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波祭英雄 ——内蒙七旬老翁沙广彦就是其中的一位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千里奔波祭英雄

——内蒙七旬老翁沙广彦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志祥

那是1996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沧州日报》编辑部交给的一项釆访任务,当时我欣然爽快地接受了釆访任务。到了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见到了正在拜谒马本斋母子烈士墓的内蒙古老人,高瘦的身材,满脸红光焕发,等我说明了来意时,老人高兴地接受了釆访,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行程四千多里,行程两个多月的艰难历程。

老人首先做了自我介绍:“我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甘河镇七委32组人,我叫河广彦,回族,今年73岁,是离职干部。马本斋母子是我们回族人民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回族人民骄傲和自豪的。我年轻当兵时就知道马本斋母子的英雄事迹,从那时起就十分崇拜马本斋母子英雄。 为了教育好下一代,将英雄的事迹和英雄家乡变化写成教材留给下一代,鼓励他们像英雄那样去工作、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听着老人的讲述,使我对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肃然起敬,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我们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我们这个时代是崇尚英雄的时代。沙广彦老人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平民英雄吗?为了将英雄事迹传承下去,主动承担起了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从远在祖国边疆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一路拔山涉水,历时两个多月,行程四千多里,为的就是圆梦,亲自拜谒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亲眼看看英雄家乡的变化。

拜谒了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后,根据内蒙古老人的意愿,我陪同老人参观了英雄故里一本斋村。当看到本斋村一幢幢新房、一条条宽敞的街道、一座座新建的厂房、街道上车水马龙,回族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时,内蒙古老人赞不绝口,特别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英雄的故乡发展的这么快,建设的这么好,变化这么大,人民生活这么幸福,。我要把本斋村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带回去,让我们内蒙古人民好好地学习,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边疆!”

沙广彥老人参观了英雄故里非常高兴,终于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梦想。这位七旬内蒙古老人还兴勃致勃勃地讲述了他那坎坷的人生经历:“我是一名老軍人,1940年参加区小队,1946年被38军收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历任战士、文书、文化教员。1952年11月被选送到北京解放军后勤学院学习进修,当时学院政委叫杨忠明。1954年11月又回原部队任后勤助理。1960年转业到内蒙古昭达盟做财会工作。在文革期间,我只说了句少奇同志去安源,少奇同在敌后工作这两句话,上级革委会成立专案组对我进行政治审查,说我是替刘少奇树碑立传,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我被打现行反革命,成为冤假错案,全家儿女因此受到牵连,1978年我才被评反,蒙受了十几年的不白之冤。”

当我结束了对沙广彦老人的釆访,我们握手告别,我心里默默地预祝归途平安,健康长寿。

当天晚上我挑灯夜战,伏案笔耕,连夜写出了稿件,迅速寄往《沧州日报》编辑部,几天后我就收到了报社寄来发表的报纸。我撰写的《内蒙古一老翁拜谒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发表在《沧州晚报》社会新闻版头条。

     张志祥:1959年12月26日出生,献县本斋回族乡沙洼村人。1975年12月高毕业后考入献县五七大学机电三班学习机电专业,于1977年1月参军入伍,先后在解放军某野战军、解放军某学院警卫连服兵役,在部队服役期间一直从事文秘、宣传工作。多年来创作散文、诗歌等文学体栽作品,先后在《青春》杂志、《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丰宁事儿》、《今日献县》、《网信献县》等网络媒体上发表,创作的上千首诗歌、散文诗收录于《大地情歌》诗集。现任献县本斋回族乡沙洼村党支部书记。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