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后的铁血宰相:从恐怖袭击中捡回一命 用四年时间完成复仇
从安史之乱后被平定的763年,到唐宪宗时登基的805年之时,唐朝已经处在中晚期,朝廷力量十分衰弱,藩镇林立,众多手握兵马的节度使割据地方。朝堂上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野心勃勃的地方藩镇,酝酿出一起针对大唐帝国的惊天阴谋。
长安大街上的恐怖袭击
唐宪宗李纯当皇帝的805年,上下一片混乱,大唐一年内换了三位皇帝。正月,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八月,唐顺宗任用王叔文改革失败,在宦官、藩镇等势力的胁迫下台,唐宪宗即位。
唐宪宗六岁时就尝过藩镇之乱的恶果,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他跟着祖父唐德宗仓皇出逃。贞元二十一年(805)自己的父亲又被宦官和藩镇势力赶下台。
这些遭遇没有让他对藩镇产生恐惧,反而立志削藩,上任后就使用铁血手腕,先镇压了起兵谋反的西川节度使刘辟,之后又连续战胜了夏绥军杨惠琳和镇海军李锜两位节度使,仅一年时间,便取得了三场对藩镇战争的胜利。
之后几年,大部分实力较弱的藩镇,重新纳入到了朝廷的统治中,其余剩下的主要是淮西、成德、淄青三大最具实力的藩镇,坚持对抗。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十七日,唐宪宗正式向淮西的吴元济宣战。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两人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尽各种办法,阻止朝廷继续削藩。
两人一方面鼓动朝中主和派,要求宪宗撤军。另一方面使用恐怖手段,出动手下刺客在东都洛阳杀人放火,捣毁了储藏军资的河阴转运院。
除此还在长安城中公关朝中主要人物。
当时主持朝政大局的人,正是试图协助唐宪宗实现大唐中兴伟业的铁血宰相武元衡,他是个坚定的主战派。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二日,王承宗派他的驻京办事处员工尹少卿,去宰相府中游说,先是给武元衡分析利弊劝说收兵,不成后又拿出金银珠宝进行行贿,被武元衡无情拒绝后,放下狠话威胁。
尹少卿连出劝说、收买、威逼三招,俱都无效。对此,王承宗与李师道两人对武元衡恨得牙痒痒,决定图穷匕首见,在长安城中发动一次恐怖袭击,物理消灭主战派。
第二天清晨,六月三日长安靖安坊的清晨,武元衡如往常一样带着两位仆从,从家中出发上朝。刚出坊门不远,忽然从道边的树后窜出刺客朝着武元衡连发数箭,宰相随从们四散而逃,武元衡不幸遇害。
《资治通鉴》记载:“贼执元衡马行十余步而杀之,取其颅骨而去。”
堂堂宰相竟然被公开刺死,这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
这场刺杀的目标不止一人,武元衡在朝堂的战友御史中丞裴度也是行刺的目标人选。
在裴度刚出通化坊的宅门后不久,便被守候已久的刺客连刺三剑。裴度跌下马来,幸好他头戴的毡帽又大又厚,没有被刺到要害。他滚落到路边的沟中后,刺客以为他死了,才罢手离去,裴度这才侥幸捡回一条命。
君臣二人结成复仇者联盟
这场惊天的恐怖袭击,吓破了整个长安城。
早已被藩镇收买的主和派与意志不坚定,为求自保的官员,合流在一起上疏唐宪宗,请求停止用兵,同时罢免主战的裴度官职,以安抚藩镇之心。
惨案目击者白居易,对此义愤填膺,上书唐宪宗,请求尽快缉捕凶手。
这时长安城各缉捕机构却意外收到威胁的小纸条,嚣张的刺客给金吾卫、京畿各府、县衙门传书,上面写着“毋急捕我,我先杀汝!”
一时间恐怖气氛让办案人员不敢追查,兵部侍郎许孟容流着泪对唐宪宗说:“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宰相遇害横尸街头,却抓不到凶手的,这实在是朝廷之耻!”
唐宪宗身边本来只有武元衡和裴度等极少数人与他站在一起,这下一死一伤。承受着来自敌人和百官的压力,悲从中来的唐宪宗在孤独中,爆发出了帝王的怒火,下令:
“能得贼者赏钱千万,授五品官。与贼谋及舍贼能自言者亦赏。有不如诏,族之。”
裴度为人刚强正直,重伤昏迷数日苏醒后,并没有被敌人的恐怖手段吓住,仍然坚持讨伐反叛的藩镇,立即让人给唐宪宗传话:“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
唐宪宗与裴度两人,面对的是国耻与仇恨,理想与尊严,而要对阵的地方藩镇与百官的凶残与威胁,绥靖与妥协。
唐宪宗大骂群臣:“如果罢免裴度,就是让奸贼得逞,朝廷尊严何在?朕任用裴度一人,足以击败乱臣贼子”。
裴度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替惨死的武元衡当宰相,“及度当国,内外始安”。
半月后,还未完全伤愈的裴度,蹒跚着上朝,面对皇帝与百官说出:“今权纪未张,逆贼未平,臣不敢死!”此景令人动容。
唐宪宗与裴度,君臣二人结成复仇者联盟,这次国仇私仇一起报。
一番大搜查后,先是逮捕了成德军驻长安办事处的吏卒张晏等人,供出了是受王承宗指使,于是被下令处死了。两个月后,在东都洛阳破获一起谋反案,涉案人员招出了李师道也参与了刺杀行动。
真凶已明,但君臣二人知道,在对长安威胁最大的淮西没有平定之前,只能是隐忍不发,避免多线作战,真凶需留待以后收拾。
铁血宰相亲上战场督战 四年终成大业
唐宪宗先后任命的严绶、韩弘等将领讨伐淮西,均毫无战功。
元和十二年(817),裴度向唐宪宗请命:“愿到前方亲自督战,誓不与此贼俱生。”
临行之际,唐宪宗为他壮行,裴度慷慨地对他说:“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以必死决心走上战场,君臣洒泪而别。
裴度到达淮西前线后,巡抚诸军,鼓舞士气、改革军政,大胆启用李光颜和李愬等将领,迅速将一盘散沙的唐朝官军凝聚起来,相互配合。
其中李光颜是他早在元和十年时就颇为看好的一员大将,对李广颜有知遇之恩。裴度下令李广颜与北线攻击吴元济,牵制住了淮西大量防守兵力,令其南线防守空虚。
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初十,风雪交加,李愬抓住有利于奇袭天气,向裴度秘密请命,获准后亲率九千精兵,连夜向蔡州进发,巧妙入城,经过一番激战,于十二日将叛贼吴元济活捉,押往长安问斩,终结了淮西为时30多年的割据叛乱。
实力雄厚的淮西平定,震慑各地,各个藩镇纷纷归顺。大势之下,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上表献出辖地,还将两个儿子作为人质送到了长安。
君臣二人一鼓作气,挟平定淮西之声威,将复仇之火烧到了李师道家门口,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各路唐军齐上阵。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李师道父子被部下斩杀、父子两人首级均被传送长安,唐军收复淄、青等十二州。
至此,发动恐怖袭击害死武元衡、刺伤裴度的幕后黑手,一死一降。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馀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
君臣勠力同心,大仇得报,乱世已平,共铸元和中兴。
回顾从815年惊天刺杀案,到819年平定藩镇,这四年时间,于唐宪宗和裴度君臣二人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幸而唐宪宗力排众议,支持裴度;幸而裴度意志坚定,力挽狂澜。
最后总结
裴度身处中晚唐藩镇割据的时代,遇到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唐宪宗,他倾尽自己的才华报答唐宪宗,坚定执行削藩大业,成为中兴名相,救时贤臣。
李商隐写诗赞曰:““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什么是“圣相”?
裴度,这个在关键之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社稷为重的男人,是最好的诠释,堪称大唐最后的铁血宰相。
“元和中兴”结束之后,藩镇势力卷土重来。公元907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此时距离那场元和中兴,不过八十多年的时光,这中间大唐再也没有一位出现一位铁血宰相能够力挽狂澜。