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松经方男科验案六则
出身于中医世家和师带徒。尽得其父、著名儿科专家惠之公及舅父、全国名老中医许履和教授之薪传;又为著名针灸学家邱茂良教授、著名外科学家顾伯华教授之高足,获得省卫生厅'江苏省名老中医继承讲习会'大会表彰。80年代初整理出版《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校注出版《疡科心得集》、《外科精义》等书,参加香港'中国书展',受到一致好评。
案1:五苓散赤小豆当归散案
包某,男,44岁,工人。2010年7月22日初诊。患者尿频、余沥不尽2年余。曾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刻诊:尿频,夜尿3次,伴有余沥不尽,口干,汗出,大便2日1行。舌淡苔白。脉细。
证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治拟解表化饮、利湿清热排脓。
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
桂枝、苍术、泽泻、猪苓、当归各10g,茯苓12g,赤小豆15g。
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
二诊(2010年7月29日):服上药后,尿频明显减少,白天小便6次,偶有夜尿,余沥不尽尚有,大便偏溏,口中和,汗出怕风,会阴偶有刺痛。舌淡、苔白,脉细。
证属太阳、太阴合病,营卫不和、湿毒瘀阻,桂枝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
桂枝、白芍、防风、当归、血余炭各10g,赤小豆各15g,炙甘草6g。7剂。
三诊(2010年8月4日):尿频已除,余沥减轻,余症消失。上方加薏苡仁30g,续服7剂而痊愈。
案2:下瘀血汤案
储某,67岁。排尿困难近十年,1997年7月19日出现急性尿潴留行导尿术,及已烯雌酚及抗生素等治疗无效,靠留置导尿管维持。
刻诊:小便不通,大便已8日未解,脐周痛。舌质紫黯瘀斑,苔浊垢,脉沉弦涩。
下瘀血汤加味:大黄20g,桃仁15g,地鳖10g,车前子15g,沉香(后下)3g。
3剂大便解。
10剂去导尿管,小便断续而下,续用济生肾气丸加味,共30余剂而愈。
案3:调胃承气汤案
常某,23岁,工人,1997年6月18日初诊。阴茎异常勃起月余。平素嗜酒,近期感冒发热病后误食辛辣之品,阴茎勃起长达数小时,行房泄精后亦不倒。
刻诊:阳强伴咽干口燥,便秘面赤,舌质红,苔根黄厚,脉沉滑数。
予调胃承气汤:生大黄1g,生甘草10g,芒硝15g(分2次冲服)。3剂症解。续以
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玄参、白芍善后。
案4:麻黄附子细辛汤案
秦某,43岁,工人。1997年7月16日就诊。阴缩2小时。当日凌晨时同房,事后汗出淋漓,淋浴贪凉,6时少腹疼痛,无汗恶寒,肢冷囊缩。经注射654-2(山莨菪碱)、庆大霉素针等,症未缓解。今晨9时行B超、X线、小便常规等检查未见异常。
刻诊:四肢逆冷,面唇苍白。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风寒直中少阴,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g,附子15克,细辛5克。3剂
续以附子汤善后。
案5:桂枝茯苓丸案
焦某,33岁,教师。2001年3月26日初诊。同房不射精3年。性欲正常。事后少腹胀痛。屡药未效。
刻诊:少腹部隐痛胀闷不适感,追述少时曾撞伤少腹。脉细弦。舌黯晦苔薄白。证属瘀阻精室,肝郁气滞。予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车前子、柴胡各10克,赤芍、王不留行各20g。服7剂,少腹胀痛除。前方续进半月。隔年随访已生一子。
案6:小柴胡汤案应某,男,39岁。形体壮实,平素嗜酒。近2年来性欲强烈,阳物易交后阴茎持久坚挺不痿。
刻诊:阴茎胀痛不适,烦躁难眠,口苦口干,小便短赤溺时尿道灼涩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热郁肝经,湿热下注。宜清透肝胆佐以清热利湿。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3g,黄柏10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服上方2周后,性欲减退,烦躁难眠、口干苦,小便短赤、尿道灼痛等症均有好转。再服10剂,性交后阴茎坚挺时间缩短,阴茎无胀痛而愈。随访1年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