心,又将大慈大悲传递给万物生灵。
小雨淅淅沥沥,整个景区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雾气之中。这个景区现在还未建设完成,只有寥寥几位游人和前来进香的当地人,寺庙内部也为了防止聚集而暂停开放。空气安静而美好,远离城市的喧嚣,庆幸可以在此放空灵魂回味一段旅程。不见僧侣,只有静静伫立的佛像、香炉、牌匾,和时不时响起的、寺庙内传来的悠扬钟声。
余音绕梁的,是古寺梵音,也是溧水的美景,在心头泛起的,永恒的涟漪。
第一天杭州出发前往溧水,游览石臼湖诸家村和张许村,住未见山石山下民宿。
第二天上午前往东庐山观音寺,午餐吃屏湖鱼宴,下午游览白马周园,傍晚前往石臼湖特大桥,晚餐在石山下桂香饭店,住未见山石山下民宿。
第三天上午游览石山下古村,下午驱车返回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