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广州(上)
本期瓜瓜斋撇开书法,拉拉家常,聊聊广州。
记得第一次到广州,是六月上旬,我给热坏了。后来听一笑话:长居广州的非洲友人,到了夏天,就要回非洲避暑。有趣的是,广州本地人在新闻上看到北京日间气温达40摄氏度,惊呼:“哇,这会不会热死人呢!你看广州,最高也就35。”真是虱子多了不痒,热惯了不怕啊。他们不知北京的40度,也就午后那一会儿,而广州的35度,却是24小时的。遇到湿热天,广州的30度,比北京的40度还要难受。
而今,我差不多习惯了广州气候,微信上和北京朋友聊天,九月,他说:穿外套了。我说:我们穿短袖。十月,他说:穿毛衣了。我说:我们穿短袖。十一月,他说:供暖了。我说:我们穿短袖。十二月,他说:冻死了。我说:我们穿短袖。最后,他说:我彻底输了。这就是广州,一座四季如夏的城市(尽管火车上广播撒谎说四季如春,取名花城)。
一旦习惯了广州气候,她就是一座让你舒心的城市。
拿坐公交来说。在广州,如果碰到司机和上车乘客发生口角,一般都是乘客高声几句,司机保持沉默。最多也就是等乘客走后,司机看到路人不顺眼,顺便骂几句顶你个肺。在北京,司机大概会这样骂:“操你妈!王八羔子,我告儿你,今儿个我不把你弄死我他妈就不是人!”乘客肯定不甘示弱:“说谁呢说谁呢?大了胆了您!今儿个不把这事儿撂清楚了,咱谁也甭走!”然后就对骂好一阵子,实在有损首都形象。若是到了西安,发生这种事,除了对骂,司机还要在乘客下车时,故意提前关门,夹一下对方的脚,施行报复。
我把广州跟北京、西安比,而不是通常说的北上广深,是因为我在北京读过书,西安是我家乡,上海没去过,深圳不熟悉,所以不能乱讲(至于这几年的北京、西安有无变化,我不清楚)。提到这几个城市,那都是有地标或名片的,如:
广州则不同,它的城市面貌,往往如下图:
城中村
握手楼
广州读者别生气。广州没有值得炫耀的古迹,没有风景绝佳的玩处,最常见的就是上图的这些,但在我看来,并不丢人。
广州地铁3号线沥滘站出口俯瞰图
上图中,下方一小块空地是出口,上面密密麻麻的是沥滘村。一次,我正好从此口出到地面,吓了一跳:离地铁口两米就是握手楼,街道是条不到2米宽的巷子,两旁全是服装作坊。这显然是征地赔款的事没有搞定,但地铁修了起来,就这样了。这种情况,在北京应该不会存在。至少政府在这里没有出动挖掘机,强行拆掉屋舍。我还看到某个村子的墙上,政府的宣传标语:“是投票表决,不是交房拆屋”,被人在句首加了个“不”字,并抹去次句的“不”字。过一阵子,又被政府改回去,再过一阵子,又被人改回来,而这个村子现在仍然没被拆。据说有的地铁口,因为拆迁问题,搁置10年不能施工。即便在广州珠江新城这最新最高大上的地方,也还是有没被拆掉的老楼,破阳台上还凉着内衣裤,特别“煞风景”。这个情况,表明在现有体制下,当局的容忍性,以及民众的坚持。上网搜索“广州强拆”,跳出来的几条,居然有政府因强拆而败诉的消息。在中国其他城市,拆迁问题大概不会这么从容吧。
延伸阅读:
http://news.163.com/15/1222/06/BBDVCNT500011229.html
新城区的城中村
城中村被称为城市的毒瘤,但广州的城中村,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生活在这里的人,虽然多半是外来务工人员,街道虽不井井,但绝对有条。低廉的房租、便利的交通、实惠的餐饮,给务工者们缓冲的机会,便于他们为了更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说到交通,也是广州一大亮点。初来广州,我看到很多公交站牌线路表上,除了标明价码、首末班时间,还注明本线路大概多少分钟一趟,高峰段、平峰段车辆间隔等信息。这微小的提醒,本地市民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城市见到过。广州很多公交车会去到极偏僻的村巷(城中村),另有很多夜班车,会运营到后半夜。广州的地铁、公交、出租车、摩的,构成一个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去到哪里,都很方便。也有人说广州塞车严重,那是没有见过京堵。
窗口服务最能见出一个城市的人口素质。西安基本没有什么窗口服务,窗口里的雇员都是看人给态度,说话像在吼。北京呢,我跟卖票的吵过很多次。在广州,窗口情况要好很多。买东西,挑来挑去,最后不买,没有问题。这在北方,是要打起来的。广州菜市的买菜大妈们,都要当着摊贩的面,把大葱的皮剥掉,再过秤,有时摊贩亲自帮顾客剥。在广州的老街,能吃到4元钱一碗的肠粉,很多老街超市的物价,便宜过内陆小县城。近两年回老家,每每被县城商场的物品价码标签惊到,也被县城人民豪放的购物热情惊到。广州人,乃至广东人,在务实、低调上,可以排全国第一。
广州是一座超级大都市。从面积上看,它跟北京差得远,北京的五环,放在广州,估计把佛山都给环进来。但广州的确是大城市的格局。所有超级大都市具备的,它都有——它是一座森林。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民众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广州的房价也没有飙升,居民收入倒是稳中有升。北京人言及外地人,大概是一幅“老子皇城根下人”的倨傲。广州人对外地人的态度,大概是“有钱大家一起赚啊”这样,这种态度,真正了不起。这种态度,就是市民社会发达的标志。我的观点,对于广州这座城市来说,外来人,本地人,其实都是广州人。
当然,广州,包括整个广东,可能有一顶帽子,是别人甚至自己给扣上的,那就是“没文化”。以前在老家,听人说广东这边,都是小孩子上学到中学,辍学,自己做生意,然后发大财。我不知道老家人哪里听来的这种传说,到了广州之后,我知道这叫做典型的意淫。因为老家人没钱,艳羡有钱的广东人,然后又说人家不上学(就是没文化嘛),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虽然老家更有辍学的,连做生意都没本钱,只能出来打工。至于广州到底有没有文化,这是个大问题,我不敢妄评,只就所见,略提一二。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个青年,在广州开了家24小时书店,叫1200bookshop,主要卖人文类书籍。除了卖书,这家书店的特色,是容留流浪人员、背包客过夜。书店里有一个单间,里面有床、卫生间,供没钱住宿的背包客免费过夜。书店里也会光顾一些半大的流浪小孩,头发花白不愿回家跟儿女吵架的老人等等,在里面彻夜看书或打盹。我不清楚这是不是全国第一家,但有个这样的书店,恐怕就不能简单地说广州没文化了。事实上,像方所、唐宁、联合、学而优等书店在广州的坚持,正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的一面。况且,文化这个词,它的含义实在丰富,从不同视角看,结论也不同。西安是有历史文化,但当下的文化状况究竟如何呢?流氓多倒是一定。广州没有悠久的文明史,但粤语本身就是一种活的历史文化现象。商业社会里,消费文化也是文化啊。广州的写字楼里,究竟埋伏有多少服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电商从业人员,有没有人统计过?像南方周末这种几十年的文化品牌,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出来的(虽然我从不读报,但自小就知道有这么个报纸)。一年一度的广州南国书香节,那个服务意识,让人觉得当局誓要把文化搞上去。我的意思,可能广州当局承认自己没什么文化,因此努力营造文化、建设文化。虽然文化不是一朝建设出来的,但有这个意识和行动,就要点赞。
胡乱写这些,就是为了表达我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末了说一点,因为我是穷人,权贵和富人阶层的东西,我不了解。广州作为超级都市,奢侈的一面,肯定是有的——任何大城市都有。广州的可贵之处,在于除了权贵和富人阶层,它给普通民众留有足够多的空间。
最后,放几张靓照,看看广州高大上的一面吧。
高达600米的小蛮腰
相映成趣
双塔
广州圆大厦
图书馆
大剧院
方所书店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